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共交通--可持续交通的支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宁  兰荣  赵倩瑜 《城市交通》2005,3(4):24-31
一个城市要长久健康地发展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是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而公共交通又是可持续交通的支柱。欧洲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SMILE(微笑)”(Sustainable Mobility Initiatives for Local Environment)项目和活动来达到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的,诸如“无小汽车日(CarFreeDay)”、“交通周(Mobility Week)”等活动,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支持并成为其合作伙伴。欧洲许多城市积极响应并提出了许多战略和策略层面上的措施。中国能源资源有限,大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日趋严重,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了提升国家及城市的竞争力,可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
交通因其消耗大量能源而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规划交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提出能够评估和衡量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指数。利用可达性概念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交通方式可达性差距指数。该指数由人口数量、就业岗位数、商店数以及学校数等决定,根据公共交通方式和私人交通方式间可达性指数差异计算。就能源效率而言,公共交通方式比私人交通方式更能实现可持续。可达性差距指数越高意味着可持续能力越强。通过比较香港1991年和1996年的可达性差距指数,来检验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否有所提升。最后,讨论了如何运用可达性差距指数来检验土地利用以及交通发展政策和方案,以便确定更可持续的政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绿色货运与绿色交通 绿色货运是绿色交通的一部分。绿色交通是可持续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正>刊载可持续交通领域相关主题的创新研究成果在环境、经济、社会和工程,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和城市其他子系统当前与未来交互作用方面,《国际可持续交通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为可持续交通研究的创新观点提供了研讨平台。杂志涵盖各类有关交通运输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题,包括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社会科学、工程及信息技术与交通工程的整合,全球视角下不同交通运输系统的比较研究,交通运输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以及国际与当地背景下的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和说明性等文章。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以交通效率最大化和交通系统内部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理想点法求解模型。以长春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优化后的交通结构体现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和谐发展及区域交通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国安  邹熙  杨菲 《城市交通》2007,5(2):29-34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成长带来了全面性的城市交通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交通建设对其他的社会目标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激增、土地使用膨胀、社会公平失调等.伴随着经济发展引发的拥挤和污染使居民生活质量下降.不恰当的交通建设投资常常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城市发展决策者和交通专家们面临着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包括如何在解决交通问题及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双赢的目标,以及如何用系统分析方法评估区域内的交通投资方案以协调可持续性发展.这需要具有长远眼光和理念的决策者以及拥有良好培训和专长的交通专业人才.中国城市交通官员和专业人员必须要开始考虑转变思维模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能在快速的经济成长与交通需求变迁的环境之下,有能力收集与分析所需的交通数据与信息,使用合适的规划与系统分析方法,制定出适宜的战略规划、交通决策和规划程序,有效地管理复杂的交通系统,从而能够在有限资源的务件下,解决今日的交通问题并规划理想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广东交通》2006,(1):14-15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不断提高交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交通改革,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为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并试图将这一概念融入区域交通规划过程.然而,只有极少数的区域规划机构意识到了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变化给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质量(这三者通常被认为是可持续交通系统的三个基本方面)带来的广泛影响.首先,论述了使用多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并应用其评估亚特兰大大都市区的三...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3个方面的交通可持续性,以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率最大化和交通系统内部成本以及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约束,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并进行优化,并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理想点法求解模型。以成都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优化后的客运结构体现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从而获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管理者们所必须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的国家层面与部分发展较快的城市较为重视交通政策的规划、设计与研究,而中国的城市交通发展也处于一个敏感而关键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欧盟可持续交通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去15年欧盟进行的交通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进行了回顾,明确了不足之处并详细阐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概念,指出研究重点要实现影响因素指标的量化,使可持续交通系统评估具有可操作性。探讨了评估可持续交通系统的绝对尺度和相对尺度,利用实例对二者的评估作用进行了对比。通过回顾欧盟在可持续交通方面进行的第4次、第5次和第6次框架计划研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以绩效指标为基础,改进现有评估系统或发展创新性的评估系统,以检测欧盟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发展要求和低碳交通发展理念,研究了在构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中如何践行低碳交通发展理念,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发展受到的制约、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人口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的变化。阐述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和交通运行状况,指出由于出行需求膨胀、交通拥堵加剧,导致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国家层面以及各城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机动车排放管理、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交通体制与机制改革等。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阐述特大城市的绿色交通行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的运输理念提出和高级运输方式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建设除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须满足生态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与环境相协调,而能耗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讨论综合交通运输能耗相关指标的概念,综合我国环境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以熵变耦合模型为基础,分别详细论证了近十五年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能耗水平与环境水平的协调关系,以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说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能耗的现状,从而为今后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智能运输系统(ITS)与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能源日益短缺,交通拥挤程度日益加剧,“可持续性交通”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词汇,论文中提到的“可持续性交通”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环节.在许多大中城市,机动车 的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智能运输系统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产生正符合了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要求对于我国发展可持续交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化普 《城市交通》2009,7(6):23-27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出从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实施公交优先、完善道路网络、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到改变出行者观念与行为等方面推进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最后,指出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7.
欧洲绿色交通发展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探索了绿色交通涉及的因素,指出可持续交通层面下的政策目标。对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采取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交通政策的干预。基于欧洲经验,总结了交通政策的效果和作用,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运营措施、信息和宣传、费用等。最后,针对实施交通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体制、可接受性、财政三方面的阻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变权法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的相关交通调研数据为基础,以本研究方法为手段,对苏州市的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本研究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变权法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根据评估值的均衡分布状况,调整各因素在综合决策中的作用,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客观、真实.此外,该方法能够突出评估值较低因素对综合评判值的影响,引起规划人员与决策者对该因素重视,为合理规划方案的选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区域治理日趋完善,交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挑战。从城际关系、枢纽格局、空间演变、供需关系、理念技术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的趋势特征以及衍生问题。区域及城际交通体系层面,提出面向全局的交通资源优化配置和面向城镇群空间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整合两条路径;城市交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交通与空间协同发展、交通系统整合提效、交通精细化管理三项策略;新理念下交通发展层面,提出促进低碳交通、应用新技术引导交通革新、主动适应新态势三类导向。最后,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