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对一组21例经手术复位固定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折,骨折按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1例,肩胛颈部骨折10例,手术入路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4例,肩胛骨后方入路7例.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4年。根据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1例,肩关节不穗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穗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取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采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指导康复训练,通过10-21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我院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过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经调查,患者得到较好恢复。结论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26例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后入路手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利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和钢丝等固定。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经手术治疗疗效肯定,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关节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24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采用肩关节后方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肩关节后方入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固定满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案对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收治我院骨科120例Ⅱ-Ⅳ级肩胛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0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肩胛外缘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功能评定、肌力评定及术后致残情况。结果肩胛骨骨折采用肩胛外缘入路的治疗效果优于选择后入路的治疗方法,致残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能够解决临床分型的几类肩胛骨骨折类型,是一种相当比较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方案。  相似文献   

6.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肩胛骨骨折患者31例,其中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7例均选择后入路。利用重建钢板及联合拉力螺丝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0.7个月,根据Constant等[1]评定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肩关节后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少,疗效好,骨折愈合快,并推荐这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穆洪鑫  郑闽前 《江苏医药》2013,39(6):712-713
目的 探究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61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先入院的31例为A组,采用肩胛骨外侧缘人路进行手术;后入院的30例为B组,采用Judet入路对骨折的肩胛骨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胛骨活动及术后致残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自如的人数明显高于B组,致残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肩胛骨骨折后经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施行手术较为安全,患者术后恢复较好,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以及手术的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5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入院肩胛骨骨折患者159例,其中的42例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42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9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患者手术效果,优22例,良9例,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73.81%。术后出现肩关节不稳定并发症1例。结论肩胛骨骨折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明显,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方式的合理应用并结合早期功能性锻炼,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并分析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7例肩胛骨骨折均采用改良Judet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肩胛颈骨折8例,肩胛盂骨折3例,肩胛体骨折合并锁骨骨折3例,肩胛体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2例,肩胛颈、盂和体部复杂型骨折1例。结果17例患者有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5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改良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并发症少,大多数肩胛骨骨折可以通过改良Judet入路来完成。手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治疗。方法参考2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对不同患者手术的入路、固定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术后的恢复。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Hardegger标准评价优15例,良6例,可5例。结论肩胛骨骨折一般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会伴随合并伤害,手术就需要根绝患者的伤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合理的入路方式、内固定方式,做好术后的恢复来保证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不同的内固定材料行内固定手术,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行积极随访评价。结果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1%。结论对于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行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周文荣  陈胜利 《江西医药》2015,(3):229-230,24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案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外侧缘入路和传统Judet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日常活动及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对收治的32例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10处,肩胛颈骨折13处,盂缘骨折2处、肩钾盂骨折1处、肩峰骨折3处,肩胛冈骨折3处。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6个月至18个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1],优20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结论:对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应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基础上,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颈、体部骨折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组2003~2007年共收治肩胛骨颈、体部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3岁。全部采用后入路肩胛骨改良切口,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按Hardegg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5例。无钢板断裂、松脱,骨折移位,骨不愈合,感染,再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肩后入路治疗肩胛骨颈、体部骨折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完成肩胛骨颈下、体部骨折的满意复位及内固定,同时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至2010年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行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对照组行经典Judet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优秀率80%高于对照组的22%(P<0.05).试验组未出现对照组的肌肉坏死、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0.05),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肌力、总分评分提升幅度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可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提升患者肌力、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法在肩胛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取改良Judet入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入路法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2组入路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8例骨折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4)个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肌力和日常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路的优良率比较,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Judet入路法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腋窝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5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研究组42例及传统组43例.传统组开展传统Judet入路术式治疗,研究组则开展腋窝入路术式治疗.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肩胛骨功能优良率,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的迥异.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7.94±9.51)min、(441.52±37.49)ml、(2.77±0.24)月,均低于传统组的(132.06±11.67)min、(507.30±46.25)ml、(3.26±0.31)月(均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肌力评分分别为(16.88±1.46)分、(23.20±2.08)分,均高于传统组的(14.31±1.28)分、(19.47±1.85)分(均P<0.05);两组患肢活动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窝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等优势,且有利于患者肩胛骨功能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浮肩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疗效.方法 11例浮肩患者,行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肩胛骨骨折手术采用改良Judet入路,沿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显露肩胛骨体部外缘、肩胛颈部.术后针对浮肩损伤特点,行早期大范围的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个月.1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5分)9例,占82%,良(75~85分)2例,占18%.结论 浮肩患者通过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早期大范围肩关节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后入路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给予完善的护理配合,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后,优4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或骨折发生再移位,无神经血管损伤情况的发生.结论 专科护士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充分的物品准备、正确的体位摆放及熟练的手术配合等,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刘斐  郝鹏飞  郑刚  吕晓  党培业  高智 《贵州医药》2022,46(4):569-570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方法,观察组给予前路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入路手术治疗,记录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状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