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提供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迅速,阻滞完善,持续给药,可用于术后疼痛治疗。该麻醉方法在高危病人、妇产科、泌尿外科和整形外科手术的麻醉较有前途。  相似文献   

2.
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120,自引:0,他引:120  
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提供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迅速,阻滞完善,持续给药,可用于术后疾病治疗。该麻醉方法在高危病人,妇产科,泌尿外科和整形外科手术的麻醉较有前途。  相似文献   

3.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盆腔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多,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而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麻醉、手术期,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稳定是保障麻醉患者安全和提高术后康复质量的关键.腰-硬联合麻醉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避免了这两者的缺点.我们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使用0.5%盐酸罗哌卡因重比重液作为老年患者盆腔手术的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择期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和硬膜外麻醉用药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和麻醉时间不受限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老年患者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有效性。方法:14例超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2例,静-吸复合麻醉9例,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麻醉3例。据术中循环、呼吸及SpO2等监测指标综合评价麻醉效果。结果:2例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呼吸、循环及SpO2波动较大,9例静-吸复合麻醉及3例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平稳。结论:超老年患者麻醉选择主要依据病人全身状况及重要器官功能受损情况、手术的部位及大小、麻醉的条件及设备等。总的原则是简单、安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缺点的改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CSEA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点。通过使用改良的CSEA器具及方法,如Eldor穿刺针、双孔笔尖式腰麻针(DHPP)、组合式多侧孔硬膜外导管(CEMLH)以及加强术后监护等,能够避免或显著减少CSEA的各种缺点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缺点的改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CSEA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点。通过使用改良的CSEA器具及方法,如Eldor穿刺针、双孔笔尖式腰麻针(DHPP)、组合式多侧孔硬膜外导管(CEMLHA)以及加强术后监护等,能够避免或显著减少CSEA的各种缺点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椎管内麻醉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其弥补了单次腰麻和连续硬膜外的不足之处,明显提高了椎管内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得到临床麻醉和手术医生的接受和喜欢。我们经过大量的临床实施和技术经验的积累,CSEA选择范围已从2005年前的70岁以下界限逐渐放宽至90岁以上的高龄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还可施行术后镇痛。我们将CSEA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用量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后各时点MVP、HR均较麻醉前及手术完成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时点的MVP、HR、SpO_2和对照组的SpO_2,均较麻醉前及手术完成时有一定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65岁及以上ASA Ⅱ~Ⅲ级,择期行单侧下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观察腰麻或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15 min和术毕时的MAP及HR.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和改良Bromage运动分级.观察需要给与麻黄碱或阿托品的病例数,以及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人数.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无差异,感觉阻滞平面无明显差异,运动阻滞程度有显著差异.各个时间点的MAP及HR无显著性差异.2组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例数无显著性差异.2组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例数相比有显著行差异.结论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无明显差异,且患者止血带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2.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且多合并心肺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较大,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麻醉以硬膜外麻醉、全麻为主,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研究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应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后15 min(T_1)和麻醉后30 min(T_2)时的MVP、HR均较麻醉前(T_0)及手术完成时(T_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和T_2时的MVP、HR、SpO_2和对照组的SpO_2,与T_0和T_3相比虽有一定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负压气囊在椎管内联合麻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结合在一起的新方法,目前此种联合麻醉多采用G25-27针内针型腰穿针,由于该针细长脑脊液回流缓慢不易观察,因而我们采用自制负压气囊,以助观察脑脊液回流,判断腰穿是否成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负压气囊制作与应用方法将Mallinckordt气管导管上充气套囊连接气管导管端剪去2mm再接上内径2.5mm、长16mm的玻璃管,其充气囊另一端带有充气阀,见图1。我们采用的是CSEA针内针型25G腰穿针,于L3-4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自硬…  相似文献   

16.
腰-硬联合麻醉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硬联合阻滞汲取了腰麻和硬膜麻醉的共同特点,但麻醉管理相对复杂,麻醉并发症也相对增多。临床应用时既要发现其优点,更要密切观察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具有腰麻(SA)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作用时间灵活的舣重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我院自2000年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效果满意,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腰—硬联合麻醉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腰-硬联合阻滞汲取了腰麻和硬膜麻醉的同共特点,但麻醉管理相对复杂,麻醉并发症也相对增多。临床应用时既要发现其优点,更要密切观察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及母婴安全的比较.方法:选择ASAI级剖宫产孕妇10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0例.A组在L3-4或L2-3使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在L2-3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观察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起效时间(2.55±0.73)分钟明显快于B组(5.44±1.52)分钟(P<0.05),A组5分钟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值(20.05±7.15)mmHg明显大于B组(4.05±1.43)mmHg,(P<0.05),但孕妇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值无显著性差异,A组牵拉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发生术后头痛1例.结论CSEA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的优点,具有诱导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少、母婴安全的优点,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比连续硬膜外麻醉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硬膜外麻醉后容易发生循环抑制,连续腰麻(CSA)的并发症少,因其可以用滴定法用药,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平面容易控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血液动力学较硬膜外麻醉和单次腰麻更稳定,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广泛应用。自1996年Spinocath导管应用于CSA 以来,因其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而逐渐取代微导管用于临床麻醉。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对老年人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不完善时不能抑制术中应激反应,CSA能否更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观察拟用Spinocath导管CS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下老年手术病人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