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温病治疗中的“存津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是温病学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温病各个阶段中,由于温邪极易化燥伤津,只有重视保存津液,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分别就“何谓‘津液’”、“津液与温病之关系”、“温病伤津之表现”、“顾护津液——温病治疗要领”、“温病保津存阴诸法”等5个方面加以阐述。温病初期阶段,以清邪为主,但应注意避免损耗津液;极期阶段,治疗仍以清邪为主,但还应适当加用养阴生津之品,以补充被损耗之津液;后期阶段,由于津液历受温邪戕害,此时救阴即为急务。即温病的治疗,从初期阶段经极期阶段至后期阶段,用药从清邪为主、存阴为辅渐转为存阴为主、清邪为辅,切实做到护津液于未伤,养阴津于己耗,救真阴于将竭。  相似文献   

2.
温热病当以“祛邪为要务”。然祛邪必首推“透邪”之法。“透邪”,达邪也,不仅能透邪外出,而且能畅达邪郁之气机。津液耗伤是温热病基本特征。治疗当顾护阴液,“存得一津液,便有一分生机”。“透邪”与“存阴”乃治疗温热病的二大主要治法,但贵在二者并进,至于先后主次当辨证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学说”源于《内经》,理论体系形成于《金匮要略》,其主要内容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病学说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现将我们在温病高热中运用“治未病学说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卫气同治 温热病邪传变迅速,极易透卫入气形成气分炽盛证候。温热病中,卫分证多短暂,往往卫气交错,复杂多变。临床上即使温热之邪初在卫分单纯以辛凉剂恐难控制其病势。临床实践证明:温病高热截断于气分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张德超、王怀义氏亦极力推崇“卫气同治”之说,以防温热炽盛于气分。姜春华氏也强调:“温病乃以热象重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辨舌是《温热论》中独具特色的温病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象之变化,了解温病患者感邪之轻重,邪气的性质,病变的深浅,津液的盈亏,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或实质损害。《温热论》中多处通过辨舌而判断不同病变阶段的疾病之急、传变之急、治疗之急。通过辨舌见微知著,通过辨舌而制病于先,这些均来源于叶天士独到的临床经验,值得医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温热病是由温热之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最善伤阴,历代温病学家在《外感温热篇》、《温病条辨》、《温病经纬》中均提出“保津养阴”,“复其津,救其阴”,其说屡见不鲜。而且一再告诫不可误表,不可妄攻,以防耗津伤阴,切忌辛温解表,注意保津液,保胃气,而慎于涌吐,当下则下,而不可妄下。对于阴亏当下者,宜用增水行舟的润下救津法,避免误治。因此我们对于温热病伤津耗阴这一基本病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耗津伤阴”是贯穿温病全程的基本病机,保津养阴则是治疗温病的基本大法,须贯串温病治疗的始终。笔者不揣浅陋,略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1.保津养阴的重要性 历代温病学家据临证心得对温病的机理证治,各杼己见,皆有发挥,但在强调保津养阴上,则几无例外。在《外感温热篇》、《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中,“保津”、“养阴”、“复其津”,“救其阴”,屡见不鲜。叶天士特别强调“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吴鞠通不但认为“温病之不兼湿者,忌刚喜柔”,而且在《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7.
温病是由外感温热之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温病病因有兼寒挟湿、患病体质和病理变化具有特殊性,治疗中寒凉过度,以致温病治疗有运用温热药物的可能性.从其概念来言,其病因是温热之邪,发热是其特征.其治疗上必以寒凉药为主的方药.这些温热药在温病治疗方剂中的配伍机制及作用,值得探讨,其配方遣药可谓匠心独具.现归纳于下,求请杏林同侪不吝正鹄.  相似文献   

8.
《温热论》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为温病营血分证辨治之大法 ,对温热性质温病血分证、湿热性质温病邪已化燥深入营血辨治 ,皆可遵之。然湿温湿未化燥 ,邪陷营血 ,临床亦为常见 ,其治则非上述治法所能完全适用。本文根据温病学家有关论述 ,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体会 ,谈谈湿温邪陷营血之辨治。1 病因病机湿温湿已化燥或未化燥 ,其邪均可内陷营血 ,此于古医籍及临床实践中皆可得到证明。如薛生白《湿热病篇·5条》之“湿热证 ,壮热口渴 ,舌黄或焦红 ,发痉 ,神昏谵语或笑 ,邪灼心包 ,营血已耗” ,此为湿热化燥 ,内…  相似文献   

