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Stat3?Bcl-2及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Stat3?Bcl-2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和OSCC中Stat3和Bcl-2?cyclinD1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r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均逐步升高;Stat3?Bcl-2?cyclinD1三者的IOD值除单纯性增生黏膜与口腔正常黏膜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Stat3与Bcl-2 IOD值呈线形正相关;Stat3与cyclinD1 IOD值呈线形正相关;Bcl-2与cyclinD1 IOD值无相关性?结论:Stat3?Bcl-2及cyclinD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中表达的相关性提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是由多种基因共同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变化,探讨Cyclin 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口腔黏膜12例、不同程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35例、不同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69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E蛋白表达,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意义.结果: Cyclin E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无表达,但从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开始出现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Cyclin E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2.86%(15/35),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为65.22%(45/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29).Cyclin E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9,P<0.01).但Cyclin E蛋白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Cyclin E蛋白表达高调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进程有关,但Cyclin E蛋白表达尚不能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特征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OLK)及鳞癌(OSCC)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n=10)、单纯增生型OLK(n=11)、异常增生型OLK(n=35)、OSCC(n=36)组织巾的NF-κB p6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p65不表达,由单纯增生型OLK转变到异常增牛型OLK最后到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9.1%,42.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323,P<0.05);正常口腔黏膜、OLK组织和OSCC组织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且增殖指数逐渐升高(4.90±1.18,6.45±2.03,28.43±13.91,63.89±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5,P<0.05).二者在OLK癌变过程巾密切相关.结论:二者可能是检测OLK恶变潜能及OSCC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进行hTERTmRNA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hTERT和Bcl-2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异常表达,CIS及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明显高于HP、LD和MD(P<0.05);SCC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HP和异常增生组织(P<0.05).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和Bcl-2表达的增强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Eag1的蛋白表达,探讨Eag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样本Eag1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大鼠舌黏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Eag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ag1在大鼠舌黏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上皮及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结论:Eag1蛋白表达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加,Eag1可能会成为口腔黏膜具有恶变潜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GFR,PDCD4,TGF-β1,Smad3,Smad7在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EGFR,PDCD4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EGFR蛋白呈升高趋势,血清PDCD4的表达呈降低趋势,呈负相关。鳞癌组织中TGF-β1、Smad7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P0.05),而Smad3作用减弱。相关性分析显示,口腔异常增生上皮、口腔鳞癌组织中TGF-β1表达与Smad7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PDCD4,TGF-β1,Smad3,Smad7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本实验为研究口腔鳞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口腔鳞癌的发展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Bcl-2在中国地鼠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正常中国地鼠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鳞癌组织中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P<0.05);异常增生上皮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明显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鳞癌组织中Bcl-2与Bax、caspase-3、caspase-9呈负相关(P< 0.05)。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鳞癌组织中Bcl-2高表达,而caspase-3、caspase-9、Bax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本实验在中国地鼠鳞癌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降低而Bcl-2表达上升,揭示了caspase-3、caspase-9、Bax、Bcl-2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口腔颊囊黏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些线索或并为评价OSCC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HERG1和Kv3.4钾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后者在口腔黏膜癌变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6例人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和30例人OSCC组织中HERG1和Kv3.4的表达情况.结果:HERG1和Kv3.4在NOM组织上皮细胞的基底层少量表达,二者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ERG1和Kv3.4钾通道蛋白可能参与到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在OSCC中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将可能为OSCC的提供新的临床诊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曾鸣  高义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374-1376
目的检测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在口腔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黏膜组织、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3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45例口腔鳞癌标本中TMEM16A的表达情况。结果 TMEM16A在正常黏膜组织上皮中为阴性表达,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增加,TMEM16A蛋白表达逐渐增强。TMEM16A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口腔癌前病变,在口腔鳞癌I、II、III级中,TMEM16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结论 TMEM16A在不同级别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表达的差异提示其可能在口腔鳞癌发生早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 c-jun在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60只金黄地鼠DMBA诱导颊囊黏膜癌前病变、鳞癌动物模型,取材,HE染色,选择正常组23例,上皮单纯增生组22例,上皮异常增生组22例,鳞癌组29例,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c-jun的表达。结果:c-ju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及上皮异常增生中阳性表达以基底细胞及棘细胞为主,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在口腔鳞癌中c-jun阳性表达多数位于癌巢中各层细胞,少数仅位于癌巢中的棘细胞,阳性表达多数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呈弥漫性分布,细胞膜也可见阳性表达。c-jun免疫组织化学各组染色等级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Z=16.84,P<0.01)。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71,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77.27%)、鳞癌组阳性表达率(55.17%)高于正常组(26.09%)(P<0.05),上皮单纯增生组(36.3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皮异常增生组高于上皮单纯增生组(P<0.05)。染色程度变化趋势:上皮异常增生组最强,鳞癌组次之,正常组最弱。结论:c-jun参与了金黄地鼠颊囊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大鼠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及演变组织中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腭部的7例正常黏膜、14例上皮单纯性增生黏膜、6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黏膜、10例上皮中度异常增生黏膜、19例上皮重度异常增生黏膜和1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黏膜组织中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随正常黏膜到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演变,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呈升高的趋势,E-cadherin的表达呈降低的趋势(F=35.903、101.757和65.409,P<0.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phA2与Ephrin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8,P=0.015),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1,P=0.004);EphrinA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6,P<0.001)。结论: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 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40.0%(12/30)和68.3%(41/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STAT3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15.912,χ2=25.616,χ2=7.455,均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40.0%,Ⅱ级73.9%,Ⅲ级90.9%;χ2=11.532, P<0.05);浅层浸润癌组织与深层浸润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浅层26.3%,深层92.7%;χ2=24.989,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发生转移91.3%,未发生转移59.5%;χ2=5.602,P<0.05)。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和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均增高,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STAT3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AT3有望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在口腔粘膜上皮恶性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10例上皮异常增生,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VEGF和Flk-1在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JP〈0.05)。VEGF和Flk-1的表达强度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J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lk-1与口腔粘膜上皮恶性转化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口腔癌治疗的标靶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c-Myc及hTERT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Myc和hTERT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二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白斑48例、鳞状细胞癌4l例和lO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Mye和hTER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c-My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21.43%(3/14)、52.94%(18134)、75.61%(311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粘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hTER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7.14%(1/14)、32.36%(11/34)、58.54%(24/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蛋白、hTERT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检测OLK恶变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FHIT与cyclinD1/CDK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and cyclin D1/CDK4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and or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by SP methods was utiliz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FHIT and cyclin D1/CDK4 in 64 cases of OSCC, 39 or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12 normal oral mucosa specimens. RESULTS: The rate of the negative or low FHIT expression in OSCC was 17% (11/64), which was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oral membrane and oral precancerous lesions (P<0.01).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cyclin D1/CDK4 expressed in OSCC than in normal oral membrane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HIT and cyclin D1/CDK4,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yclin D1 and CDK4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FHIT, cyclin D1 and CDK4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SCC, and FHIT can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