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微波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改进工艺,以少量水作为茶叶湿润剂和主要的微波接受体,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茶叶的茶多酚进行微波萃取,结果表明,新工艺对茶多酚提取率较高,所得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省时、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2.
测定几种不同种类的市售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粗纤维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而对其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青茶,青茶又显著高于红茶,说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处理可能会降低茶多酚含量;信阳毛尖在粗纤维含量、茶汤酸度和透光率这三个指标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几种茶叶,可能原因是其源叶较为鲜嫩、优质。  相似文献   

3.
茶洗发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茶叶中茶多酚的结构、特性、用途,比较了目前采用提取茶叶中茶多酚配制精细化工产品与直接用茶叶水配制洗发水的情况,提出了直接用茶叶水生产茶洗发水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工形式茶叶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茶叶粉碎后用95%乙醇超声提取,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在波长765 nm处测定各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Fe3+的还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好。结论:茶叶中多酚含量与茶叶发酵程度密切相关,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含量越低;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含量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茶叶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其中的茶多酚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微波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微波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改进工艺,以少量水作为茶叶湿润剂和主要的微波接受体,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茶叶的茶多酚进行微波萃取,结果表明,新工艺对茶多酚提取率较高,所得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省时,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酶法对茶叶和茶叶渣中茶多酚提取效果及口味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茶叶和茶叶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茶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提取液口味。结果: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酶解pH 5.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5 min。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茶多酚产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55.94%、15.46%;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氨基酸产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20.42%、25.32%;茶叶加酶处理得到氨基酸含量高、收敛强度和苦味弱,总体接受度与氨基酸含量一致。结论:酶法可高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对茶化学品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茶叶中有600多种成分,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组分之一,约占鲜叶干重的15%-30%。茶多酚是茶叶中的生物类黄酮物_质和醋酸类物质的总称,由30种酚性羟基的化合物的组成,其中儿条。素占茶多酚总量的70%以上。茶多酚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被列入国标GB-276086。中,能有效的抑制脂肪变质、还具一有杀菌和抑菌。它还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抗”爱滋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自然界,茶多酚以简单儿茶素、二聚体和多聚体等形式存在于茶叶中,茶多酚的聚合形式不仅显著影响茶叶品质,也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本研究就茶多酚的氧化聚合机制进行文献综述.方法:从酶促氧化聚合和非酶促氧化聚合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多酚氧化聚合机制的研究新进展.结果:在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中,简单儿茶素类化合物在茶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邻醌类衍生物,进一步聚合形成二聚体和多聚体.在非酶促条件下,简单儿茶素类化合物在痕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依然可以发生氧化和聚合生成二聚体和多聚体,并生成活性氧自由基.结论:简单儿茶素可在酶促和非酶促条件下通过不同的反应机制形成二聚体和多聚体.了解茶多酚的酶促氧化聚合和非酶促氧化聚合反应机制,能为人们认识茶叶和更有效地利用茶叶资源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提取物质的总称,药用历史悠久,为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对人体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在中国医药典籍中记载茶叶有20多种药用作用,且高效无副作用.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是茶多酚的抗癌,抗辐射,抑菌,保脑,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茶多酚的药理活性作用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合理开放利用茶多酚药用产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发利用天然抗氧化剂是当前食品科技发展的趋势。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本文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茶多酚提取工艺,并将其产品茶多酚与BHA、VE在猪油中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茶叶采摘、加工制作后废弃的茶渣、茶末价格低廉,营养丰富.近年来研究发现,把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有益物质的茶渣、茶末作为猪的饲料添加剂使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能降低猪肉中胆固醇、脂肪含量,提升猪肉质量和口感.文章从茶渣、茶末的营养价值、作用机理、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形式与效果及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化学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可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近年来在茶叶品质鉴定、真伪鉴别、品种和产地识别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建立茶叶化学指纹图谱的主要研究技术和数据解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这对茶叶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施加秸秆可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包括有机碳内在难降解性、黏土矿物的化学保护和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碳自身的分子结构性质、土壤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等.施加秸秆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主要途径有秸秆自身作为碳源、促进茶树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化学性质等.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当前茶园肥培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校常 《贵州科学》2008,26(2):44-47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茶叶生产发展过程的一些茶园肥培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茶园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加强茶园田间养分速测技术,有机茶肥培体系等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耕技术等的力度.同时提出了用生态茶取代有机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与Pb2+络合反应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南 《贵州科学》1996,14(3):41-47
本文对茶多酚与Pb^2+络和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花多酚与Pb发生络合反应形成沉淀。络合反应分两级进行,两极反应Pb^2+与花多酚配比分别为2:1和1:1。沉淀稳定性在PH3-12之间比较好,当PH〈3〉和PH〈12时沉淀发生转溶转溶效果受时间和温度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茶多酚制备(工艺)过程中抗氧化条件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介质中添加无机抗氧化剂能明显抑制茶多酚氧化,其抗氧化效应序列MST>MSO_4>Na_2S_2O_3>KI。MST对人体无害且价廉,它的应用为茶多酚商品化开发提供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17.
茶皂素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茶皂素的来源、提取工艺、结构和特性,主要介绍了茶皂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为基质成分,茶皂素可以用于洗发香波、天然草本洗发露、防晒消炎润肤膏、沐浴液等,它不仅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分散、渗透、润滑等活性作用,而且还具有消炎、镇痛、杀菌、止痒等药理作用.同时介绍了茶皂素在化妆品及纺织品洗涤、医药和农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茶皂素的纯度和质量,扩展其应用范围,将市售的粗茶皂素配制成5%的水溶液,采用国产聚苯乙烯型树脂在pH=4进行吸附处理。0.1%氢氧化钠水溶液脱除被吸附的杂质和色素,以80%的甲醇为洗脱液,减压蒸馏回收甲醇,将残留物浓缩烘干,得到纯度95.1%、泡沫的罗氏迈尔高度达181 mm,溶血指数为1∶75000的产品。此茶皂素的纯化方法所用树脂选择性强,吸附量大,解吸和吸附容易,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复配调理剂(50%生物炭+25%牡蛎壳粉+25%鸟粪石)为试验材料,在土壤酸化茶园进行田间试验,探究复配调理剂对土壤和茶叶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0.68~1.55,26.80~37.00 g/kg,22.82~39.18 mg/kg,86.23~108.04 mg/kg。同时,施加调理剂后,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下降,Cd、Cr、As和Pb含量在残留限量规定范围内。可见,施加复配调理剂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HACCP是一种预防性品质控制系统,本文探讨了HACCP体系的原理,及其在苦荞麦叶片制茶生产及品质控制中的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