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培育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预示着国家对粮食政策和粮食安全的评估将发生重大的转变,由注重粮食产量、粮食总量转向注重培养和保护粮食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向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上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的数量及其利用率;二是水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三是粮食的基本生产条件;四是粮食的增产技术和科技储备。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从上述4个方面想办法。一、保护定型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我国必须以占全球土地面积6.4%的可利用土地、占全球7.2%的农田,养活占全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湖区PRED系统的内涵,从整体性和空间差异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等方面揭示了湖区PRED系统的特征,分析了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的目标,从功能协调、时间协调、空间协调三个方面剖析了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的内容,从自生型因素、再生型因素、牵动型因素、控制型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湖区PRED系统演化的因素,对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江汉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及类型差异,并分析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和预测了福建省粮食需求情况,并对粮食需求消费影响因子进行探讨。再次,采用灰色预测法从粮食供给总产量、消费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并评价了福建省粮食安全形势。最后,在构建和完善福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任务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严格保护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分2个阶段从数量变化、区域变迁和利用结构等3个方面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大省,是国家划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壤环境质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土壤环境监测能力是研判土壤环境质量的决定基础,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就该省的监测能力建设机制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动粮食增产技术创新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逐步提高.从1978-1998年,粮食总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5.12亿吨,迈过了4个台阶,实现了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性转变.1982年首次突破3.5亿吨.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提高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单件小批量产品由于批量小、品种多,造成生产单位在生产能力上不足。本文从计划编制,生产作业排序、弹性配置生产人员,减少中转时间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单件小批量产品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粮食产量和粮食增长速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指出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实现区域产需平衡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继续增加投入是粮食稳定增长的关键性环节;高产低速和低产低速区粮食增产潜力较大,应作为近期投资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2000年—2017年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表现不佳,说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态欠佳;2) 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时间上表现为稳步提升,空间上,县域分异格局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于鄂中和鄂北岗地,传统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板块分异格局表现为咸宁板块〉孝荆板块〉襄随板块〉黄鄂黄板块〉宜荆板块;3) 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受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条件主要集中在地形和土壤;人文因素则包括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当务之急,是湖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规划》。要使区域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省政府除了应成立相应的行政机构外,还应做好弱化"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深化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退田还湖以及提升立法、加强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洪湖的水资源与水位调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洪湖作为四湖流域内的主要调蓄型湖泊,是长江中游的主要分蓄洪区之一,具有调蓄、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给水等多项功能。由于近年来洪湖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洪湖的水资源状况呈现恶化趋势。本文依据洪湖多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江湖水位关系,评价了洪湖的水资源现状,提出了洪湖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some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are potentially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With a case study of Pumayum Co,where glacier meltwater is important to supply(we call this a glacier-fed lake hereafter),we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lake sediment grain size to temperature change.This is done by resolving the modern hydrodynamic process,coupled with comparison of paleoclimatic proxies.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arameters,percentage of grain size and the grain 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urve,hydrodynamic processes are analyzed.Five clastic sedimentation types are thereby discriminated.In the open lake area,suspended load transport is the main transport agent.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GSTA),a sediment dynamics model,reveals a trend toward eastward transport.This indicates that the largest and glacier-fed river,the Jiaqu River,influences the entire lake(not just the subsurface alluvial fan),and that lake sediment grain size may serve as a temperature indicator.Time series comparison between grain size of a short core from the central lake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confirms this temperature indication,which in turn shows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discriminating the hydrodynamic process.This case study will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using lake sediment in glacier-fed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5.
大布苏湖全新世沉积岩芯的粒度特征与湖面波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布苏湖为构造断陷的封闭湖盆,现代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自湖岸到湖心,其平均粒径2依次递减,钻孔岩 的粒度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全新世以来,大布苏湖有两次高湖面和两次低湖面时期晚全新世以来,湖面波动式下降,湖水浓缩而演变为我国东部地区罕见的盐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影像群的洪湖水面利用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和环境功能的维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对于湖泊的开发利用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获取不同时期湖泊利用的信息不仅有助于了解湖泊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也可为湖泊未来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洪湖是湖北境内江汉湖群的最大湖泊.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四期平水期TM/ETM遥感图像提取各期洪湖水面利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5年至2005年间,洪湖未利用湖面面积1985年到2000年由于受人为作用影响有所减少,2000年至2005年后基本维持谷值;围网养殖区的面积从1985年不断扩大直至2000年达到峰值,此后基本保持稳定;湖区水生植被相应也从1985年不断减少至2000年的谷底值,随后由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水生植被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汉平原北部蔡垱西剖面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孢粉等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约1250年以来环境演变历史。通过沉积物的野外观察、粒度数据分析及剖面所处地貌部位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汉江等周围水系洪水带来的泥沙泛滥至低洼平原区,并以近乎停滞的低缓流速沉积而成,所以沉积物以细粒的黏土质粉砂为主,...  相似文献   

19.
湖北经历过几次重要的海陆变迁和造山运动后,到晚第三纪时,逐渐形成了近代地貌的雏形.其后的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湖北现代地貌的基本格局,而且奠定了湖北湿地演化的地质地貌基础.主要表现为:新构造运动在湖北省境通过断块差异的升降运动、掀斜运动和坳折沉降运动几种运动类型,不仅控制着湖泊湿地的形成与兴衰、河流湿地的变迁,而且为亚高山湿地和库塘湿地的形成创造了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1949~2001年济宁市(不包括泗水、汶上、梁山)各县(市、区)的统计资料,分析了53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历程,并进一步以1978~2001年济宁市12个县(市、区)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济宁市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了粮食产量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指出了粮食单产、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济宁市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为解决济宁市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