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6例社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生化指标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76例非乙醇性脂肪肝者,同时选择同期来诊的76例精性脂肪肝患者作对比,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AST/ALT、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醇性脂肪肝组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的异常率低于非乙醇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T、AST/ALT(≥2)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AST、AST/ALT(≥2)等指标是鉴别乙醇性脂肪肝与非乙醇性脂肪肝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肝脂溶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探讨作用机制,为临床扩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肝脂溶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TG(血清甘油三酯)、CHOL(血清总胆固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FFA(游离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肝脂溶颗粒高剂量组降低血清TG、CHOL、FFA疗效优于对照组,降低血清ALT、AST疗效则与对照组相似。结论肝脂溶颗粒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五脂胶囊对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感染科门诊病毒性肝炎及脂肪肝患者共109例,比较服用五脂胶囊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用五脂胶囊后ALT、AST、GGT等生化指标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脂胶囊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高于脂肪肝(P<0.05),对病毒性肝炎组的ALT及对脂肪肝组的AST降酶作用较强.结论 五脂胶囊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两种肝病患者具有强的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脂和层黏蛋白(L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GGT、LN和血脂水平。结果 经治疗,ALT、AST、G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降低TC、TG、LDL的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将5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运动和饮食治疗,治疗组同时加二甲双胍0·75g/d口服,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结果治疗组脂肪肝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血清TG、AST、ALT、GGT平均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脂肪肝行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的诊断价值,为脂肪肝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血脂血清学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AST水平(32.3±5.3)U/L、ALT水平(50.5±8.8)U/L、GGT水平(56.3±4.0)U/L均高于对照组的(21.6±4.5)、(31.6±6.0)、(27.6±3.5)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DL-C水平(4.0±1.0)mmol/L、TC水平(5.5±1.3)mmol/L、TG水平(3.5±1.0)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1±0.5)、(4.0±0.6)、(1.0±0.6)mmol/L,HDL-C水平(1.0±0.1)mmol/L低于对照组的(1.6±0.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检验、血脂血清学指标用于脂肪肝诊断中敏感性较高,可为脂肪肝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是疾病主要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糖耐量异常经超声证实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进行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移转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血糖(2hBG)、2h胰岛素(2hINS)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l)、腰围/臀围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70例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组TG、LDL-C、AST、ALT、GGT、FINS、2hlNS、HOMA-IR、BMl、WHR均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H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肥胖,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应及时检查肝功能、肝脏B超,以便早期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用2007年12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体检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参加本研究,探讨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式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IR)升高(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TG对NAFL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NAFLD易发生于肥胖者,且与代谢综合征其他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的血生化水平的关联,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78例,对其进行血生化检验,检验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完成后对比两组指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TG、TC、G1u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GGT、ALT及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肝功能显著受损.进而使其血糖及血脂代谢发生紊乱,应结合临床予以进一步处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指标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组间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可靠,调脂效果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相似文献   

11.
将56例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12周,在禁酒和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超声等表现.两组患者的体重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中ALT、AST、GGT、TG和肝脏B超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盐酸二甲双胍与左卡尼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和肝脏超声表现,可以作为NAFLD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联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中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各种肝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ADA、ALT、AST、GGT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ADA、ALT、AS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DA、ALT、AST、GGT阳性率在不同肝病中检出也不同.结论 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有利于对各种肝病进行诊断,在肝脏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收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各项人体指标、血脂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相关因素为BMI、WC、TC、TG、ALT和AST等。结论肥胖、血脂异常、肝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临床需及时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和各项指标异常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合并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测定3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和30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脂肪肝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及肝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 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与不伴发脂肪肝者相比,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空腹胰岛素(FINS)均升高(<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降低(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比不伴发脂肪肝者存在明显的体重指数增高、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院内科门诊收治入院的8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选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DXC-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学指标[三酰甘油(TG)、总肝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并对比。结果观察组TG、TC、ALT、AST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学指标检验为脂肪肝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决明山楂燕麦胶囊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决明山楂燕麦胶囊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方式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以大鼠一般情况,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肝脏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大鼠脂肪肝模型组相比,决明山楂燕麦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和TG含量(P〈0.01);升高HDL-C(P〈0.05);降低大鼠血清MDA、ALT和AST含量(P〈0.05),并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的肝脏病理改变,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决明山楂燕麦胶囊具有调节血脂,防治大鼠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脂肪肝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6年3月门诊健康体检1122名受检人员中的脂肪肝360例和正常对照组762例进行ALT活性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ALT活性、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脂肪肝的程度越重,ALT异常的可能性越大(P<0.05),血脂异常的可能性也越大(P<0.05).结论:脂肪肝与ALT活性和血脂浓度有关.此外,超声对脂肪肝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脂肪肝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6年3月门诊健康体检1122名受检人员中的脂肪肝360例和正常对照组762例进行ALT活性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ALT活性、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脂肪肝的程度越重,ALT异常的可能性越大(P<0.05),血脂异常的可能性也越大(P<0.05).结论:脂肪肝与ALT活性和血脂浓度有关.此外,超声对脂肪肝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G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血清酶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酶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42例脂肪肝患者及46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血糖及血清酶等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指标TG、TC、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FPG及血清酶指标ALT、AST、ALP、γ-G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血清脂肪代谢紊乱,而且存在血糖的异常、肝细胞的损伤和肝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