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索他洛尔对心肌梗死 (MI)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索他洛尔治疗 4周时MI患者的HRV、QTd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索他洛尔治疗组 (42例 )治疗 4周时 ,多项HRV指标异常程度减轻、HRV昼夜节律恢复、QTd减少 [(5 5 2± 2 5 4 )ms与 (43 6± 1 6 )ms,P <0 0 1) ]。 2 4h缺血次数减少 (2 4 1± 7 7与 2 0 5± 6 8,P <0 0 5 ) ;2 4h缺血总负荷减小 [(95 1± 2 5 7)mm/min与 (380± 14 3)mm/min ,P <0 0 1];2 4h室性早搏次数减少 (2 0 74± 832与 92 0± 345 ,P <0 0 1)。结论 小剂量索他洛尔可使MI患者HRV异常减轻、QTd减小、心肌缺血负荷减轻 ,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相关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2.
西米替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9年8月至1990年12月应用西米替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4岁。其中冠心病6例,心肌炎(包括后遗症)10例,高血压病4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1例,原因不明7例。心律失常的类型:室性早搏15例,房性早搏4例,交界区早搏3例.心房纤颤2例,多源多发(房、结、室)性早搏4例,阵发性心动过速2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属第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抑制房室传导,同时能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氧耗等,因此临床广泛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isp)及P波最长时间 (Pmax)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 :观察 3 2例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的Pdisp及Pmax,并与 3 2例无心房纤颤病人相比较。对有心房纤颤者给予乙胺碘呋酮口服 ,观察治疗前后Pdisp及Pmax变化。结果 :有心房纤颤病人的Pdisp及Pma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有心房纤颤者用乙胺碘呋酮后Pdisp及Pmax均明显减少 (P <0 0 0 1)。结论 :Pdisp及Pmax可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 ,且是观察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索他洛尔 (Sotalol)又名施太可 ,是β阻滞兼Ⅲ类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 β受体作用属非心脏选择性及非内在拟交感性 ;Ⅲ类作用主要是抑制Ikr钾电流 ,从而延长了动作电位和复极过程 ,亦使心房、房室结、心室和旁道有效不应期延长。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我科自 1997年2月以来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10 6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 10 6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性 72例 ,女性 34例 ,年龄在 36~ 72岁 ,平均年龄为 48岁。室性心动过速 4例 ,室性早搏 10例 ,房性…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1991~1992年共收治排尿性心律失常患者11例,分析了病因,并指出了在临床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排尿性心律失常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6~74岁,平均60岁。5例病前有排尿晕厥史,3例有胸闷心悸感。冠心病6例,心肌炎2例,3例病前身体健康。入院时心电图5例示心房纤颤,3例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示频繁房早。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但此种心律失常亦常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闪此,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冠状动脉造影中合并各种心律失常的36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合并各种心律失常患者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32~69岁。平均51.8±9.27岁。4例患者有明确心肌梗塞病吏(经心电图、酶学检查论断),11例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及缺血性ST—T改变(包括平时心电图正常,发作时ST-T典型缺血性改变)。12例患者为不典型心悸、胸闷、胸痛,4例患者为心力衰竭(NYHA分级为Ⅱ级)。其中8例患有高血压病。 心律失常类型 房性早搏(AP)7例,室性早搏(VP)14例,心房纤颤(Af)8例(包括持续性和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及心功能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1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心律失常(206例,49.64%)和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99例,23.86%)最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位居第三位(67例,16.14%)。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以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为主,心功能多在NYHA I~Ⅱ级;妊娠合并非心律失常性心脏病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ST-T改变为主,主要病因为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Ⅲ~Ⅳ级多见于该病。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异常心电图以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ST-T改变为主。快速性心律失常易致患者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探讨西地兰与维拉帕米 (异搏定 )对治疗肺心病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30例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30例为我院 1 996~ 2 0 0 0年住院患者 ,符合1 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 0例 ,女 1 0例 ,年龄 54~ 82岁 ,平均 65岁。3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心功能按 NYHA分级为 ~ 级 ,血 K+3 .3~4.7mmol/ L ,无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史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1 .2 心律失常类型 快速心房纤颤 1 2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0例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8例。心室率 1 4 6~ 1 82次…  相似文献   

