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目的:分析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收治的84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采用温针灸翳风穴,并予电针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只予电针和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王福海  刘建军 《河南中医》2012,32(9):1228-122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针刺能明显提高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梁红霞  ;刘培智 《河南中医》2014,(9):1843-1844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均给予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结果:痊愈52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加服柴葛解肌汤剂治疗,对照组加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味结合电针可有效提高面神经麻痹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口服;对照组35例,给予牵正散口服,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依达拉奉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发病1~4天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滴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对照组治愈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应用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配合针刺治疗可明显缩短疾病的进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梁红霞 《陕西中医》2014,(10):1372-1373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大秦艽汤(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加金银花、连翘进行治疗。结果:痊愈52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吕良德  赵卫华  姬滢 《陕西中医》2011,32(2):167-168
目的:观察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加用口服马栗种子提取物,余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泼尼松,两组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发展期后(1~7d)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不管是治疗疗程,还是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栗种子提取物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药物,对治疗疗程和治愈率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合西药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加服中药桂枝加葛根汤加味,两组均连续治疗两周.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3.5%,总有效率92.8%;治疗组治愈率74.9%,总有效率100%.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疗效,探讨总结推拿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法:将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中西医治疗中使用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使用推拿。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90d内治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获治愈病例的平均恢复期治疗组35.78d,对照组40.40d。两组疗效及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5;u 恢复期=2.13,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使用推拿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恢复期病程,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12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推拿手法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组40例、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组36例和单纯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组36例,对3组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3组的总体有效率都在94%以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推拿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组治愈率(62.5%)高于另外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00%和96.00%,对照组分别为18.00%和84.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效果,可以作为常规治疗内容在临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对照组治愈率为31.2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透入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2015年间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透入结合针灸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针灸治疗方法,应用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透入治疗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患者更有益,临床效果更确切,有助于恢复患者面部神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兵兵 《光明中医》2010,25(7):1244-1245
目的通过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面神经麻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分别在20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房纬  赵雪圆  姜东升  周翔  刘胜 《新中医》2007,39(10):36-37
目的:观察在传统推拿、针灸、牵引治疗基础上配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慢性腰椎管狭窄症(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推拿、针灸、牵引并配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针灸、牵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阳虚型腰椎管狭窄症符合血痹辨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面部功能恢复锻炼,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针灸效果更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发病率,还能有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