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利用青海省7个探空站1970--2001年高空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站500hPa(百帕)标准等压面层的温度、高度进行了突变、周期、趋势和异常分析,揭示了该层温度、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500hPa高度、温度变化,尤其是异常变化对气温(距地面1.5m高度上的温度以下同)、降水的影响及相互联系。结果表明:500hPa高度、温度多数台站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低(冷)转向高(暖)的突变;500hPa高度年际变化普遍存在7a和5.3a的周期,500hPa温度年际变化多数地区以10a、7a的中长周期为主,其次是5.3a和2.1a的周期;500hPa高度、温度总的变化趋势呈上升势态,但近几年有所下降,自1987年以后,500hPa高度、温度的正异常明显增加,负异常明显减少;500hPa高度、温度的异常偏高(暖)和偏低(冷)变化与同期气温的变化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
北京“三伏时节”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热在三伏"的程度及其随年代的变化,统计分析了三伏时节北京观象台1971~2006年气温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①三伏时节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比夏季分别高0.8℃和5%;②"短三伏"的平均气温比"长三伏"高0.6℃.而"短三伏"的平均相对湿度比"长三伏"低5%;③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降水量随年代延续的变化幅度为每年0.42℃,-3.13%、-11.25 mm.了解北京三伏时节的高温高湿气候和增温、减湿、少雨的特点.可以给城市供水、供电、交通等行业和市民消夏避暑提供气象服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贵港市1955-2010年观测的夏季日降水资料,利用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以及MTT检验,分析了贵港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降水日数中,中雨量级降水日数呈明显增长趋势,主要降水类型为小雨,但主要降水量贡献为暴雨及以上量级降雨;夏季降水周期主要周期为16a,同时存在一个2a的弱震荡周期;M-K分析得到的3个突变点,在MTT检验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防城港市1965~2008年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防城港市大雾空间、时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沿海地区雾多出现在冬春季,上思出现在秋冬季,出现较频繁的时段为4~9时;大雾日数年变化趋势不大,港口和上思呈下降的趋势,平均下降0.29d/a和0.16d/a,防城和东兴呈上升的趋势,平均上升0.2d/a和0.03d/a.当气温为15~24℃、相对湿度94%~99%、风速0~6m·s-1时,有利于大雾的发生发展,温度月变化明显,4站点各月间有1~3℃的温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9-2008年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市、福海、富蕴、青河等7个气象站雷暴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各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2~24d,西部比东部多,北部比南部多,高山地区较多,平原地区较少;雷暴天气集中出现在5~8月,各地雷暴的年变化都为单峰型,峰值在7月;各地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均为线性减少型;小波分析显示出各地雷暴年变化都存在16d的震荡周期;雷电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加重。  相似文献   

6.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51年—1995年5月—9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东北地区65个测站的夏季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频率,结果表明,低温冷害频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严重低温冷害的频率却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山区的频率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大。整个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年份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逐渐减少,各省夏季低温冷害出现的次数大体相当,大约为3年—4年一遇,但出现的年份并不完全相同,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7.
