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加强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获得提高,实现生理、心理的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加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肠造口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并不理想.近年来人们也在不断地尝试着采取多种形式对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出仍须进一步加强对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重视对肠造口患者实施社区及家庭护理干预以能更有效地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指导在小儿肠造口护理和患儿家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行肠造口手术的52例患儿及其家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家长进行干预,评估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干预期间,仅有5例患儿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皮炎,给予护理指导后好转.患儿家长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患儿家长关于小儿肠造口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减轻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症状,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照护患儿的能力,大大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根据存在护理问题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背景,以及对造口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制订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肠造口护理干预、造口袋更换的干预及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干预措施。结果:患者能尽早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造口并发症减少,在心理适应能力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上都有明显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携袋后日常生活自如,从而实现了自我完整概念,重新回到了"社会人"的自信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造口治疗师全程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肠造口的41例患者由造口治疗师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肠造口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粪水渗漏、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口治疗师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以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全程化护理管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造口患者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并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肠造口患者全程化的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家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肠造口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n=38)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按常规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分别依据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测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及特殊指导等整体护理。结果适宜的整体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生活指导等一系列整体护理,可大大提高肠造口病人的自理能力,恢复自信心,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护理方法,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入院时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负面情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造口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52例肠造口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造口用物准备、协助医师造口定位,术后行心理护理、造口肠管的观察、周围皮肤的护理,造口袋的选择应用、饮食指导等措施.结果:52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狭窄2例,造口周围炎2例,造口回缩1例,其余均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减低肠造口对病人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使其积极的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甲亢患者异常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及时实施针对性及指导性心理护理,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方法回顾2004年1月-2009年6月住院的67例甲亢患者的异常心理表现、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及过程。结果通过对67例甲亢患者的心理护理,其中64例患者负面心理明显改善,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减轻了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压力,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不良心理,解除了身心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重建心理平衡,通过机体生理生化反应,使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叶屏  黄静敏  曾斐  文彩虹 《吉林医学》2013,34(22):4531-453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外科出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出院的546例患者进行出院电话回访,包括伤口护理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指导和康复功能训练等,观察回访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电话回访后,患者的伤口护理情况、饮食知识掌握、按时复诊和化疗、康复功能训练掌握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服务可明显增加护患间的主动性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膀胱全切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了膀胱全切术的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2组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对照组在正常出院后不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3个月后2组在护理前后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能否接受自我形象改变的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比较2组因输尿管皮肤造口阻塞而需要回院接受治疗的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中可接受自我形象改变这一事实的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因输尿管皮肤造口阻塞而需要回院接受治疗的人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度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有所好转,而对照组心理状态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对行膀胱全切术的患者的居家护理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0例息肉患者进行了电凝电切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术前造口定位,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演示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家族成员定期复查。结果260例患者均在内镜下顺利切除息肉,无1例肠穿孔发生、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前能演示造口护理技能,使其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减轻或消除患者对手术和造口的恐惧、痛苦和自卑心理,改善术前营养状况,充足的肠道准备和术前造口定位,防治术后并发症,演示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霍蕊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73-1374
目的探讨康乐保-Lc2000增强型造口袋在襻式肠造口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6例襻式肠造口患者(不包括原有造口黏膜发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造口开放即使用康乐保-Lc2000增强型造口袋。对照组术后先采用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造口黏膜及造口周围皮肤,直到支撑棒去除造口周围缝线拆除后再使用一般造口袋。观察记录造口周围炎症、造口黏膜水肿、造口坏死、造口出血,造口护理时间及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在反映造口情况的各项目中,尤其每日护理造口所需时间和造口周围炎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乐保-Lc2000增强型造口袋用于襻式造口的护理中能较好的满足造口者及护理人员的需求,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造口循证护理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性皮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采用造口循证护理的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为观察组,40例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造口适应情况、造口性皮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造口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造口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的适应性,减少造口性皮炎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共92例,按照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针对46例观察组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采用造口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患者的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自理能力较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升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骨科收治的232例各类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比较两组患者所受到的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受到的基础护理操作水平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护理服务水平,增强基础护理能力、提高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6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术前情志心理干预、术后造口的观察护理以及造口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及处理方法。并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定期跟踪,针对患者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同时保证患者二期手术(闭瘘)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行永久性造口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56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和心理痛苦相关调查表(problem list,PL)评估心理痛苦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 结果 560例中老年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DT评分为(6.12±2.06)分,为中重度痛苦,心理痛苦症状阳性率为52.3%;PL量表评分中,交往问题得分(1.72±0.36)分最高,其次为身体问题(1.50±0.32)分,宗教/信仰问题得分(1.03±0.25)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造口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手段、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自我护理程度及是否合并抑郁、疼痛、睡眠障碍、造口并发症患者D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造口每日护理时间患者D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3.122,P=0.006)、抑郁(β=2.380,P<0.001)、睡眠障碍(β=1.189,P=0.012)、合并疼痛(β=2.676,P<0.001)、造口并发症(β=3.352,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2.067,P<0.001)是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为中重度,其发生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心理状况、睡眠状况及是否合并疼痛、造口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