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血清脂蛋白(a)的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的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的测定结果,将32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1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的水平,并对全部患者Lp(a)与尿白蛋白测量结果呈直线相关分析。结果:DM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及CDN组Lp(a)水平明显高于DM组,Lp(a)与尿蛋白呈直线正相关(r=0.885,P<0.01)。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与EDN进展有关,提示测定血清Lp(a)的水平可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的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出现血清Lp(a)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提示Lp(a)水平升高可能继发于DN的肾脏损害,随肾脏损害进展而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2.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刚  张扬  陈东生 《四川医学》2003,24(6):593-59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 [Lp(a) ]在糖尿病肾病 (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 2 4h尿蛋白质排泄率 (UAER)的测定结果 ,将 9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 3组 ,糖尿病组 (DM组 ) 30例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32例 (EDN组 )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 34例 ,40名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Lp(a)水平。结果 DM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 5) ,EDN组及CDN组 ,Lp(a)水平明显高于DM组 ,Lp(a)与UAER呈直线相关r=0 .40 2 ,P <0 0 5。结论 Lp(a)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_2DM)及其并发肾病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T_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将组间的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水平在T_2DM组和并发DN组中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T_2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2例,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中血D-D、血清Cys C,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四组血清D-D、Cys C、UA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EDN组和CDN组的血清D-D、Cys C、UAER均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CDN组的血清D-D、Cys C、UAER又显著高于EDN组(P<0.01)。采用直线回归分析D-D、Cys C与UAER的关系,结果D-D、Cys C与UAER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和0.786。结论血浆D-D、血清Cys C水平随着DN的发展而逐渐升高,两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卓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2):10-12,42
目的研究脂联素与经典1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和45例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单纯DM组(SDM组);早期DN组(EDN组);临床期DN组(CDN组)。EDN组和CDN组可合称为DN组。结果 S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N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NC组、SDM组、EDN组显著升高均。DN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SDM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1):及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独立负相关(r=0.-208,P<0.05),与年龄正相关(r=0.158,P<0.05);与病程正相关(r=0.161,P<0.05);与BMI、WHR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169和-0.202,均P<0.05)。结论经典1型糖尿病病人中,血脂联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包括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mg/24h;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30mg/24h300mg/24h],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TC、TG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92DN进展而递增,不同时期T2DN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Lp(a)浓度升高更为突出(p<0.01),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直线正相关(r=O.387,P<0.05).结论 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尤其血清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且早于UAER的异常,是较敏感的T2DN预测因素,对T2DN预后和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指标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各阶段的关系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T2DM患者15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5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组(EDN组)5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组(CDN组)40例,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确定为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清中FFA、Hcy、Cys-C等指标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N组、EDN组血清中FFA、Hcy、Cys C水平均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中FFA、Hcy、Cys C水平CDN组>EDN组>SDM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FFA、Hcy、Cys C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718,0.417,0.36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FFA、Hcy、Cys 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有关,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EA)将其分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7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1例。并与5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观察血清脂蛋白α[Lp(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尿蛋白排泄率(UREA)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任一阶段的血清Lp(α)、hs-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REA的增高,肾病逐渐加重,患者血清Lp(α)、hs-CRP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P<0.05);但血清HDL-C、LDL-C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T2DN)血清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血清脂蛋白(a)和hs-CRP水平在早期诊断T2DN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5例(UAER<30 mg/24 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0例(UAER为30~300 mg/24 h)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17例(UAER>300 mg/24h),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脂蛋白(a)、hs-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脂蛋白(a)、hs-CRP与UAE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TC、TG、脂蛋白(a)、hs-CRP及HbA1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患者不同组间比较,随着HbA1c、UAER的增加,脂蛋白(a)、hs-CRP水平呈递增改变(P<0.01)。脂蛋白(a)和hs-CRP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5;r=0.782,P<0.01),脂蛋白(a)与hs-CRP变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3,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血清脂蛋白(a)和hs-CRP水平在T2DN早期即发生改变,与T2DN的分期相关。同时检测血清脂蛋白(a)和hs-CRP对T2DN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ADPN)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将16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N(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5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测定血清HCY及ADPN水平。