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建的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在勘查过程中发现在河床以下存在一层厚约2m的石膏层。石膏岩遇水易溶解,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力学强度较低,是水电建设中的不良岩体。本文对石膏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做了仔细分析,分析了石膏溶蚀后对坝基稳定性的影响,找出防止石膏溶蚀的判断标准,最后得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玲玲 《中国岩溶》2019,38(2):265-268
文章对石膏原岩在静水溶蚀条件下的时间-温度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从微观角度对石膏岩溶蚀破坏机理进行分析。试验发现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蚀时间的延长,石膏岩溶蚀破坏加剧。具体表现为:石膏岩失重率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大,溶蚀速率均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中Ca^2+浓度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大,Ca^2+浓度增长速率均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Fick扩散及溶胀应力是石膏岩溶蚀破坏的主要原因。静水溶蚀条件下,石膏原岩主要溶蚀破坏形式为:溶胀裂缝、柱状劈裂及片状剥离。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干湿作用下甘肃红层质泥岩加速崩解机制,针对典型的石膏质泥岩,开展浸水及快速崩解试验,并通过与泥质砂岩、页岩和石膏岩的对比,分析了影响岩石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对崩解过程中的矿物夹杂效应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原状石膏质泥岩浸水自然崩解速度较慢,3 h崩解量为0.11,但高温(>163℃)干燥后夹杂的石膏矿物将完全脱水硬化,体积收缩,再次遇水后岩块于2 h内完全崩解。石膏质泥岩的二次循环耐崩解指数Id2为0.80,属于高耐久性岩石,但在干湿过程中有加速崩解的趋势,第5次循环时的相对崩解指数I5达到了0.56。岩石的耐久性受矿物成分和胶结强度影响较大,矿物膨胀驱使岩块崩解的过程中,泥质岩块易发生均匀破碎而砂质岩块易出现非均匀破碎。石膏质泥岩中黏土矿物夹杂密实,干湿作用下易崩解,所夹杂的石膏矿物具有溶蚀性,且溶蚀后崩解液显弱酸性,石膏溶蚀产生的微裂隙和酸性环境下钙质结核的脱落是导致石膏质泥岩加速崩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硫酸盐岩溶蚀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硫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混合建造地区,硫酸盐岩的溶蚀对岩溶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某些岩溶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解释,必须考虑硫酸盐岩岩溶的影响,对硫酸盐岩的溶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室内实验模拟的方法,根据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硫酸盐岩的溶蚀机理。研究认为,硫酸盐岩溶蚀发育的条件不同于碳酸盐岩,即在水与硫酸盐岩体系内即使没有CO2的参与,水对硫酸盐岩仍具侵蚀性;硫酸盐岩溶蚀的发育不但与其本身的固有特性有关外,还与岩石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地热能源是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但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出现的系列建筑地基病害问题与地源热系统关系尚不清楚。依托成都某建筑群事故调查项目,研究了有无地热系统作用下泥岩、石膏岩的工程特性,并基于室内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不同温度及不同浸水时间等因素下岩石宏观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场地有无地热系统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甚微,但有地热系统时岩体中裂隙发育数量明显增多,累积张开度明显增大;(2)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泥岩最大含水率可达30%以上,石膏岩含水率超不过15%,泥岩浸水软化效应较石膏岩显著,二者力学指标随含水率增加呈负指数型下降,石膏岩因晶粒大小不同,离散性大;(3)天然状态下石膏岩呈脆性破坏,泥岩呈延性破坏,石膏岩水岩界面溶蚀作用效应显著,随着石膏岩由表及里溶蚀加剧,温度变化效应对岩体内生裂隙萌发起一定促进作用;(4)在20~50 ℃温度变化范围内,石膏岩抗压强度随温度呈抛物线变化,而泥岩单调升高;(5)地热管与岩体间填筑不密实容易形成渗水通道,改变水动力条件,动水作用下使石膏岩裂隙及软弱夹层溶蚀加剧,形成更大空洞,从而诱发沉降。  相似文献   

6.
