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溶剂蒸发法,以聚乳酸为载体、二氯甲烷为溶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制备了具有缓释功能的硝苯地平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随搅拌速度的提高而减小;当聚乳酸用量一定时,溶剂体积增大,微球的粒径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为一光滑的圆球,平均粒径为18.9μm。释放研究表明载药微球具有控释功能,释放时间长达50h。  相似文献   

2.
宋娟  程晶  陈世雄  邓立红  何静 《化学试剂》2014,(8):678-682,746
将微晶纤维素(MCC)溶于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AmimCl)离子液体中,使用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催化剂,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纤维素接枝L-聚乳酸(Cellulose-g-PLLA),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纤维素微球。通过核磁共振(HNM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对微球的降解性、缓释性及缓释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ellulose-g-PLLA微球具有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与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熔融缩聚制得的聚乳酸(PLA)作为载体,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聚乳酸硝苯地平(PLA/NFD)缓释微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生物显微镜对聚乳酸硝苯地平缓释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讨了聚乳酸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释药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硝苯地平缓释微球呈现以光滑完整的球形,且聚乳酸和硝苯地平药物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合成的聚乳酸硝苯地平球形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而且增大硝苯地平,聚乳酸投药比,会提高微球的释放度,但包封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建立美洛昔康在大鼠体内样品的分析方法并验证,以用于美洛昔康制剂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吡咯昔康为内标,液液-萃取法处理体内血浆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专属性好,最低定量下线可达0.5μg/mL,线性范围为0.5~100μg/mL,精密度、准确度及提取回收率均符合质量标准,可用于美洛昔康制剂的药动学研究,为临床镇痛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O/W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粉末状聚乳酸/磷酸钙状微球.讨论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微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搅拌速度800 r/min,搅拌时间3 h,油水相体积比1:100,聚乳酸的质量浓度30 g/L.  相似文献   

6.
戴平望 《陕西化工》2014,(3):449-452
以聚乳酸为壁材,碳酸氢铵为致孔剂,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具有孔状的聚乳酸微球,探讨制备条件对聚乳酸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外水相体积比1∶7.5,初乳化搅拌速度1 000 r/min下制得的PLA多孔微球的球形和孔结构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Chitosan)、戊二醛(Glutaraldehyde)、尿素(Urea)为主要原料,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尿素-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缓释微球的结构特征;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观察微球的微观形貌;通过交联度测试确定戊二醛的最佳用量;通过缓释测试,测定壳聚糖微球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乳化-...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聚乳酸/SiO2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缓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的聚乳酸/SiO2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微球,并对该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球电镜图片显示粒径大小分布在15μm左右,符合缓释制剂要求。体外缓释研究所得Higuchi方程为Q=0.3598+0.03t^1/2,相关系数P=0.9961,该结果显示所得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小玲 《应用化工》2011,40(6):964-968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头孢噻肟钠(CTX)为模型药物,以自制两亲性聚合物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ST-g-PLA)为药物载体,制备了CTX/ST-g-PLA载药微球。考察了乳化剂PVA浓度、油水体积比、ST-g-PLA浓度及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载药量及包裹率的影响,采用IR,DSC和SEM等技术对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微球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降解性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当PVA浓度为2%,Vo/Vw=1∶6,共聚物浓度为30%时,制备的微球外型规则,分散性好,载药率为8.2%,包载率为49.2%;微球在不同环境中降解速率不同:肠液>碱液>PBS>酸液;较PLA微球,CTX/ST-g-PLA微球有良好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微球是传统缓控释制剂,提高凝胶强度和增大毛细孔隙率是改善其缓控释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辅以微观形貌表征(SEM)和溶胀实验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凹土/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用于以生命体中微量元素(Cu2+)控释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缓释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凹土具有显著改善微球的凝胶强度和缓释性能的作用;与海藻酸钠微球相比,复合微球的吸附率由91.82%提高到94.60%,在2 h之内的释放率由66.35%降低到22.78%,表明凹土/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可作为理想的长效缓释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具备贯通性能的聚合物微球在微球材料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孔结构可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并对微球的贯通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调控聚合物浓度、致孔剂用量、溶剂组成以及升温速率等实现微球孔结构可调并研究以上参数对微球贯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物的浓度逐渐升高时,微球内部由中空向多孔结构演变,且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微球内部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贯通性能降低;当致孔剂用量逐渐增加时,微球内部结构由多孔向中空演变,且伴随致孔剂用量的减少,微球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贯通性能降低;无论是调控聚合物浓度还是致孔剂用量,微球的贯通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当微球中空或者内部为稀疏的大孔结构时,贯通性较好,在水溶液中沉降率高达80%以上;使用混合溶剂替代单一溶剂以提高多孔聚合物微球的贯通性,发现微球多孔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是可以较为显著地改变聚合物微球的贯通性,其中当RTCM/DCM=3∶10时,微球贯通性最佳,相比单一溶剂条件下,在水溶液中沉降率从30%提高到60%。升温速率对微球贯通性影响巨大,升温过快或过慢均对微球贯通性产生不利影响,40℃/25min条件下所制备微球沉降率较高,约60%。  相似文献   

