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肠道菌群失调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英俊  胡晓艳  刘华 《四川医学》2004,25(6):634-635
肠道菌群正常时保持平衡状态,构成肠道的屏障,彼此制约消长。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症状。为了更好地研究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学,我们对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住院病人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发现有167例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菌群失调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以增强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诊断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 ,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为 6 5 .0 % ,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种类多样化 ,主要是头孢菌素、亚胺培南、青霉素、哌拉西林、克林霉素。结论 :对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 ,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的监测 ,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发生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度其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了解233例患者者年龄、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结果腹泻是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老年人(〉60岁)123例(54.2%)。其中Ⅰ度44例(18.9%);Ⅱ度134例(61.8%);Ⅲ度55例(23.6%)。大便常规检查54%患者正常,46%患者大便检查异常。195患者有应用抗生素史,使用1种抗生素的45例,使用2种抗生素的122例,使用3种抗生素的21例,使用4种抗生素的7例,发生菌群失调在使用抗生素后3~21d,平均(9.8±5.6)d,15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中3例应用2种,11例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超过14d。结论 老年人、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长期用药以及使用疗效高的广谱抗生素都是连续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同时应用活菌制剂及益生元,可能有利于增加有益菌群,调整菌群失调,增强肠道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查阅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肠道菌群失调的年龄分布、基础疾病、诱因、治疗及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个登记。结果:在所有302例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者77.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达32.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7.3%,肝硬化患者10.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1.9%,糖尿病患者29例9.6%,脑血管意外患者24例7.9%,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尿毒症患者6.3%,风湿系统疾病患者3.3%;其中使用抗生素者达84.1%;表现为I度菌群失调者14.6%,II度菌群失调者76.8%,III度菌群失调者8.6%;其中94.7%主要表现为腹泄;所有302例患者均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1.7%在治疗7天内症状缓解,76.8%治疗8-14天症状缓解,15.9%治疗15-21天症状缓解,1.3%治疗22-30天症状缓解,4.3%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疾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大部分表现为II度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诱发因素、治疗与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析住院病例4 966例,应用抗生素者486例,发生菌群失调42例.对42例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总发生率为0.85%,应用抗生素患者发生率为8.64%,≥60岁患者发生率为1.20%,<60岁患者发生率为0.22%.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菌群失调发生率50.2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率40.26%,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42.30%,使用二种以下和三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2%和16.7%,抗生素应用1~(周)和2~4周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4%和18.1%.42例菌群失调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有原发基础病、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是防治菌群失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咏 《医学综述》2011,17(2):239-241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库,肠道菌群在多个方面影响人体的健康。一旦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的种群、活性发生了异常或定位转移,出现菌群失调,可使宿主致病。近年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与药物的代谢、肠道动力异常、菌丛的变化、饮食、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现就其常见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慧  孙涛 《医学综述》2014,(3):468-471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免疫、抗肿瘤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并维持机体健康。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该文就肠道菌群失调的类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相关疾病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四君子汤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在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四君子汤提供理依据。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抗生素造型组、中药预防组。预防组先给予四君子汤,3d后在给予四君子汤的同时,与抗生素造型共同给予盐酸林可霉素。3d后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预防组小鼠肠道菌群受抗生素影响小,与抗生素造型组比较差异显(P<0.001>)。结论:四君子汤对抗生素造成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诱发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大剂量青霉素连续给药,观察小鼠肠道4种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7d大剂量青霉素注射后,肠道内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受到抑制,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纠正这种菌群失调有作用,提示在长期应用抗菌素时及时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可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方法统计180例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证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d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aremainlyproducedbymembersofthefamilyEnter obacteriaceaewhichcanhydrolyzeβ -lactamantibi oticsincludingthethird - generationcephalosporinandaztreonam ,theESBLs- producingbacillishowedmedian -highresistancetoceftazidimeandaztreonamparticularly[1] .NowadaystheprevalenceofESBLs -producingstrainshavebeenreportedinmanyareasaroundtheworld[2 ] .Butthereisfewinformation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seofantibioticandtheproductionofESBLs .Weperformedastud…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秀英 《华夏医学》2001,14(3):269-27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胆石症与无胆石症患者共113例作临床对照研究,并对其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高胰岛素血症与胆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是否合并胆结石与糖尿病病程无一定关系,血糖浓度与胆结石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粪便涂片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范琳  马国力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66-66,74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加强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方法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244例腹泻患者菌群失调的程度。结果244例腹泻患者188例出现菌群失调。其中Ⅰ度菌群失调50例(26.6%),Ⅱ度菌群失调78例(41.5%),Ⅲ度菌群失调68例(36.2%)。真菌感染率6.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滥用抗生素,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蕾  张俊毅  马飞  鲁红 《中外医疗》2016,(25):20-22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儿进行不同临床的分型和病理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中100例患儿中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患儿最为常见,占40.0%,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型,占29.0%。病理分型中以II级为主,占49.0%,其次为III级,占29.0%。尿检正常型患儿以及孤立性血尿或者蛋白型患儿中肾脏病理的损伤程度较轻,血尿和尿蛋白型中II级较多,占62.5%(25/40﹚,III级占17.5%(7/40﹚。肾病综合征主要以III级为主,占51.7%(15/29﹚;急进性肾炎型主要以VI级为主。发现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r=0.392,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严重程度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它在医院药费总额中占到40%左右,因此能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关系重大。近年来有为数众多的不同类别新抗菌药不断投入临床使用,同时导致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种类及其耐药性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迫使临床医生要不断更新知识及观念。本文从临床角  相似文献   

16.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律失常与慢性咽囊炎关系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心律失常与慢性咽囊炎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 8~ 14岁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患儿行鼻窦CT扫描及鼻咽纤维镜筛选检查 ,发现其中 5例患儿合并有慢性咽囊炎 ,对 5例合并慢性咽囊炎患儿行鼻内窥镜下病灶消除术 ,术后 3月及 6月行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 ,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变化。结果 :4例患儿术后 3月症状消失 ,长程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 1例患儿术后 3月症状缓解 ,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仍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异常 ,术后 6月长程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慢性咽囊炎可能为心律失常的病因或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近8 a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变化, 提高儿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及水平.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内蒙古自治医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儿科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800例,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儿科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800例, 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从病历中调取病例及相关数据, 对儿科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抗生素用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病原送检率、住院时间及出院治愈率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在上述两时间段儿科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出院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的情况下, 2012年至2015年较20082011年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明显下降, 三代头孢使用率下降, 阿奇霉素使用率升高, 病原送检率提高, 住院时间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儿科医生应加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抗生素用药的重视, 在保证相同的治疗效果,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 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抗生素品种, 使疾病治疗方式更注重针对病原治疗, 减少不必要使用抗生素, 从而减少对患儿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及成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证候,探寻他们在病机及证候类型上的不同。方法:采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证候群,并作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与成人患者在内热证候、津或阴伤证候、表虚证候及特殊症状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t〈0.01或0.05X(2)儿童及成人患者中均含有阴虚内热证候。结论:(1)儿童与成人患者在证候特征及病机上存在差异;(2)临床中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辨证,创新病机,才有可能提高治疗疗效;(3)注重儿童发病中的阴虚病机、成人发病中阴阳两虚病机的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