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 (DRG)炎性损伤时 ,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 (EAAs)、抑制性氨基酸 (I 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 ,以及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 5 4只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 n =2 4) ;炎症损伤组 ( n =2 4)和正常对照组 (n =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 ,Asp ,GABA ,Tau ,Thr和Ser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 1.术后 2~ 4周 ,伤侧的Glu ,Asp ,GABA ,Tau ,Ser含量较术前 ,非伤侧显著增高 (P <0 .0 5 )。 2 .术后 2~ 4周 ,其伤侧N 甲基 D 天 (门 )冬氨酸受体 (NMDAR1)免疫阳性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 (Ⅰ ,Ⅱ )和固有层 (Ⅲ ,Ⅳ )的分布密度和染色强度 ,较术前和非伤侧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DRG炎症损伤所介导脊髓背角EAAs释放增加 ,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 ,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SS研究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减压后钙离子和兴奋性氨基酸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 :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 ,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 1,7,14 ,2 8d组 .取伤段脊髓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的变化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离子改变及水含量 .结果 :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钙离子和兴奋性氨基酸有明显的降低 ,减压后 1,7,14 ,2 8dGlu(μmol·g-1)分别为 :6 .16± 0 .16 ,5 .4 3± 0 .2 2 ,5 .4 3± 0 .17,5 .33± 0 .2 0 ;Asp(μmol·g-1)分别为 :3.39± 0 .12 ,2 .96±0 .11,2 .92± 0 .16 ,2 .89± 0 .15 ;Ca2 + 离子 (μmol·kg-1)分别为 :5 .84± 0 .11,5 .33± 0 .10 ,5 .2 8± 0 .17,5 .2 4± 0 .0 2 .它们均较减压前 (Glu为 6 .32± 0 .10 μmol·g-1,Asp为 3.5 6±0 .13μmol·g-1,Ca2 + 为 6 .5 3± 0 .6 4 μmol·kg-1)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其中前 7d降低较快 ,以后有降低不明显 .减压后 1,7,,14 ,2 8d改良的Tralov评分分别为 3.5 3± 0 .11,3.74± 0 .12 ,3.86± 0 .12 ,3.88± 0 .10 ;斜板试验分别为 4 3.3± 2 .3,4 6 .2± 1.1,4 8.8± 2 .8,4 9.7± 2 .6 ,均较减压前Tralov评分 (3.4 0± 0 .13)斜板试验 (40 .9± 1.8)有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性急性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26例生脊髓损伤患者脑脊髓(CSF)中天门冬氨基酸(Asp)、谷氨酸(Glu)等EA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24h内CSF中Asp、Glu显著升高,其升高幅度与脊髓损伤的程度成正相关,即脊髓损伤越重;Asp、Glu升高越显著,且预后就越差;结论;伤后CSF中EAA含量可作为衡量脊髓损伤程度和预  相似文献   

4.
兴奋性氨基酸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实验以Alen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伤后不同时间分别:(1)取伤段脊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脊髓组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变化;(2)给予不同剂量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4-(3-磷酸基丙基)-2-哌嗪磷酸,48h后取伤段脊髓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离子改变及水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的脊神经节损伤模型.术后检测动物神经行为改变,并对中枢神经伤害性刺激反应物C-fos原癌基因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结果DRG损伤后1周,伤侧脊髓背角C-fo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手术对照组(47±17)、机械性压迫组(58±22)、炎性损伤组(55±20),均较正常对照组(28±18)显著增强(P<0.05);术后2,4,8周3个实验组结果也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 DRG损伤所导致动物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的脊神经节损伤模型。术后检测动物神经行为改变,并对中枢神经伤害性刺激反应物C-fos原癌基因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结果DRG损伤后1周,伤侧脊髓背角C-fo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手术对照组(47±17)、机械性压迫组(58±22)、炎性损伤组(55±20),均较正常对照组(28±18)显著增强(P<0.05);术后2,4,8周3个实验组结果也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DRG损伤所导致动物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与脊髓功能恢复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3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天门冬氨基酸(Asp)和谷氨酸(Glu)在损伤后不同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 天门冬氨基酸(Asp)和谷氨酸(Glu)在损伤后16h达到高峰,24h后开始逐渐下降;兴奋性氨基酸在损伤后高峰越早,升高得越多,脊髓损伤越严重;CSF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脊髓功能恢复越差。结论 CSF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是脊髓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早期预测脊髓损伤程度和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 (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兔 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组化法测定DRG和SDH中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 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P<0. 05),伤侧DRG的VIP含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 ①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在DRG炎症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异常表现中起重要作用。②伤侧DRG的VIP改变则与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组化法测定DRG和SDH中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P <0.05),伤侧DRG的VIP含量显著增加(P <0.05).结论①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在DRG炎症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异常表现中起重要作用.②伤侧DRG的VIP改变则与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左侧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SNI)模型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脊髓背角钾氯共转运体(KCC2)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27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SNI组(18只)和假手术组(9只).SNI组大鼠暴露坐骨神经及其3个末端分支(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结扎并切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完整;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及其分支,不切断.应用vonFrey纤毛检测SNI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大鼠机械痛阈值;应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SNI术后不同时间相应的脊髓腰膨大(L4、L5)节段脊髓背角KCC2的表达.