12.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明星  马丽  刘燕群  张琪 《化学世界》2003,44(2):78-80,90
采用乳化 -溶剂蒸发法 ( O/W)制备聚乳酸 ( PLA)纳米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纳米粒进行了表征 ,纳米粒具有规整的球形且正态分布 ,同时从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聚合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几个因素对纳米粒粒径大小的影响作了较详细地讨论。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从 1∶ 3减小到 1∶ 30 ,纳米粒的粒径从 ( 30 6.2 + 1 1 ) nm减小到( 1 87.1 + 2 .4) nm;聚合物在有机相的浓度从 1 %(质量分数 )增加到 5 %(质量分数 ) ,纳米粒的粒径从 1 94nm增加到 32 1 nm;随着水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从 0 .5 (质量体积分数 )增大到 3.5 %(质量体积分数 ) ,纳米粒粒径从 2 0 2 nm减小 1 78nm且有一个低的多分散指数。而且还比较了搅拌蒸发法和减压抽提法对纳米粒表面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分子,制备了载阿司匹林明胶微球。SEM研究表明,明胶微球在载药后,表面结构变得更为紧实。载药性能探讨表明,当阿司匹林的投药量为16mg时,明胶微球的载药性能较优(载药量为7.3%,包封率为57.5%)。对明胶微球在人工体液中的释药性能研究显示,载阿司匹林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由于具有较大的酸性和胃蛋白酶的存在,微球在人工胃液中药物释放效率较高,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药物的释放率分别为40%和28%,且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孙青  罗威  张俭  盛嘉伟 《化工进展》2018,37(8):3138-3145
缓释可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其毒副作用。采用交联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埃洛石载药微球,以载药微球对盐酸二甲双胍(MH)药物的包封率和缓释效果为考察对象,研究了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和缓释性能,并通过SEM、FTIR和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交联温度为0℃、海藻酸钠用量为1g、埃洛石添加量为2g时,能得到较优的载药微球包封率(79.23%)。上述条件下制得的复合载药微球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能有效缓释,且720min后缓释度可达85.83%,说明其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和缓释效果。SEM表明海藻酸钙颗粒与埃洛石在载药微球内部形成复合结构,FTIR表明MH主要以物理包埋的形式于载药微球中,TGA表明添加埃洛石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在200℃以上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负载-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O42-/ZrO2-CeO2固体超强酸,用于催化合成聚乳酸,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方法等因素对聚乳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O2与ZrO2的摩尔比为1∶20,0.8 mol/L硫酸浸渍,650℃焙烧时,得到的固体超强酸酸强度最大,掺杂的CeO2处于高度分散,增强了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合成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与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催化剂用量为乳酸质量的1%,反应时间为30 h时,得到了粘均分子量为11.6×103的聚乳酸。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聚乳酸(PLA)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特点,重点讨论了PLA完全生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包括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合金、PLA/聚羟基烷酸(PHA)合金、PLA/聚ε-己内酯(PCL)合金、PLA/淀粉合金等,以及PLA部分生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包括PL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PLA/聚碳酸酯(PC)合金、PLA/聚丙烯(PP)、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等,指出了PLA合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