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对重度烧伤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 例)和对照组(51 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和大剂量氨溴索(即:210 mg/t,8 h/ 次,静脉输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和常规剂量氨溴索(即:30 mg/t,8 h/ 次,静脉输注)。治疗10 d,观察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高呼气峰流速(PEF)、25%时瞬时流量(PEF 25%)、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 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总氧化能力(TAO)]的变化。结果①两组FVC、FEV1、PEF及PEF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水平均比较高,肺功能更好;②两组PaO2、PaCO2及PaO2/FiO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水平更优,血气指标水平更好;③两组MDA、MPO、LPO 及TA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水平更低,氧化应激水平更低。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烧伤患者,能改善肺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罗乐  黎松  张佩雯  王亚萍 《西部医学》2021,33(7):1044-1047
【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对血气指标及血清TNF α、HMGB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利奈唑胺)及研究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IL 6、IL 8及TNF 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气指标(SaO2、PaCO2、PaO2)、肺功能(FEV1/FVC、MMF、P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及HMGB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 6、IL 8、TNF α、HMGB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CO2、PaO2均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SaO2、PaO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及MM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E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以研究组尤甚(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予以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治疗临床疗效佳,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于婴幼儿重症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0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有效性并比较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且呼吸频率(RR)、呼气峰值流速(PEF)低于对照组,潮气量(TV)、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呼吸气中期流速比(TEF50%/TIF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是可行的,可促进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进行规范化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气指标、肺功能、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aO_2)、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吸峰流速(PEF)、达峰容积比(VPEF/VE)、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D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PaCO_2、TPTEF/TE、PEF、VPEF/VE、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糖皮质激素单药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更显著,或更利于症状缓解,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iPAP无创通气联合特布他林、氨溴索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度COPD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行BiPAP无创通气,观察组(55例),在无创通气基础上予特布他林、氨溴索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2%vs.84.4%,χ~2=6.346,P=0.012);治疗前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和峰值呼气流速(PEF)以及血气指标PaO_2、pH和PaC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PaO_2、pH均较治疗前增高,PaCO_2均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IL-8、IL-17、hs-CRP、TNF-α等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联合特布他林、氨溴索对重度COP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8例AECOPD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水平、血清学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61/64),高于对照组的84.38%(5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F、FEV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可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血气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联合振动排痰机实施振动排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时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实施排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血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以及呼吸机待机时间。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炎性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施以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5):351-354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康复训练对慢阻肺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吸氧、祛痰、解痉、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SaO_2及PaO_2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aCO_2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及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康复训练对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血气炎性因子水平,对患者肺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信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21-1622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 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2组连续治疗1周后对比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PaO2、PaCO2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慢长,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 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观察好转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VEGF、肺功能的差异,分析AECOPD患者VEGF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IL-8、CRP和VEGF水平均高于好转组;死亡组患者SpO2水平低于好转组,PaCO2水平高于好转组;死亡组患者FVC、FEV1、MMEF和PEF水平低于好转组;AECOPD患者的VEGF水平与IL-8、CRP、PaCO2水平正相关,与SpO2、FVC、FEV1、MMEF和PEF水平负相关.结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VEGF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机械通气在治疗外科术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气道阻力以及肺功能等影响。方法:将44例外科术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咪唑安定静脉注射10~20mg;丙泊酚组:丙泊酚静脉注射泵持续输注0.5~2.0mg/(kg·h),比较治疗1/2、1h后,两组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PaO2、PaCO2变化,Pmax、Ppalt以及肺功能中PEF、FEVl/FV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在治疗后PaCO2显著降低,pH在治疗后1/2h回到正常范围内,恢复较迅速(P〈0.05~0.01);治疗后1/2h的PaO2、PaO2/FiO2也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丙泊酚组在治疗后的Pmax、Ppalt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EF、FEV1/FVC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0.01)。