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去除溴酸盐效率,采用浸渍法制备Pt/TiO2光催化剂,研究其在365 nm紫外光下光催化去除溴酸盐(BrO3-)活性及Pt负载量、煅烧温度、pH、溶解氧、有机物等因素对其光催化去除BrO3-活性的影响,考察其光催化去除BrO3-动力学.结果表明:PtCl4光敏化的作用显著提高了TiO2光催化去除BrO3-活性,最优Pt负载量为0.01%;Pt/TiO2最优煅烧温度为400℃;BrO3-去除率随pH降低而快速增加;溶解氧及有机物乙醇都抑制了Pt/TiO2光催化去除BrO3-;Pt/TiO2光催化去除BrO3-表现为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双-Keggin结构取代型稀土多金属氧酸盐K10H3[Eu(SiMo4W7O39)2].XH2O(简写为EuSiMo4W7)在水溶液中可进行一系列单电子和两电子的可逆还原过程,产生具有催化活性的杂多蓝,因此,该类化合物是良好的氧化剂和催化剂。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EuSiMo4W7水溶液的电化学性质、扫描速度及溶液pH均对EuSiMo4W7的电化学性质有所影响,同时考察该物质对卤酸根离子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EuSiMo4W7对IO3-的催化作用强于对BrO3-的催化作用,而对ClO3-基本上不起催化作用,可见,EuSiMo4W7对3种卤酸根离子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按照ClO3-、BrO3-、IO3-的顺序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宾县水源水质现状,通过GC-Ms测定及Ames试验,分别对预投加ClO2与Cl2处理的饮用水副产物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原水相比,预投加ClO2水样中有机物的种类降低了42.3%,而预投加Cl2的水样则升高了7%;预投加ClO2水样的有机物含量也少于预投Cl2的水样和原水水样,并且不含有三氯甲烷和酚、醛类等重点控制的有机污染物质;采用ClO2作为预氧化剂可有效减少致突变物质含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Cl2预氧化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和ClO2预氧化产生的无机副产物是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有机与无机副产物的危害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给水处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无机副产物的测定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饮用水中微量无机副产物--ClO2、ClO3、BrO3的方法,对测定的色谱条件和最佳的淋洗液浓度、流速及仪器灵敏度范围等进行了探讨,找出了离子色谱法分析这些无机消毒副产物的最佳分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测定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于ClO-2、ClO-3和BoO-3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mg/L、0.03mg/L和0.01mg/L.  相似文献   

5.
利用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CO在H2/Cl2/O2/N2混合气体中的氧化反应,考查了混合气体中氯和氢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氧浓度等参数对CO氧化的影响,并用敏感性分性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氯对CO氧化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减小混合气体中氯和氢的量之比或提高反应温度是促进CO氧化的主要方法.在800 ℃以下氯对CO氧化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Cl+HO2HCl+O2,进而减少了通过H+HO2OH+OH生成的OH.在900 ℃以上,氯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反应HCl+OHH2O+Cl减小OH的浓度,同时Cl+COClCO等的反应也减缓了CO2的生成速率;通过反应HCl+OOH+Cl,减轻了氯对CO氧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富营养化水源水化学预氧化技术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达到供水饮用安全的目的,针对富营养化水源水,采用Cl2,O3,ClO2的化学预氧化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除藻方面,还是在致突变前体物的处理方面,O3在适宜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下,其预氧化作用均比Cl2和ClO2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控制各溴类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研究了含溴水在臭氧氧化过程中,Br-质量浓度和臭氧投量综合作用对溴酸盐(BrO3-)和溴代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Br)生成量的影响,以及臭氧投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THMFP-Br、BrO3-、总有机溴(TOBr)等溴类物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r-质量浓度下臭氧对THMFP-Br均有去除效果,低Br-质量浓度水中臭氧投量高时才有BrO3-生成.臭氧投量对TOBr中溴元素占初始Br-比例影响显著,而对THMFP-Br影响不大.臭氧化时间延长使BrO3-生成量增加,TOBr减少.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子色谱法检测氯酸盐类炸药爆炸残留物中的Cl O3-和Cl O4-,采用高容量阴离子分析柱IonPacAS23、抑制型电导检测,以KOH为流动相,等度淋洗.19 min内测定样品中包含Cl O3-和Cl O4-在内的4种阴离子,Cl O3-和Cl O4-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0 min和17.7 min,检出限(S/N=3)分别为3.0μg/L和5.0μg/L.将此法应用于两起爆炸案的检材测定,4种阴离子的加标回收率在94.2%~101.1%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ZnSe单晶气相生长输运剂Zn(NH4)2Cl4,采用3种工艺因素和4个水平的16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Zn(NH4)2Cl4输运剂的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工艺下的结晶形貌,进行了物相和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合理的工艺因素为ZnCl2和NH4Cl的摩尔比为1∶1,烘干温度为130℃,结晶条件为室温静置.Zn(NH4)2Cl4的热分解过程分为3步完成,产物是ZnCl2.  相似文献   

