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峰  刘松龄 《规划师》2021,37(21):23-28
零散工业用地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重要用地类型之一,但规划对其关注不够,且多以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视角进行规划,导致规划难以落地及零散工业用地得不到高质量利用.文章分析了零散工业用地规划管理的困境,反思其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零散工业用地的规划思路应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并提出思路转变下...  相似文献   

2.
依托GIS技术,提出了一种在中心城区内进行工业用地调整的空间决策支持方法。该方法由潜力评价、政策约束、方案一致性比较三个步骤组成,以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优化为出发点,获取工业用地调整空间位置和时序。潜力评价使用多准则评价方法评价中心城区内现有工业用地的调整潜力。在政策约束中,将影响工业用地调整的不确定因素归纳为不同的外部政策,根据外部政策修正潜力评价的结果,得到政策对应的工业用地调整方案。通过多个方案一致性比较,可以为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相应的工业用地调整政策制定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用地供给与治理是关乎城市创新发展成败的关键环节.新的产业人群、产业业态对城市空间产生了新的使用需求,激发了城市空间的迭代升级,也对土地资源供应、规划与用途管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现行的产业用地供给体系与治理方式无法响应创新型经济的需求.面对经济形态与城市空间的全新逻辑关系,探索适应创新型经济的土地供给侧改革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干预手段.本文在解析创新型经济发展导向下"人-产-城"特性的基础上,聚焦适应创新型经济的产业用地供给与治理策略,总结典型地方的实践探索经验,进而针对供前、供时、供后等土地供给环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创新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产业用地供应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州开发区的发展位于全国开发区前列,存在着合理的经济增长指标,不合理的用地空间结构,本文分析和探讨了这种用地空间结构的形成、用地拓展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并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发展创新型产业、建设创新型产业用地是落实存量规划要求的重要方式。文章首先解读了福州市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并分析了福州市创新型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而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存量用地使用效益为目标,从完善产业门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指标控制、强化用地保障、实施差异化地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福州市创新型产业用地的规划与管理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业用地无法满足创新型产业对公共服务空间的需求,在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后,国内部分城市出台了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对容积率,配套比例等规划指标进行了调整。产业用地的政策创新,对推动创新型产业综合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深圳地区已建成的创新型产业综合体案例的研究,总结创新型产业综合体在产业空间、功能混合、公共空间、交通组织4方面的特征。最后结合国内其他城市的新型用地政策的发展,指出创新型产业综合体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快速转型期老工业基地工业用地调整研究——以武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为例,通过运用GIS方法对武汉市1993、1999、2004三个年度工业用地分布的圈层、扇形、环带、轴带特征及其调整过程的分析和各工业片区的用地置换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市在快速转型期工业用地从具有江河铁路轴向依赖特征和自然生态分隔的轮辐状布局形态向圈层密集填充和块状集聚,存在近距离搬迁改造现象,原有工业片区缓冲区内工业用地大多置换为房地产用地,并分析总结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工业郊区化动力不足、工业搬迁的企业行为、交通方式的变革、城市经营理念的缺失等机制,探寻转型期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改造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董晗 《城市建筑》2023,(18):110-112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的一环。当前,用地较为分散的布局制约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展。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下,亟须通过对乡村工业用地的治理,释放发展新空间。鉴于此,在对乡村工业用地分散性典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其形成机理,并针对其治理困境提出治理策略。研究以璜泾镇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乡村工业用地现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其呈现出沿路布局、离散分布的特征,在内部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催生与外部政策、制度、管理因素推动下产生;在治理困境的基础上,从产权、利益分配、政策制度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毛兵  程铭  刘治国  荀文会  盛晓雪 《规划师》2021,37(21):17-22
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沈阳经历了多次产业转型升级,在历次转型升级中,工业用地机制的适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不仅要转型升级,还要创新发展,因此需要构建适应产业创新转型升级需求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对工业用地机制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总结沈阳以工业用地机制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重庆永川区仙龙镇产业规划研究为例.分析论述了仙龙镇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镇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立足现状、调整结构、提升效益、做强中心”的目标。通过对镇域范围内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劣势分析.结合成功的案例调研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镇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城市土地供应与规划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卫 《城市规划》2002,26(5):20-23,71
分析了 1990年代广州市土地供应和使用的状况 ,剖析存在问题 ,提出广州土地供应管理的策略建议包括 :制定并公布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完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以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需求 ;垄断、控制和有计划地支配土地供应一级市场 ;重视对城市土地收益的管理 ;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运用现代的方法对土地的使用状况及时监控。  相似文献   

12.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总结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广州市在国内第一个开展战略规划工作,再开先河进行战略规划实施总结评价,这是对快速城市化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的方法和体制的探索。文章在广州市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回顾及其实施总结的基础上,对全国专家学者在“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总结研讨会”上的研讨发言进行了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大跨工业建筑是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改造实践中最为有利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空间跨度大、内部空间灵活易分割,将其改造成其他功能的可能性很多,因此,从结构改造、构造翻新、设备置换、材料整合等方面对大跨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技术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近期开展的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和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对国家战略要求下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将产业发展模式与目标、产业空间格局与区域的关系、产业空间布局等与国家要求紧密结合,使产业在塑造天津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三工激光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规划和建筑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建筑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浦区是上海的老工业区,发展至今已呈结构性衰落.其工业用地更新与调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国际性大城市功能调整的体现,是中心城区优势区位级差地租的应有反映,也是产业布局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杨浦老工业区更新调整应体现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构建知识创新区,实现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的转轨;并按照知识创新区要求,努力完善城区功能与布局;同时要避免工业用地调整中住宅主导开发的倾向,正确把握开发时序.  相似文献   

18.
介绍工业考古学的缘起、发展和研究策略,并借鉴工业考古学建构起贵州三线工业遗产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即对贵州三线工业建设历程、三线工业遗产现状、档案收集、实物勘查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贵州三线工业遗产自身特点选择适合其特性的价值评价指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保护资料动态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尽资料。最后对贵州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活化利用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以贵州长征电器集团为实例,用以上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贵州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烨  赵渺希 《城市规划》2019,43(1):100-108
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职住总量平衡,在城市多中心体系发育不完善的背景下,结构性的居住—就业组合问题更为隐蔽,其负面影响也更为广泛而深刻。基于社会分层视角,整合居住人口、企业从业人口的空间数据,开展广州城市职住人口分布、不同职业群体的交通特征及社会隔离、职住均衡度等多维分析。研究发现,广州职、住人口均集中于城市主城区和外围各中心地段;中心地段既是峰值人口密度分布地,也是多元融合区域,但以行业累计的职住失配程度也相对较大,呈现由内向外递减的趋势;相对于较低职业阶层人口,较高职业层级的人口主要集聚于市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城市主城区就业比重高而外围居住比重高的特点,由此进一步提炼广州职住匹配演化的社会分层空间模式。城市职住匹配的关键在于完善外围次级中心的就业吸纳能力和设施服务能力,一方面满足市民对于便捷交通、职住均衡的诉求,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多中心培育,从空间维度完善城市功能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