结果:SDM、EDN和CDN3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NC组(P〈0.05);EDN和CDN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SDM组(P〈0.05);CDN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EDN组(P〈0.05);NC、SDM、EDN和CDN4组受试者血清HCY、ADPN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HCY=0.49,PHCY〈0.05;rADPN=0.56,PADPN〈0.05)。结论:血清HCY、ADPN与T2DN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期肾病组(CDN组)25例。检测IGF-1、IGF-BP3、UAER等指标,分析IGF-1、IGF-BP3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均明显高于SDM与EDN组(P <0.01),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亦均明显高于EDN组(P <0.01)。 IGF-1与肌酐、尿素氮、UAER和IGF-BP3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相关关系(P >0.05),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变化及其受辛伐他汀干预的反应。方法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40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48例。早期DN组又分为2个亚组,常规治疗组24例和辛伐他汀治疗组24例。采用EuSA法测定患者血清TGF-β1、CⅣ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早期DN组患者血中TGF-β1、CⅣ水平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P〈0.05),TGF-β1与C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中TGF-β1、CⅣ水平及UAER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TGF-β1、CⅣ水平在早期DN中显著升高,辛伐他汀能降低其血清TGF-β1、CⅣ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宽林 《右江医学》2007,35(4):364-365
目的探讨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T4C)与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肾脏损害关系及科素亚的干预作用。方法检测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EDN组68例、未合并肾病组-T2DM组45例)尿中TGF-β1、T4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EDN与T2DM组TGF-β1、T4C水平差异,并就EDN组科素亚干预前后TGF-β1、T4C、UAER水平差异及三者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DN组TGF-β1、T4C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科素亚干预前后分析表明,EDN组尿中TGF-β1、T4C与UAER之间具有较高正相关性(P均<0.01),科素亚干预后三者水平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EDN组尿中TGF-β1、T4CEDN肾脏损害有较密切关系,尿中TGF-β1、T4C水平可以作为EDN诊断和监控指标;科素亚对TGF-β1、T4C、UAER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Mogenson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早期DN组(EDN组,n=40)和临床DN组(CDN组,n=28),并设对照组(n=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生化指标、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循环酶法测定研究对象Hcy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有受试者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相关分析法分析Cys C、Hcy和UAER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中Cys C、Hcy和UAER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随T2DM病程延长,患者SBP、HbA1c和TC水平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肾功能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逐渐升高。DM组患者UAER、BUN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UAER、BUN、Cys C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仅UAER、Cys C和Hcy水平高于DM组(P<0.05);与EDN组比较,CDN组患者UAER、BUN、SCr、CysC和Hcy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患者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升高(P<0.05)。糖尿病各组患者Ccr和GFR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DN组患者Ccr和GFR水平低于对照组、DM组和END组(P<0.05)。相关分析检测,血清Cys C水平与病程和UAER、Hcy、Scr、BUN、HbA1c、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r=0.804,r=0.597,r=0.516,r=0.487,r=0.423,r=0.359,P<0.01),与GFR和Ccr呈负相关关系(r=-0.652,r=-0.589,P<0.01);Hcy水平与病程和UAER、Scr、BUN、HbA1c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3,r=0.784,r=0.502,r=0.396,r=0.416,r=0.209,P<0.01),与GFR、Ccr呈负相关关系(r=-0.623,r=-0.647,P<0.01)。偏相关分析检测,UAER与 Cys C相关程度高(r=0.789,P<0.01),与Hcy相关程度明显(r=0.697,P<0.01),与Scr和BUN 相关程度一般(r=0.472,r=0.543,P<0.01)。EDN组患者Cys C和Hcy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Scr、BUN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 C和Hcy均能够反映早期肾损伤,Cys C敏感性更高,具有早期诊断DN和作为肾损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血清Cys C联合Hcy检测可监测DN患者肾功能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MAU)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炎症因子(TGF-β1、IL-6、sICAM-1、CRP)和MA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EDN组至CDN组炎症因子和MAU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从DM组、EDN组至CDN组,MAU越来越高,TGF-β1、IL-6、sICAM-1和CRP也逐渐增高,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与TGF-β1、IL-6、sICAM-1与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与DN的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DN的诊断和评价预后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西安市长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8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77例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CDN)组60例,并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RBP、NGAL,脲酶-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清尿素(UREA),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EA),并对各组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DM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RBP、UREA与CRE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DN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及RBP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REA与CR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N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RBP、CREA及URE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SDM组及E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RBP阳性率分别为55.84%、59.74%、54.55%,均明显高于SDM组的19.28%、16.87%、15.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UREA、CRE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N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RBP、UREA、CREA阳性率高于EDN组和S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GAL、CysC、RBP在SDM组、EDN组、CDN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5.30%,68.83%,96.67%,均高于各单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GAL、CysC、RBP与尿ACR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0.62、0.58,P<0.05).结论 血清NGAL、Cys-C和RBP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对临床识别和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