9.
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的失调或实质性损害,“根据温病病证的性质,归纳为温热与湿热两类;而根据温病初起类型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两类。”伏暑温病正属后者。本病初起既有暑邪酷烈,发病骤猛的急暴性,发病后又有湿邪粘滞、难解难化的缠绵性。笔者鉴于有关此病系统治析介绍者甚少,故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毒”的本质与临床辨证指标 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传染病,以及对清热解毒药现代药理研究完善了温病证治理论,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不正确的看法,其一就是对温病病因学的曲解,把引起温病的原因全归为毒邪,并简单与细菌、病毒划等号,造成了临床上乱用清热解毒药的现象。因而正确认识温病“毒”的本质以及同温、热、火邪的关系,掌握辨证指标,对临床将会起到指导作用。 毒与温热火邪虽同属一性,然其病理特点并不相同,不应笼统混为一谈。温热火邪属六淫之一,其发病多在卫分、气分,一般较少传变。其病理特点表现为阳热亢盛、机能亢奋,津液灼伤,因而出现发热、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若邪  相似文献   

11.
叶天土提出温病诊断“必验之于舌”。舌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滓液的盈亏、感邪的性质、邪伤的程度等,都能从舌象的变化中表现出来。温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卫气营血的功能障碍和物质的损伤。温病之因是温热之邪,侵犯人体,正邪相争,气机紊乱,胃气蒸发,首先见舌苔变化,但病位浅深有异,程度轻重有别,  相似文献   

12.
营血证是温病的深重阶段。邪入营血有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治疗每易苦寒攻伐或一味滋补贻害人命,本文试图通过“透邪”之法的阐述,对营血证的证治作一点滴探讨。不妥之处,祈清斧正。 一、温病营血证多因外感温热病邪失治误治,由气分传入所致;也可因蕴伏营血的  相似文献   

13.
柴中元同志的《恽铁樵及其<温病明理>》(见《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对恽铁樵的贬叶排吴思想评介扼要,贬褒分明,笔者读后,获益不浅。然又觉有未尽之意,今不揣愚陋,谨就恽氏若干论点再作辨析,不当之处,恳盼斧正。一、热病皆伤于寒现在一般认为“温病是由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疾病”。感受四时温热病邪而为温病的理论是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对温病邪留三焦的证治作了高度的概括:“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大师予人以法,言筒意赅,毕竟只限于一般总体性的提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论证。邪是什么?何谓三焦?邪留三焦的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等具体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究。以全面确切地认识叶氏的温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现行温病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中对于春温的成因是这样论述的:“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因人体阴精先亏正气不足再感受春令温热之邪而发病……”前人认为本病属于伏寒化温的伏气温病,即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由于在病因学中讲述的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温热病邪,燥热病邪,四种主因中没有春季温热病邪,在发病一节中对于伏邪学说只讲了实际意义而未讲源流和沿革,于是课后学生对春季温热病邪究竟是一种什么病邪,其致病特点如何?伏寒化温在春温的形成究竟起什么作  相似文献   

16.
温热病“热与津”的消长变化关系是温热病辨证论治的核心。近读《温病述义》(郭谦亨著),颇受教益。文中指出:温病是感受四时温热与湿热毒邪,以热盛津伤和湿阻气机为病机特点的一类急性热病。分别以“清热解毒、护阴养液”、“清热利湿、宣化分消”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指出:“它是以病因的温热或温热的特性和病变的特点为依据。此外,还始终贯穿了热与津、湿与气在机理及辨证论治中的辩证关系”。本文仅就“热与津”在温热病中的消长变化及辨证论治的特点,谈谈个人学习体会,不妥之  相似文献   

17.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的温热病基本治疗原则。温热病是感受温热病邪为患,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温病。患者在未病以前多系阴虚或阳盛的内热体质,既病之后,热变最速,两阳熏灼,阴伤尤甚,极易出现津枯液涸之变。且热炽与阴伤互为因果,若治不及时或不得法,终将肾液枯竭而亡。所以,贯穿温热病整个发展过程的各种具体治法,无不以护津救阴为目的。诸如辛凉透邪、辛寒清气、苦  相似文献   

18.
温病治疗中运用通下法,具有“开门逐邪”、“祛邪存正”之意。是“釜底抽薪”以求“急下存阴”的应急措施。目的在于驱逐邪热、泄下燥屎、保存津液。是通导里实、攻下肠道郁热、逐邪下泄、通瘀破积的重要治疗方法。凡热结肠腑、肠道传导失司、下焦蓄血等有形实邪内结的证候均可使用。柳宝诒说:“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它传,故温热病热结胃腑,得  相似文献   

19.
透邪,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祛邪治疗主张。尤其在温病治疗学中内容丰富,值得研究。本文对温病“透邪”说的五个主要问题试作粗浅讨论,以就正于贤明. 基本涵义“透”者,通也:彻也:显也.温病“透邪”说,则为针对温热怫郁之机,通过解除怫郁,畅遂火热张扬、向上向外的特性,从其性以促邪外达的一种祛邪治疗主张.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问答     
1.温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答:温病主要是外感温热病邪所致。所谓温热病邪,是指外邪中属于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如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它们的性质属热,从外感受,致病迅速。此外,还有疫病之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