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和人性理论是他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也是他公民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论证了社会由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人由自然人变为公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霍布斯的公民理论对西方有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理论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是我国公民环境道德研究的本土资源。伦理学是“礼”研究的基本视角,将“礼”置于生态伦理的语境中,我们发现礼仪的起源与生态伦理关系密切。自然内在价值的存在是人们“敬之以礼”的道德根源,“以礼待物”与“以礼待人”应同等重要。实施礼仪教育将有助于强化公民环境道德意识,这是“礼遇自然”道德理念的应用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是我国公民环境道德研究的本土资源.伦理学是"礼"研究的基本视角,将"礼"置于生态伦理的语境中,我们发现礼仪的起源与生态伦理关系密切.自然内在价值的存在是人们"敬之以礼"的道德根源,"以礼待物"与"以礼待人"应同等重要.实施礼仪教育将有助于强化公民环境道德意识,这是"礼遇自然"道德理念的应用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利维坦》书中描写的"每个人与各个人为敌的战争"状态成为霍布斯对人类进入政治社会前的自然状态的经典描述。那只《旧约》中庞大的水怪"利维坦"所代表的强力的国家机器也成为成书以后许多国家竭力实现的目标。霍布斯用人类因欲望与恐惧的交织所导致的脆弱作为切入点,充分肯定人们追求财富、权势的各种欲望,同时主张人们在恐惧的驱迫下进入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以此论证政府和国家的必要性。正是这种欲望与恐惧相互交织的演进进路,决定了利维坦必然是一个强有力的绝对国家。不得不提的是,"利维坦"这一名称的选用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绝对国家机器的警惕,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关于实现和平的设想以战争状态即自然状态为起点和原因,通过建立强大的利维坦即国家,从而走出自然状态是其实现和平的路径.实现国家内部的和平与安全是其和平设想的最终目标。其设想中存在着诸如会导致国家权力的绝对化、仅仅局限于国内和平的实现.其国际自然状态思想具有极端化倾向等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是近代第一个自觉地反对神学国家学说的人,他以人性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一系列术语的严密论证,开创了国家契约学说的先河,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格局,对于国家学说的世俗化和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为一个民族大省,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蕴含着朴素的生态保护理念的宗教文化,无论是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还是人为宗教信仰中的戒律,都充满了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敬天畏命"的思想,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从树立生态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作为一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资源,宗教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很有必要予以关注、发掘、总结。  相似文献   

8.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自公民环境权理论的诞生已过了半个世纪有余,但有关环境权的理论之争却从未停止过,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之路也因此未曾平坦过。在对环境权理论提出质疑后,尝试以公民享有的"环境权益"替代"环境权利"展开论述;撇开现有环境权的理论局限,以公民环境权益存在的三种状态——"尚未造成损害的状态、已经造成损害但未出现具体受害人的状态、已经造成损害且有具体受害人出现的状态"作为突破口,以不同主体的环境权利、程序性权利与实体性权利为解决的逻辑思路来探讨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工业时期,人们离自然生活状态越来越远,艺术灵韵的消失让人感到窒息,人们尝试通过种种途径逃离工业社会的束缚,以返回自然的怀抱。然而,时代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这种逃离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各种象征性的逃离方式越来越被当代人重视。服装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物品之一,自然会受到格外的重视。以"素缕"为例,分析淘宝网上棉麻女装风靡的缘由,及其在品牌策划中所体现出的逃离工业社会的愿望与复归自然生活的企图,可以发现这种逃离愿望和复归企图面临的困境,并最终走向落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太喜欢圆了。我们祖先的原始崇拜就是天地自然,从"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中探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圆圆的火热的太阳给万物温暖生机,圆圆的明丽的月亮给人们照亮黑暗,谁不喜欢日中月圆呢?  相似文献   

12.
公民伦理实质是一种公共伦理,其核心是要回答公民之"公"(公共性)与公民之"善"的问题。现代西方的"公民"理念承继了古典的"国家公民"理想和中世纪以来的"自由民"、"布尔乔亚"的因子。在对公民角色与公民之"善"的判断上,因此呈现出不同的传统与价值取向,形成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概念。当代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尤其是两者有关德性与规范之争是这一问题在当代的回潮。  相似文献   

13.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无序状态。必须通过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保护公民知情权、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养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公民税收理念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税收理念指公民对税收的认知、服从及监督的意识。受文化基础和政府税收制度不同的影响 ,中美两国公民的税收理念有很大差异。培养中国公民的税收理念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关键。从国情出发 ,我国政府应以低税负、宽税基、严管理和简便易行作为税制改革的原则 ,通过改革现行税制及征管方法 ,给公民创造参与税收全过程的条件 ,以培养我国公民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收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人)对于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的准确定位和个人与周围环境(国家、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公民意识的构成是一个以主体意识为核心,由与国家相关的意识、与社会相关的意识和与自然相关的意识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以其自身特点和强大生命力,推动着社会公民意识的发展。它增强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显示出强大的聚合力和良好的互动性;是政府汇聚民意,促进自身建设的顶级智囊。然而,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要求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网络表达情绪化和极端化、网络立法滞后及舆论监管困难等诸多社会问题,趋利避害,促进互联网转化为培育公民意识、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必须努力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民生。分析了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对改善公共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拆迁居民的旧房问题。本文概括了拆迁中公民应享有的权益,分析了在拆迁中公民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保护拆迁中公民权益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庄子强调人的真实状态,真性情是个体真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庄子>中有关"真情"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情和真情.性情指的是万事万物遵循"道"的衍化生成而自然呈现出来的天性.即庄子所谓的"性命之情".而诸如感官欲求、权势名位、利益功用之类的欲望之情,则会出于功利欲望的目的来任意破坏万物这种禀自"道"的自然天性.庄子十分推崇个体心灵不以欲望心智去伤害割裂事物的自然天性,复归于原初纯粹的性情之情,从而获得"恒物之大情"的真情.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公民 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