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FMA以及BI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FMA以及BI评分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每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FMA以及BI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各30例,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除给予稳控血压、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外,观察组加服中风膏,对照组加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永清 《光明中医》2012,27(7):1413-1414
目的 观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200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实验组99例)和西医为主辅助中药作为安慰剂组(对照组101例)治疗,并观察相应试验数据.结果 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分别以30天和90天生活能力评分以及90天末NIHSS的降低率,90天末BI评分值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均改善(P<0.05);90天严重致残加病死率(BI<75)降低(P<0.05);90天完全康复和轻微残疾率(BI≥95)提高(P<0.05);90天社会功能活动(FAQ)改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情况,明显降低致残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内)同时接受针灸及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左右仅接受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及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1个月时mRS评分的比较,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残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5天及1个月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治疗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的介入可明显促进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组及单纯针灸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SSS、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在SSS、BI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在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I评分上治疗组组则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辅以康复训练对于降低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风煎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中风煎方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血液流变学指标及MMP-9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血清MMP-9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煎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8.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3):515-516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共服用30天.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入院时与第15天、第30天比较,补阳还五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第3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5天后疗效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0天疗效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根据具体病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FMA和BI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和B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星蒌承气汤随证加减.疗程为1周.结果 ①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十宣放血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十宣点刺放血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疗程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量表(ND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量表(ND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宣放血结合针刺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2.
天智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缺血性中风患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枝  王磊  王媛  封臻 《中医杂志》2008,49(11):992-994
目的 观察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天智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能力状态以及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的各项积分、生活能力状态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 结论 天智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型患者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康庄 《国医论坛》2013,28(1):24-25
目的:通过观察联合应用中风化痰活血利水方对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及其对血清NSE、TNF-α水平的影响,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7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风化痰活血利水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BI评分及血清NSE、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CSS评分,提高BI评分,降低血清NSE、TNF-α水平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减轻脑出血后的炎性反应和脑水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风皂贝化痰胶囊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采用溶栓、抗凝、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纳、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1疗程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姬琳  王兴臣  戴宏伟  甘洁  纪孝伟  蔚青  贺燕 《中医杂志》2012,53(17):1468-1471,147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抵当丸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脑出血Ⅰ和脑出血Ⅱ组各30例.脑出血Ⅰ组:单纯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脑出血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24h开始服用抵当丸,每日10丸,每次5丸,分早晚2次口服(吞咽困难者予鼻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4天、28天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同时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脑出血Ⅱ组和脑出血Ⅰ组rCBF、rCBV治疗后7天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MTT与TTP治疗后7天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脑出血Ⅱ组治疗后14天、28天rCBF、rCBV显著高于脑出血Ⅰ组(P<0.05或P<0.01),MTT、TTP显著低于脑出血I组(P<0.05或P<0.01).脑出血Ⅱ组治疗后14天、28天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同时间脑出血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出血Ⅱ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后14天、28天显著低于脑出血Ⅰ组(P<0.05或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现波动性的变化规律.抵当丸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对神经功能及中医临床证候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吉林  李国辉 《中国针灸》2004,24(6):371-373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玲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灸结合传统推拿),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简式Fugl - 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7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 - Ⅱ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息针刺药氧疗法对脑出血后遗症的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脑出血后遗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全息针刺药氧组与普通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德浩 《北京中医》2011,(7):525-52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状,配合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霍海英 《吉林中医药》2013,33(8):788-789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75 g/次),1次/d,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缺损评分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