结果 术后1、3、5、7 d,SNI组大鼠左侧后肢的缩足阈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为(3.23±0.49)、(0.60±0.09)、(0.38±0.07)、(0.21±0.06)g,并且在随后的观察期内一直维持在这一低水平.术后1、3、5 d,SNI组大鼠腰膨大节段脊髓的左侧背角KCC2的表达量(即KCC2表达量与内参a-tublin表达量的比值)为0.97±0.09、0.32±0.10、0.53±0.15,分别较右侧的1.27±0.08、0.63±0.09、1.11±0.18显著减少(P值均<0.05);术后3 d,右侧的表达量为0.63±0.09,较假手术组的1.15±0.13显著下降(P<0.05);至术后7 d,脊髓背角两侧KCC2的表达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SNI模型可致病理性神经痛早期损伤侧脊髓背角KCC2的表达明显减少,可能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清  李元涛  刘菊英  秦成名 《广东医学》2006,27(9):1297-129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1~3d Wistar大鼠T12~L5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混合培养2周。将细胞随机分为7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Hanks液;乳剂对照组(L组)加入乳剂0.2ml/L;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异丙酚组(P组)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0μmol/L;CP1,GP2,GP3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30min后分别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25,50μmol/L。培养24h后取各组细胞上清液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取各组细胞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G组和CP1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增加,未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增生肥大,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1),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G组比较,GP2组和GP1组凋亡细胞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增生肥大,IL-1β和TNF-α浓度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其中GP2组P〈0.05,GP3组P〈0.01)。C组与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可显著抑制谷氨酸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其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大鼠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内游离Ca^2+含量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n=24)和脊髓损伤组(SCI组,n=24),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12、24 h三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Allen's打击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各时相提取伤段脊髓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根据线粒体呼吸耗氧量换算出呼吸Ⅲ态(R3)、呼吸Ⅳ态(R4)、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比值);用Reers法测定线粒体内游离Ca^2+浓度.结果:SCI组在伤后6、12、24 h 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和线粒体游离Ca^2+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线粒体Ca^2+内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0只成年家兔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脊髓内微循环和儿茶酚胺的变化。在正常的脊髓内,荧光示踪剂伊文思蓝充满髓内血管系统。当脊髓损伤后,髓内血脑屏障被破坏时,示踪剂溢入神经末梢,神经元被标记。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循环的变化是脊髓损伤的特征,而神经元的变化则是血管变化和继之产生缺氧的结果。儿茶酚胺在脊髓损伤后增强,于伤后1~2小时达到高峰。当儿茶酚胺进入脊髓血管平滑肌受体处达到中毒浓度时,就会产生血管痉挛,低氧,导致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 mg/kg、10 mg/kg、20 mg/kg)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剂量为10 mg/kg).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切口痛模型,以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的行为学变化.手术后2 h取脊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c-fos表达(Fos蛋白,以FLI阳性神经元表示),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2 h时切口痛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阚值均明显增加(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T10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T10组相似.切口痛组FLI细胞主要分布在Ⅰ~Ⅱ层,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FLI细胞与切口痛组相比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切口痛组大鼠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能使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这种抑制作用弱于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组(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 mg/kg组的痛阈和脊髓c-fos表达以及血液IL-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神经元增多和血液IL-6含量增加的效应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曲马多预处理效果更强;脊髓灰质背角Ⅰ~Ⅱ层可能是曲马多产生痛觉调制的主要部位.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曲马多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c-fos的表达和减少血液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脊髓爆震伤后早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脊髓爆震伤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脊髓爆震伤后早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 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 ,6 h实验组(B组,n=12)及24 h实验组(C组,n=12),采用0.9 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RDX)将B,C组家兔炸伤,分别于伤后6 h及24 h两个时间点取材,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银浸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学改变. 结果:脊髓爆震伤后6 h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可逆性改变,部分神经元坏死,死亡均数为12.58±2.23,而伤后24 h脊髓运动神经元大量坏死,死亡均数达到了31.52±2.6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脊髓爆震伤后6 h内脊髓运动神经元以可逆性改变为主,提出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与痛觉调节有关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至脊髓(SpC)背角的五羟色胺(5-HT)能神经元通路。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PAG至SpC背角的5-HT能投射纤维予以标记。结果在大鼠PAG和延髓中缝核(NR)内观察到HRP阳性与5-HT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该纤维可投射到颈、胸、腰段SpC;双标细胞以同侧为主,对侧较少。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从PAG-NR-SpC背角形成一条间接通路;另一条为PAG直接向SPC背角投射而成的直接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