10.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如心室率过快,持续时间长,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临床上常需转复窦性心律或减慢其心室率[1]。2002年3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舌下含化异搏定结合静脉应用西地兰治疗阵发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临床效果肯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因突发心悸而就诊,心电图证实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平时无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本次发病在48h以内,未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有患者均不伴发热、电解质紊乱、创伤、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流变性的变化特点及降血粘度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心房纤颤患者84例,其中持续性心房纤颤(〉3mon)41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mon)43例,均121服巴米尔(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ml治疗,每日一次,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各参数。结果:持续心房纤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阵发性心房纤颤(P〈0.05);经口服巴米尔片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持续心房纤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组血流变学各参数较治疗前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持续心房纤颤组患者易合并高血粘状态较阵发性心房纤颤组患者;经口服巴米尔片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心房纤颤患者血流变学各参数均显著降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9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心病可以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54.5%,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占25.4%,心房纤颤占7.0%,右束支传导阻滞占4.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占4.2%,室性期前收缩占2.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1.9%。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纠正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86-4887
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心脏病患者78例,均实施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上两种心电图检查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心脏病诊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提高了临床诊断率,效果显著,是临床诊断心脏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肺切除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较常见 ,尤以心律失常居多。我院胸外科ICU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共监护全肺切除术后病人 4 2例 ,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3例 ,发生率 30 9%。其中心律失常 12例 ,发生率 2 8 57%。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2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 8~ 72岁 ,平均 50岁。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12例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5例 ,频发房性早搏 1例 ,频发室性早搏 1例 ,心房纤颤 2例 ,阵发性室上速 1例 ,两种以上复杂心律失常 2例。≥ 6 0岁 14例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7例 ,<6 0岁 2 8例…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脑卒中是心房纤颤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心房纤颤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脑卒中的2.7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的17倍。随着年龄增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患病率几乎达到10%。心房纤颤的治疗近几年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谒(简称老年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发病规律,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8例患者,男49例,女29例,年龄60~88岁,平均69.1岁。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8.4%,以室性早搏(室早)发生率最高(87.2%),其次是房性早搏(房早)79.5%,窦性心动过速46.2%,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33.3%,心房纤颤(房颤)25.6%,室性心动过速(室速)20.5%。结论 治疗老年性心衰伴心律失常纠正心功能不全是治疗的关键,还要注重老年人生理特点及电解质(尤其是钾和镁)的失调,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慎用。  相似文献   

17.
廖文方 《临床医学》2004,24(4):31-32
用比索洛尔治疗70例肺心痛伴不同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同期住院肺心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气结果相对照。结果表明用比索洛尔2.5mg.每日2次口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达77.1%.其中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短阵发作性房速的疗效优于多源性房速.临床上无应用比索洛尔后气道阻力增加的表现.证明比索洛尔对肺心病伴室上速疗效肯定;肺心病患者即使在急性加重期亦能很好耐受治疗剂量的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3年12月就用西米替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0~70岁,平均44岁。其中冠心病9例,心肌炎(包括后遗症)10例,高血压病12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2例。心律失常的类型:室性早搏8例,男性早搏4例,交界区早搏2例,心房纤颤10例,多源多发(房、结、室)性早搏2例,阵发性心动过速9例。  相似文献   

19.
沈维宾 《临床荟萃》1994,9(6):272-273
我院自1987年1月~1991年12月五年期间应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32例(36例次),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初步探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疗效及副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41岁。原发病为:冠心病12例(AMI 6例,OMI 6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风心病2例,先心房缺、室缺手术后各1例,预激综合征(WPW)2例,原因不明2例。36例次快速性心律失常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次,频发性室性早搏6例次,  相似文献   

20.
电复律(电击转复心律)治疗心律失常,主要应用于快速型异位心律,如心室纤颤及扑动,心房纤颤及扑动,阵发性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些异位心律严重地影响正常血液循环,降低心脏排血功能,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缺氧。特别是心室纤颤时,心脏排血功能等于消失,血液循环等于仃止,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