西宁石膏岩对水工建筑物危害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宁石膏岩赋存于第三系中新统西宁组中段,分布于南、北两山的前山带。为了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和效益,在水工建筑物及其基础分布处,必须隔离石膏岩体与水体,尽量不让两者直接接触,防止石膏岩被溶蚀及由此产生渗漏而造成溃坝事故。(1)西宁石膏岩的溶蚀性石膏岩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成都地区红层软岩溶蚀空洞现象,以成都半岛城邦项目场地的红层软岩为例,选取不同深度的岩样进行室内浸水试验、淋滤试验和溶蚀试验,观察岩样在不同类型环境水下的作用性状和溶蚀特征,分析经历不同作用的含膏红层软岩 可溶成分的流失程度及其对环境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层软岩中的石膏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含膏红层及其环境水的腐蚀性显著增强;遇水后,红层软岩中的可溶成分逐渐溶解、流失,随着时间的积累;红层软岩孔隙增大,渗透性增强,红层的完整性丧失,强度衰减;在酸性环境水的作用下红层软岩中的钙质胶结物流失加剧,结构连接破坏严重,对红层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大。对浸泡、淋滤和溶蚀作用后的试样,重点测试了抗压强度、波速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红层软岩经硫 酸溶液腐蚀后岩样的结构被破坏,单轴抗压强度从8.5 MPa降低到2 MPa,降低了76%;波速明显减小,从2 204 m/s减小至1 355 m/s,减小了40%;红层试样的pH与电导率变化也比较显著,pH值从8.77减小至7.29;电导率从55 ?s/cm增加到1 100 ?s/cm。  相似文献   

8.
山西王家岭矿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王家岭矿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规律,模拟造成差异性溶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在常温常压、溶蚀液碳酸水的pH值为6.5~6.9、每次溶蚀时间控制在24h左右的条件下,对矿区不同层段的碳酸盐岩进行溶蚀实验。实验发现,碳酸盐岩的成分和结构是影响溶蚀指标的重要因素,比溶蚀度和比溶解度总体趋势是白云岩灰岩膏岩;不溶物含量的增大使比溶蚀度和比溶解度下降,机械破坏量呈非线性增加;相同情况下方解石溶解速度快于白云石2~3倍。该实验结果为矿区进行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第三系红层中石膏溶蚀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系红层中石膏分布比较广泛,大量的实验证明,石膏发生溶蚀的主要是含Ca2 的物质,并且溶蚀速率和与水接触的方式以及水头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结合现场资料,将渗透系数K=10-5cm s作为石膏在第三系红层泥岩封闭下发生溶蚀的判据。同时针对水利工程中石膏溶蚀以及对砼的腐蚀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硫酸盐岩岩溶发育机理与有关地质环境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硫酸盐岩在中国分布很广泛,特别是石膏及硬石膏,其分布遍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硫酸盐岩岩溶的基本特性是:没有特殊的岩溶景观;大的洞穴系统难于在自然界中保存。但是,由于硫酸盐岩(石膏和硬石膏)和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常共生沉积,文中进一步探索了二者的混合溶作用机理。研究中专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溶蚀试验,以研究不同状态下石膏的溶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气候条件、热液作用对石膏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膏在盐水中的溶蚀量比在蒸馏水中要高2-3倍。硫酸盐岩中生物岩溶作用是非常重要原,包括石膏和硬石膏在有机物参与下,经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以及排硫杆菌的气化作用,都可加速对CaSO4的溶蚀作用。在所研究的样品中,都检测到这些可发生生物岩溶作用的菌类。根据硫酸盐还原菌还原生成H2S及排硫杆菌作用而降低水中pH值,表明细菌的岩溶作用也存在不同的程度。在研究硫酸盐岩岩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同时讨论了典型硫酸盐岩地区存在的岩溶塌陷、陷落柱、地面沉积及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人工加速诱发友酸盐岩地区地质灾害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