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信任和企业进入退出机制的产业集群规模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信任演化的角度出发,以产业集群规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信任和企业进入退出机制的演化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不同进入壁垒的集群规模演化的规律。结果发现,由于信任机制和进入壁垒对集群企业竞争与合作的调节作用,集群规模的演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演化过程可区分为生长、淘汰、震荡和稳定四个阶段,演化曲线呈倒"S"型,稳定成熟期规模的大小与进入壁垒的高低有关,且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和生存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2.
鉴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类似于生物群落内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借助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加强集群内企业间合作、提高环境负载容量以及控制集群规模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复杂性科学为视角,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视为由关键种群、寄生种群和支持种群组成的共生系统,通过对集群进行NK模型描述,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演化模型。模型采用计算实验的方式,分析了具有不同复杂性的集群演化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随着种群间复杂性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在复杂性规模相同情况下,随着结构复杂性增加而减少。因此,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应逐步增加种群相互作用的规模复杂性,并通过整合资源,降低种群的结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组织发展形态。贵州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中小企业集群,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部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仍处在产业集聚阶段,存在着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分工协作差、创新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CA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产业集群企业投资策略选择,建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CA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存在性,并考察企业资金状况、企业技术水平、企业风险偏好、集群投资环境等因素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相对影响,明确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网络演化中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平  张苏荣 《管理学报》2011,(9):1372-1377
基于信任与合作博弈构建了产业集群网络演化模型,并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易关系型产业集群、混合型产业集群以及过度嵌入型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知识转移特征。模拟分析表明:在此3种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交易关系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高,过度嵌入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集群增长速度在降低;通过扩大产业集群网络规模、提高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吸收能力以及提高知识转移率,均可提高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在知识转移率较小时,只有大幅度提高知识转移率,其对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提升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专业市场可以促使产业集群产生,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解决企业的要素瓶颈问题;产业集群有助于专业市场规则的确立,有利于专业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GEM模型为框架,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然后对大连旅游业相关企业集群竞争力进行量化研究,并结合定性分析,尝试着对大连旅游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嵌入、关系张力和关系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不同产业集群中172家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社会网络通常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企业社会网络水平与垂直嵌入均对关系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企业社会网络水平嵌入与垂直嵌入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关系绩效,而且通过关系张力间接影响企业关系绩效。此外,在不同规模以及不同产业的集群企业中,关系张力对于企业关系绩效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规模及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在合作关系构建及维系上具有本质的区别。集群企业若要切实提升企业关系绩效,必须重视企业所在社会网络对于企业间关系动态平衡的影响,同时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作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0.
5月26日至27日,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在中共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商丘市市长余学友等的陪同下,深入到商丘企业车间、新型社区农户家中,与当地负责人、企业家和农民亲切交流,调研经济运行、新型城镇化和民生保障工作。、就产业集聚3-作,省长谢伏瞻指出:“商丘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应。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主导产业突出、关联企业集聚、规模效应彰显的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并非产业与产业的简单堆砌,而是项目和企业的协同发展、产业链条的互补联动。大市场带来大产业,商丘要发挥好区位、交通、资源、市场等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招大引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本地特色和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彰显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从微观异质性主体的预期学习和自适应行为特征出发,综合运用随机博弈及博弈学习模型、多主体系统建模等方法,构建了传统产业集群低碳演化模型,并进行了产业低碳策略竞争、涌现和不同演化情景的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复杂网络结构、主体的异质性预期和决策行为对集群低碳策略的涌现有着重要影响;要想在集群内推广应用新的低碳策略,集群异质性主体的低碳偏好、集群复杂网络的外部效应、低碳策略的采用成本和技术兼容性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由国内小企业对大企业(国外跨国公司)的依附关系而形成的有核网络型集群.建立集群中知识溢出、知识共享所形成的不同深度组织知识和企业的私有知识对产出的影响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知识共享深度及私有知识产出弹性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和创新资源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大企业而言.