10.
用大环配体L([(OPD)2(DIEN)2])与金属离子作用合成了[MnL](ClO4)2·2H2O、[CoL]Cl4·2MeOH·H2O、[NiL](ClO4)2·2MeOH·2H2O和[TbL(ClO4)3(H2O)2]·3MeOH四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质谱裂解方式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喷雾质谱条件下比较稳定,而稀土金属配合物在质谱条件下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11.
臭氧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溴酸盐。本文研究了O3/UV氧化法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溴酸盐生成量的变化规律,与单独臭氧氧化和单独紫外氧化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并应用于处理自然水体。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溴酸盐,并随反应时间逐渐增多,低pH值有利于减少溴酸盐的生成量;在相同条件下,紫外光辐射的氧化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溴酸盐,但反应速率较慢;O3/UV联用氧化法处理过程中溴酸盐的变化规律与臭氧氧化法中类似,但溴酸盐生成量减少了70%;O3/UV联用氧化法处理自然水体的效果优于单独臭氧氧化,溴酸盐生成量减少了24%。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消毒剂ClO_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应用传统Cl2消毒产生的CHCl3等“三致”有机卤代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替代消毒剂减少有机卤代物的研究日益广泛;本文综合评述了ClO2这种新型消毒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用于杀菌消毒上的优越性、消毒副产物毒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检测技术、发生制备技术和应用于饮用水消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说明二氧化氯代替Cl2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
对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的工程运行进行研究 ,探讨其经济技术可行性。系统地考察了二氧化氯对细菌、大肠菌群、浊度和色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用二氧化氯处理后的饮用水其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再生水水质,采用UV/NaClO高级氧化法降解水中的磺胺甲恶唑(SMX),对比各种降解方法对SMX的去除效果,研究影响UV/NaClO降解SMX的因素,考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CHCl3)的产生情况,研究SMX在实际再生水中的去除效果. 研究表明,UV/NaClO降解SMX的速率常数是单独UV、单独NaClO、UV/H2O2 3种处理方法的3.9、60、2.5倍,降解的最佳pH为3~8;NaClO投量会影响去除效果,在SMX初始浓度为1 μmol/L,pH为7.4的条件下,最佳投量为0.1 mmol/L;污水厂二级出水和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会与SMX竞争活性自由基和光子,降低了SMX去除率;与单独NaClO处理相比,利用UV/NaClO工艺能够明显减少水中三氯甲烷的产生;SMX在实验室超滤机过滤后的自来水中的降解速率是在实际再生水中的6.8倍.  相似文献   

15.
讨论UV/O3/H2O2协同体系对兰纳素橙OR的光降解情况,与O3、UV、O3/UV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pH值、O3、H2O2对兰纳素橙OR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UV/O3/H2O2协同体系可以很好地降解水中的兰纳素橙OR,其降解速率大于O3/UV、O3、UV体系;在弱碱性的条件下,兰纳素橙OR在这一体系中的光降解速率最快;强酸性条件下,电导率上升最高;兰纳素橙OR光降解速率随O3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电导率在O3流量为20L/h时出现峰值;在一定的H2jO2质量浓度范围内,兰纳素橙OR的光降解速率与电导率提高程度随H2O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过高时,兰纳素橙OR的光降解速率会减慢,电导率提高程度减弱;UV是影响电导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其随UV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草酸铁芬顿、UV/芬顿、暗芬顿降解对硝基酚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草酸铁芬顿、UV/芬顿和暗芬顿工艺中草酸钾,H2O2,FeSO4浓度,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降解对硝基酚的影响,得出引入K2C2O4并不能提高对硝基酸酚的降解率,但可以使降解反 在一较宽的pH范围内进行,且缩短了反应时间,VU/芬顿同暗芬顿对硝基酚具有相同的降解效果,三种工艺降解对硝基酚的最佳条件分别是,草酸铁芬顿:K2C2O4:H2O2:FeSO4=1:10:1[(化学计量数(旧称摩尔比)],pH=2-6,t=30min,UV/芬顿及暗芬顿,H2O2:FeSO4=10:0.1(化学计量数),pH=3-4,t=40min,反应温度对降解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对过量硫代硫酸钠氧化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过量硫代硫酸钠与ClO2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采用停流技术测定该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2O32-+2ClO2+H2O→S4O62-+2SO42-+2Cl-+2H+,建立相应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该反应对于ClO2和硫代硫酸钠均为一级,对S4O62-为0.5级,获取pH=9.27、T=298K和[S2O32-]0/[ClO2]0浓度范围为1.2~3.7情况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值为2.8251×105L1.5/(mol1.5.s),反应活化能Ea为20.5kJ/mol,表明在一般的水处理研究中,硫代硫酸钠作为ClO2的猝灭剂是合理的,提出过量硫代硫酸钠与ClO2的4步反应机理,指出S2O3ClO22-是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说明该反应遵循单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DPD亚铁滴定法测定ClO_2 Cl_2总量及ClO_2%的适宜条件,指出必须加入足量的H_2PO_4~--HPO_4~(2-)缓冲液以维持滴定介质的pH值在6.2—6.5范围内;在测定ClO_2时,为了有效地掩蔽Cl_2,甘氨酸的加入量必须充分,且在较浓时反应片刻,然后稀释,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还讨论了终点返红现象及其消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有机模板的溶液浸渍-无损转移法制备ZnO微纳多孔有序薄膜,研究了在不同紫外光强度照射下和不同尺寸孔径的ZnO微纳多孔有序薄膜对NO2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0 nm聚苯乙烯(PS)球为模板制备的ZnO微纳多孔薄膜传感器,在0.35 mW/cm3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快的响应和恢复时间。随着紫外光强度的增强和孔径尺寸的增大,ZnO微纳多孔薄膜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且在紫外光照射下ZnO微纳有序多孔薄膜对乙醇、甲醛、H2S、SO2和CH4等气体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