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层次挖掘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搜集整理三届18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63首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山药、生地黄、黄芪、知母等。处方药物多为寒性、甘味,归经多属肺经、肾经、肝经、脾经、胃经。高频药物组合(药对)包括知母-天花粉;黄芪-山药;天花粉-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熟地黄+玄参+丹参;生地黄+桃仁+红花+鬼箭羽+僵蚕等。结论: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用药多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品为主,遵循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多贯穿于糖尿病治疗始终,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整理国医大师经验书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医案,筛选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医案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规范化药名后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42个医案。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14种,包括地龙、川芎、桃仁等,药物多为温、平、苦、甘,归肝、肺经者;四诊症状频次结果显示弦脉、舌红的频数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组关联规则24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8条。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多以清热息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为法,治疗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兼顾行气,在息风基础上兼顾通络止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120份符合纳入标准的刘柏龄教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验案,利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2软件中基于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对处方中的中药及其分类的使用频次、中药之间的应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处方共涉及中药104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当归、附子、丹参、赤芍等,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为主,辅以解表、温里、化湿等药。在关联规则集中,在支持度20%和置信度90%的情况下分析得到二阶、三阶和四阶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群包括黄芪、当归、赤芍、附子、红花、桃仁、鸡血藤、地龙、川芎等。结论 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具有补虚祛邪并重的鲜明特点,主要采取益气温里助阳、活血化瘀通络、补肾强骨、祛除风湿之邪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痿病虚证的用药剂量规律。方法收集李济仁治疗痿病虚证84例患者的195份病案临床有效处方,利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进行药物剂量值的数据挖掘与聚类分析。结果通过195份病案共得到159味药物及相应的414种剂量值,经筛选得到高频药物24味、高频剂量值51种,其中黄芪的单药频次最高(140),当归15 g的剂量值频次最高(86)。关联规则显示,当归15 g是药物关联的核心,与川芎15 g、穿山龙15 g、补骨脂20 g、千年健15 g等药物组成多组核心药对。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形成四类具有药物剂量值的聚类方。结论李济仁治疗痿病虚证以固本培元法为主,以黄芪60 g与当归15 g为核心配伍加减补益药与活血通络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用药规律,基于此探索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学术思想及用药机制,为中医药治疗KOA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门诊治疗KOA的处方用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构建方药数据库并对药物性味、主治功用进行频次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2.0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筛选治疗KOA的高频药物及药对,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呈现高频药对之间关联规则,之后经Cytoscape可视化升级。结果 (1)共收集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KOA的成方585首,使用药物127味,用药总频次达8 410次;方药剂型多采用传统剂型汤剂,用药以植物药居多;药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药性以温性居多;五味中最为常用甘、辛类药物;归经多属肝、肾两脏;(2)从127味中药中选取使用频次在70次以上的高频药物有33味,其药效及性味归经与总数据趋势基本相符;(3)系统聚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类;(4)关联规则挖掘出2味药有效组合11组,3味药有效组合15组,4味药有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以方测证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的证素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将方药功效形成的不同证素以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证素分布规律,并采用关联规则分析、频数分析方法,分别探究证素分布与症状、处方用药之间的关系.结果:排前6位的证素依次为肾虚、血瘀、气虚、阳虚、痰浊、肝风.4种证型为阳气亏虚证(3.0%),肾虚血瘀证(68.0%),肾虚血瘀、阳气不足证(17.0%),肾虚血瘀、风痰阻络证(12.0%).肢体活动不利、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头昏、肢体乏力、头痛、畏寒、言语障碍、汗出、早醒、心慌、胸闷、耳鸣等症状与4种证型密切相关.用药方面,排前10位的中药为枸杞子、丹参、黄芪、山楂、葛根、制首乌、淫羊藿、地龙、石菖蒲、川芎、郁金.结论:刘老辨治脑梗死后遗症期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阳气亏虚,基本治法为补肾温阳、益气活血,体现了其辨治此病"脑髓阳生阴长""气阳主用""治肾为本、气阳主用;经脉通达,脑髓得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6月15日期间发表的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相关的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分析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录入313首处方,使用中药共160味。有24味中药使用频次>55次,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茯苓、白术、丹参、葶苈子。对这5味药分别进行药物用量点分析,可得黄芪、茯苓、白术、丹参、葶苈子常用剂量分别为30 g、15 g、15 g、30 g、20 g。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组合有29组,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术-茯苓、黄芪-茯苓、丹参-茯苓、丹参-黄芪、桂枝-茯苓。演化出20个药物核心组合及10首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有“正虚、瘀血、痰浊、水饮”为四大特点,临证以“益气活血为主,化痰逐水为辅”为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CNKI收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 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190首,涉及204味中药,活血、益气中药出现频次较高;常用药对36个,频次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3味中药组合为地龙、当归、黄芪,4味中药组合为川芎、地龙、当归和黄芪。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黄芪常配伍应用;演化核心组合48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重在益气活血通络,标本并治。