只有当公共知识产出弹性超过一定阈值时,才会进行主动知识共享,且该阈值随着知识共享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当公共知识产出弹性超过该阈值时,大企业创新投入将随公共知识产出弹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此时公共知识产出弹性的增加反而会抑制小企业的创新投入.相关研究结论对促进集群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强度减排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内生性特征和终端消费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规律性变化两个基本理念,通过对先进经济体发展经验的实证分析和对我国经济投入-产出结构的分析,量化分析了消费规模及其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效果;预测了纯消费拉动下我国未来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二氧化碳强度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规模的扩大与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为完成碳强度减排目标,必须通过能源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引导人们向"低能耗、低排放"的消费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和优化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 :跳出“就结构论结构“的误区 ,从研究产业系统演化规律入手 ,在更深层次上探寻产业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 .运用自组织理论的哈肯模型 ,建立起产业系统演化方程 ,通过以郑州为例的实证分析 ,定量地论证了反映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是产业系统演化的序参量 ,对方程中的 4个参数作了灵敏度排序 ,针对郑州实际作模拟运算 ,给出了 9个方案 ,分析不同方案的实施条件 ,提出了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创新网络是由产业内以创新为目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企业间关系耦合而成的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是其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产业创新网络描述为企业间以创新为目的的关系网络;企业节点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产业网络创新的基础,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企业的行为决策影响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基于此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中国基于TD-SCDMA标准的3G产业网络演进过程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产业创新网络演进的特点,仿真模拟是分析产业创新网络演进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旲  曹宏铎 《管理学报》2010,7(3):453-461
从网络视角研究集群的演化,应用一个小世界演化模型与选择价值函数演化模型相结合的双重网络演化模型,研究集群网络的演化特征和集群网络的演化过程.此模型可反映集群网络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演化进程,应用该模型对集群网络形成期和成熟期的网络密集性、连通性和中心性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对集群网络的形成机制给出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的集群网络具有集群形成期网络整体密集性和连通性剧烈变化的特征,而个体选择价值函数模型可以解释集群网络的成长期、成熟期的密集性和连通性趋于稳定的特征,将2种演化规则相结合,则可以反映集群网络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各生命周期特征.最后,由小世界和价值函数演化机理出发,给出集群网络演化进程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内因解释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尽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高位。本文考虑了制造业隐含能源消耗,基于投入产出法构建了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测度公式,并基于WSR方法论构建了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体系,运用SVAR模型探究1980-2016年各因素对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企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价格、技术进步、FDI等对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企业平均规模与重工业占比、技术进步率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下降;而能源价格、FDI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上升。中长期内,企业规模、产权结构、能源价格、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对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能源价格、国有企业占比、技术进步率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先降后升;企业平均规模、重工业占比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先升后降。适度扩大企业规模,合理调控能源价格,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等对降低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贡献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18.
产品竞争的产业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NW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产品竞争的产业演化模型,分析由不同企业组成并有新企业持续随机进入的产业的竞争动态,分析产业内各个企业的投资决策、R&D策略、技术变化、产品创新以及产业特征的其他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再现了生产异质产品的产业的演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典型事实。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全球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和要素资源呈现不同层次紧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和引导区域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战略,是每一个地区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零边际成本趋势驱动下,区域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区域内部资源禀赋,资源流动性加强,区域产业发展的选择更加广泛和灵活;另一方面,资源日益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上升,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也随之变化。基于厂商理论,将区域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主体,在考虑区域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边界模型和产业的最佳要素配置结构模型,开创了资源和商品全球化趋势下的产业升级战略的研究范式,探索了成本约束下的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产业升级战略和资源配置研究提供理论指引,为区域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同时对零边际成本社会趋势下的产业格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得出:产业边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反映区域产业长期演化趋势,在完全市场经济下产业边界是产业发展的最优规模;区域产业的要素配置格局取决于产业的资源占用和资源贡献情况,最优配置结构受各要素的相对贡献率和相对成本影响;产业边界与成本的关系取决于规模经济与否,在规模经济状态下与生产成本成正相关关系,与交易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有较大提升空间,最佳资源配置方案是加大机械动能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