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无手术价值,行保守治疗,10例行经双侧股动脉逆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其中1例术中因病情恶化终止手术。结果死亡4例。存活8例中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截肢1例。随访0.5~7年,2例死于心脏病,2例再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尽快恢复肢体血流,同时注意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2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其中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术中辅以床边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结果11例治愈,1例截肢后仍死于肌-肾性代谢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取栓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术中床边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明显提高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ASE)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采用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等方法,治疗的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流再通后早期死亡4例,主要原因为高血钾引起的心搏骤停;迟发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器官衰竭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治愈11例,其中,5例保存了双侧肢体,6例截去单侧或双侧下肢。随访10例,存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取栓治疗是降低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死率和截肢率的关键。术中预防高钾血症引起的心搏骤停、术后预防和及早治疗ARF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论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6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急诊行双侧股动脉逆行导管取栓术或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同时注重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病,结果:术后即恢复肢体远端血流通畅,近期死于肌肾代谢综合征和心力衰竭3例,本组30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最长4年,20例获得优良效果,6例因缺血严惩而行截肢手术.结论:早期手术取栓综合治疗,同济注重原发病和并发病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分析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1990~2003年,经双侧股动脉逆行导管取栓15例,腋动脉双侧股动脉转流术1例,主动脉双侧股动脉叉状人造血管旁路移植2例,未手术1例。结果 死亡4例(含未手术1例)。截肢3例4肢,截趾2例5趾。1例足下垂。其他病例治疗成功。结论 提高对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尽早恢复肢体远端血流通畅,同时注意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是降低病死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主动脉栓塞(AAE)17例,急性主动脉硬化血栓形成(AAT)18例。腹主动脉均为完全阻塞,均累及双侧髂动脉,全组病例行急诊手术,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管取栓18例,腹主动脉切开取栓11例,主-髂动脉人工血管重建2例,主-股动脉旁路2例,双侧腋-股动脉旁路2例,手术死亡率25.7%(9/35),术后出现动脉栓塞再发3例,截肢3例,肾功能衰竭3例,截瘫4例,缺血性结肠炎5例,性功能减退1例及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例,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阻塞是一种具有很高死亡率的急症,尽早诊断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应用Fogarty管取栓和血管重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骑跨栓2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骑跨栓是外科急症,死亡率很高,几乎与腹主动脉瘤破裂相同[1]。我们1994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18~78岁,平均47.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8h以内4例,8~12h6例,12~24h9例,24h以上4例。原发病或合并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6例,冠心病合并房颤7例,近期心肌梗塞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风心病换瓣术后1例,心房黏液瘤1例,5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起病均较急剧,有双下肢缺血表现,病程较长者胫前区出现坏死斑,下肢活动障碍,呈假性瘫痪状态。18例患者行彩超检查,显示腹主动脉下段…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骑跨栓和髂总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鸿  赖传善 《腹部外科》1992,5(2):57-58
报道腹主动脉骑跨栓及髂总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前者4例,后者9例。其中,经腹腔作动脉切开取栓10例,经Fogarty导管取栓1例,截肢5例(包括取栓术后3例)。共死亡4例(30.8%),肢体健存者5例,占存活患者(9例)的55.6%。认为在没有Fogarty导管的情况下,经腹部动脉切开取栓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总结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0例,采用钳夹阻断膈下腹主动脉或Foley氏球囊管腔内阻断瘤颈上腹主动脉后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应用分叉型人工血管12例,直型人工血管8例。结果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0d围手术期死亡率40%(8例),死亡原因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存活12例,术后合并症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腹泻等共1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观察6~60个月,无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随访期死亡发生。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早期确定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primary aortic mural thrombus, 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是指在主动脉内无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因素情况下, 附着于主动脉壁上的血栓, 其破裂碎片骑跨在腹主动脉末端分叉处, 导致两侧髂总动脉的血流阻断, 引起双下肢急性缺血综合征。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收治了1例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 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及评估后进行了全身抗凝、升主动脉开放手术、股动脉切开取栓和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就本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以期为PAMT致急性下肢缺血甚至腹主动脉骑跨栓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肾动脉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65岁。自知有腹主动脉瘤者7例,有腹部搏动性包块者6例,术前行急诊彩超和(或)CT检查确诊15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情况采取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钳夹阻断或腹主动脉腔内球囊阻断,控制出血后行人造血管移植术。结果手术后30d内死亡9例(39%),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对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根据术中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阻断破裂口近端腹主动脉以控制出血是手术的关键。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部并发症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症,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阻塞支架置入50例临床分析,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栓塞的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年间笔者参与完成的5例腹主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结果:5例患者中3例经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亦满意,未出现死亡及致残病例.结论:腹主动脉栓塞虽然存在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但经合理诊治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腹主动脉栓塞治疗水平。方法对26例腹主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经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15例,经腹取栓11例。结果26例患者手术后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30.8%。其中经双股动脉取栓者死亡3例,死亡率20%,经腹取栓者死亡5例,死亡率45.5%。术后3例共3条肢体因缺血坏死行截肢术。经平均12.7年随访,除4例死于原发之心脏病外,余14例27条肢体无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结论采用经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及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而针对病因的积极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嶯��ȱѪ7������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病因、治疗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999年间,治疗腹主动脉及其远端主干动脉的急性缺血7例,用尿激酶或东菱克栓酶溶栓4例,Fougarty球囊导管取栓3例。结果术后3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该病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对全身疾病的积极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腹主动脉血栓栓塞是血管外科急症、重症。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并发症也很凶险,病死率35%~80%,截肢率50%左右,救治率与就诊时间、正确诊断、栓阻层面、病变类型、治疗措施和术者技能密切相关。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和取栓技能及并发症的处理,对提高急性腹主动脉血栓栓塞救治率十分重要。1急性腹主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诊断分析和处理双下肢同时或先后出现5P征缺血危象时,首先应考虑腹主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结合彩超或磁共振三维成像(MRA)可明确诊断。应立即给肝素、尿激酶、安定和血管扩张药物,防止动脉痉挛血栓蔓延和发展,立即取栓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7年1月—2009年1月国内报道的文献共29篇,提取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累计230例确诊为腹主动脉骑跨栓塞。其中49.1%有心房颤动病史。65.2%通过彩超确诊。73.9%通过双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率为93.5%;17.8%直接开腹取栓。40.4%的患者(93例)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其病死率达44.1%41例。全组总体病死率为26.5%,截肢率19.1%。结论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病死率和截肢率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及其并发症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8月至2003年8月间治疗急性腹主动脉闭塞32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未手术治疗2例。结果32例中死亡13例。手术组死亡11例(34.6%)。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肢体保存率78.9%。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闭塞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最大程度地缩短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是急性腹主动脉闭塞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有效防治是急性腹主动脉闭塞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从1999年10月至2004年1月期间经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6例。结果1例患者因术后失血性休克而死亡;5例患者随访4年,1例术后2年死于心肌梗死,余4例存活。结论腹主动脉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破裂应迅速诊断、急诊手术,手术时应注意阻断腹主动脉的方法以及防止术后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在1999年1月~2005年12月6例诊断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作腹主-双髂(股)动脉旁路手术,2例作肾下腹主动脉取栓加腹主-双髂(股)动脉旁路手术,1例单纯作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双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双肾功能正常,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的诊断除根椐临床症状和体征外需进一步行血管造影、MRI、CTA等检查。术中必须行肾动脉以上腹主动脉阻断时,应采用尽可能低的位置阻断,并对受累器官采取保护措施,阻断时间要尽可能缩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