按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选方用药,以药性温热、味甘辛,归肝、脾经者为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用药,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共64篇,医案98个,共用药201味,分为19大类,1319频次。单味药使用频数最高的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桂枝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和解表药为主;根据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总结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常用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安神,用药规律有迹可循,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挖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处方用药,探讨辨证用药规律特点,以期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中药处方,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及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方剂1 124首,使用中药149味,总用药频次8 992次,药物出现频率≥100次的共24味,涵盖方剂736首,占比65.48%;使用频率最高药物为川芎,共出现893次。余依次为牛膝、地龙、丹参、红花、赤芍、桃仁、当归、半夏、天南星、石菖蒲、大黄、天麻等。上述药物以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主要以瘀痰体质为主,活血化瘀、化痰开窍、平肝息风、补虚等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干预梗死后缺血心肌细胞外基质(ECM)进展防治心肌纤维化的处方用药规则。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手段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收集中药复方干预心肌梗死(AMI)后ECM进展防治心肌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上述中药复方的用药频次、药物模式、关联规则、组方规律,挖掘中药干预梗死后缺血心肌ECM进展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核心法则。结果共纳入85首中药处方,共计134味中药,使用频次前5位中药为丹参、黄芪、川芎、人参、三七,常用药物模式为丹参-黄芪、川芎-黄芪、川芎-丹参,关联规则为"葛根→丹参""丹参,当归→黄芪""红花,黄芪→丹参",核心药物为丹参、黄芪。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推演得到6组核心组合与3个新处方。结论中药减缓梗死后缺血心肌组织ECM进展防治心肌纤维化强调辨证施治,常在丹参、黄芪为代表的活血益气药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解毒、搜剔之品。上述法则需要方证溯源、临床判读及临床研究等进一步验证,以期为改善心梗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治疗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恶性肿瘤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刘老诊治肿瘤的学术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4月刘老门诊肿瘤患者148例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刘祖贻治疗肿瘤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148首处方中,药物频次前5位依次为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砂仁;药性以温性频次最高(729次),其次为平性(542次)、寒性(398次)、凉性(148次);药味以甘味频次最高(1267次),其次为苦味(681次)、辛味(484次)、酸味(178次);药物归经以脾经频次最高(1251次),其次为胃经(1027次)、肺经(739次)。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个。结论刘老治疗恶性肿瘤以益气健脾扶正为主,兼以化瘀抗癌,体现了扶正祛邪用药规律及"杂病调中"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挖掘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产后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基于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分析166首班秀文治疗产后病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以及组合规律,总结班秀文教授治疗产后病的用药特色和治疗规律。结果:处方中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益母草。在关联规则集中,由2味药、3味药、4味药及5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32条、52条、19条和2条,这些药物的组合体现了滋阴、养血、活血、益气是班秀文教授治疗产后病的主要法则。结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班秀文教授治疗产后病的药物组合规律,与班秀文教授相关医学论著观点一致,能够反映出班秀文教授的学术思想,可为进一步研究班秀文教授学术思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治疗眼科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经验传承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出2012—2014年国医大师唐由之门诊病历中中药处方231张,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集成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得到唐由之教授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唐由之教授常用治疗眼病中药有生黄芪、炙黄芪、丹参、枸杞子、当归、覆盆子、白蒺藜等。四气五味方面常用温性药物、平性药物,甘味药物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聚类分析显示以欧式距离为12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生黄芪、炙黄芪等;第二组为白蒺藜、沙苑子、车前子等。中药关联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为生黄芪-炙黄芪;丹参-生黄芪;当归-丹参等。中药功效显示唐由之教授治疗此类疾病多用具有固精缩尿、明目、养肝明目、益气补中、补益肝肾等功效的药物。结论唐由之教授在临床治疗眼科疾病中坚持“气血理论”为指导,注重益气补中、补益肝肾。善于使用生、炙黄芪联用等方法发挥药对的作用。在治则治法和药物选用上互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组方用药规律。收集整理郑绍周教授门诊处方,严格筛选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对282张处方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频次≥90次的药物共20味,包括黄芪、重楼、全蝎、葛根等;核心处方由13味药物组成;发现8组新处方。郑绍周教授治疗MS以补肾健脾、解毒通络为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心肌缺血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关联规则、熵方法用药规律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47首方剂,用药频次大于10的有30味中药,排在前5位的是丹参、黄芪、川芎、红花、当归。排在前5位的中药组合分别是黄芪-丹参、丹参-红花、丹参-川芎、川芎-丹参-当归、丹参-当归-黄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4个,挖掘出新处方12个。结论: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益气养阴药、养心安神药、理气药为主,契合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数据检索和手工查找相结合的方法,纳入运用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和医案。确定83首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当归、鸡血藤等。处方药物多为温性、甘味,归经多属脾经、肝经。2味药物高频组合包括红花-川芎,赤芍-黄芪等;3味药物组合为鸡血藤-黄芪-当归,川芎-黄芪-当归。新处方包括全蝎-威灵仙-水蛭,忍冬藤-牛膝-细辛等。结论: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采用补气、化痰、活血、温经之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