热气候指数评价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南方14个城市1981-2013年6-9月的逐日气象资料,根据生物环境特点,制定了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的新评价方法,对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城市的高温不舒适天数近33 a来以3.4 d/10a的速度增加,并有5 a震荡周期。舒适度排名显示,体感温度最高的4个城市分别为重庆、福州、南昌和长沙,杭州与重庆的体感舒适度下降速率较快。对比高温不舒适天数和高温日数发现,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高温不舒适度与气温关系的密切性。同时,由于热气候指标计算要素的多重考虑,结果与高温日数存在一些差异,但其更具有一定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湛江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1956~2007年夏季湛江市高温天气资料,分析高温年、月以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以及其与台风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多高温年,偏强、偏西的副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对南海及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有抑制作用使得台风活动较少,同时低纬西南季风偏弱,这是造成湛江高温天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陕西夏季高温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陕西省7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和安康盆地出现高温的频数明显多于省内其它地方;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自1961年以来,陕西年高温日数经历了由多到少再多的趋势变化,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至今转为多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126个地面测站,采用REOF和模糊聚类方法对降水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是西北地区夏季降水最为敏感的自然区,主要雨季为7~8月,几乎占全年总降水的一半,该区域少雨年的概率大于多雨年,旱年和多雨年交替出现。6月降水在近40a里呈上升趋势,7月降水总体变化不大,8月呈下降趋势,从降水线性趋势来看,整个夏季降水无明显变化。另外,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具有明显的反位相变化关系,近40a来气温呈缓慢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宜昌市9个气象观测站1965-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宜昌市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雷暴日数分布特点是西南山区、丘陵多,东部平原少,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9~43 d;近45 a宜昌市雷暴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远安、五峰和宜都下降趋势最为显著;雷暴日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9月为雷暴天气多发期,月平均雷暴日呈单峰型,7月达到最高值9.6d;突变检验显示雷暴日数在1984年前后发生了气候突变;平均初雷日有推迟的趋势,平均终雷日有提前的趋势,雷暴活动期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侯琳 《青海气象》2006,(1):35-38
利用1961-2004年同仁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4a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a来隆务地区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减少幅度大于全省同期26个站平均值。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0.38℃/10a,倾向率明显大于青海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秋季次之。夜间气温升温幅度大于白天气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夏季,中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290.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2.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季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此次高温事件持续79 d,江南大部、江淮西部、江汉、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 d以上,对电力供应和人体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出现严重夏伏旱,范围广、强度大,高温干旱叠加给农业生产、水资源、能源供保、长江通航能力等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全国共发生1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珠江流域、松辽流域出现阶段性汛情;台风生成、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初台“暹芭”登陆强度强,对华南及江西等地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对缓解华南高温和干旱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88个气象站1961—2019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各地极端热昼、极端热夜、极端高温日三个极端热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夜间出现极端热事件及白天和夜间同时出现极端热事件的天数增多、强度增强、占比增加。历年极端热昼出现天数和占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平均强度呈减小趋势,其中占比减少最明显;极端热夜、极端高温日出现天数和占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平均强度呈增强趋势。2)山东内陆和沿海地区各极端热事件变化差异明显。内陆地区极端热昼各指标减少、减小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半岛南部和东部部分区域则有增加、增强趋势;中西部地区极端热夜各指标增加、增强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东部区域尤其是半岛地区极端高温日各指标增加、增强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3)各极端热事件不同指标的突变情况迥异。极端热昼历年出现天数没有发生突变,平均强度在1970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平均强度明显减小;极端热夜出现天数和平均强度均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出现天数明显增加、平均强度明显增强;极端高温日出现天数和强度分别在1994年、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出现天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羌塘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周边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年数据,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温度、积温、降水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都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球、全国平均水平;≥0℃积温、≥5℃积温呈增加趋势,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降水的区域特征明显,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羌塘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周边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年数据,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温度、积温、降水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都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球、全国平均水平;≥0℃积温、≥5℃积温呈增加趋势,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降水的区域特征明显,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郑州1951~2002年气温资料,统计了郑州市各级高温及闷热天气,并与邻近城市及"三大火炉"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郑州夏季平均气温演变呈增高趋势,增温幅度大于周边城市,尤其90年代以来高温闷热天气日明显增多,但闷热日数及闷热程度仍不及"三大火炉"城市.  相似文献   

18.
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张蕾 《气象科技》2007,35(2):191-197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深圳高温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深圳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④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南部气温比北部偏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出现范围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苏州高温变化趋势和高温期的环流特征,发现高温的年际差异很大,表现出明显的气候振荡和突变。高温主要出现在7、8月,持续高温集中在出梅后到8月上旬;出现高温和持续高温的关键是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库区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围地区34个气象站1961~2002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区高温日数、极端高温、高温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高温日数和危害性高温日数均存在年际变化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减少趋势三大特征,其中危害性高温日数减少趋势显著;高温过程频次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且这种趋势主要是中等强度高温过程减少所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存在地域差异,江北大部地区有微弱的升高趋势,库区其余大部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或降低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