结论:丙泊酚进行镇静在外科术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氧舍功能,减少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与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选取重度OSAHS患者60例,PSG正常对照组56例,均行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将重度OSA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CPAP组和Auto-CPAP组各30例,分别接受CPAP和Auto-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PSG参数、呼吸机治疗所需压力、平均每晚呼吸机使用时间、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重度OSAH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出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秒用力呼出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FEV1%)、FEV1/F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气道总阻力(airway resistance 5,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总量(closing capacity,C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P=0.038)、50%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P=0.04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CPAP组和Auto-CPAP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nighttime mean pulse oxygen saturation,M 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nighttime the 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 SaO2)、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FVC、FEV1、FEV1%、FEV1/FVC、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CC/FRC%、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ES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o-CPAP组觉醒次数(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及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的比例、呼吸机治疗所需压力、平均每晚呼吸机使用时间与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AHI、WASO、Ⅰ期+Ⅱ期比例、ESS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SaO2、L SaO2、Ⅲ期+Ⅳ期比例、REM比例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和SE指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EV1/FVC、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CC/FRC%、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度OSAHS患者早期肺功能受损病变主要发生在小气道且该病变呈不可逆趋势。CPAP和Auto-CPAP对于重度OSAH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Auto-CPAP对患者睡眠结构改善更佳且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pH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均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D3与cD4上升、CD8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change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before and after peritoneal dialysis (PD).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re measured the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maximum breathing capacity (MBC),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of the first second (FEV1),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MEF), 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rate (MMEF), 25% of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V25), and the diffusion of co in lung (DLco) for 50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20 normal subjects. All the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again in 30 ESRD patients two months after peritoneal dialysi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VC, MBC, FEV1, PEF, MMEF, V25) and the pulmonary diffusion DLco were lower in the ESRD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FEV1, PEF, MMEF and V25 were improved markedly after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SRD patients (P < 0.05); FVC, MBC, and DLco were of no change (P > 0.05). CONCLUSION: The functi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diffusion are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ESRD accompanied with airways obstruction. Peritoneal dialysis can improve airways obstruction remarkably, but it has no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溴索在集束化治疗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入院的重症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实验组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抗感染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住ICU时间(12.2±1.6)d、使用呼吸机时间(10.8±1.4)d、PaO2(95.3±0.3)mmHg、SPO2(96.7±1.2)%、PaO2/FiO2(314.7±5.3)mmHg、降钙素(0.51±0.36)、C反应蛋白(30.87±0.7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大剂量氨溴索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机械振动排痰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排痰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息、气促、肺啰音和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排痰治疗。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扩张试验后哮喘患者痉挛气道的解痉时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痉挛气道的解痉时相线性规律,为哮喘患者的解痉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例哮喘发作期患者和14例志愿者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15 min、30 min、1 h、2 h及4 h各个时间点,分别记录FVC、FEV1、PEF反映大气道功能,以及MMEF、V50、V25反映小气道功能。以志愿者为对照,观察哮喘患者大、小气道解痉时相的差异。建立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拟合直线方程,比较拟合直线方程斜率,对哮喘患者大、小气道解痉时相对比分析。 结果:在2 h时哮喘患者痉挛的大气道已经达到完全解痉,FVC、FEV1、PEF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小气道解痉的时间明显滞后,在观察期内各个时间点,除V50外,哮 喘患者的MMEF、V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VC、FEV1、PEF 随时间变化曲线图的拟合直线方程斜率小于0的所占百分比较低;而MMEF、V5025所占百分比较高(P<0.05)。 结论:哮喘患者痉挛的大、小气道解痉时相不同,大气道先解痉,而小气道解痉延迟。临床可针对大气道痉挛为主的患者选用长效或短效药物,而小气道痉挛为主的患者适于选择长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雾化方式结合振动排痰仪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使用振动排痰仪治疗,超声雾化仪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超声雾化仪治疗,氧气雾化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氧气雾化治疗,压力雾化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压力雾化治疗,治疗7 d,观察4组入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生理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24 h排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4组治疗7 d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较入组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4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4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较入组治疗前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PaO2均高于基础治疗组,PaCO2均低于基础治疗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PaO2均高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PaCO2低于超声雾化仪组,压力雾化组PaO2低于氧气雾化组,PaCO2高于氧气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4组 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钟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较入组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FEV1、FEV1/FVC和PEF均高于基础治疗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FEV1、FEV1/FVC和PEF均高于超声雾化仪组,压力雾化组FEV1、FEV1/FVC和PEF均低于氧气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4组排痰量较入组治疗前均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排痰量均多于基础治疗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排痰量均多于超声雾化仪组,压力雾化组排痰量少于氧气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发生咽部不适、胃肠道反应、口干、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的是压力雾化组。 结论 氧气雾化治疗联合排痰仪治疗,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