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金钟 《安徽医学》1990,11(2):54-56
<正> 猝死是指意料不到地非暴力或中毒所致的突然死亡。Burch等估计猝死约占所有自然死亡的15~3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心脏病猝死是起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者。Lown等则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定为猝死,心血管病猝死占67.9%。在工业化国家中,20~34岁的男性猝死发生率为19~159/10万/年人,女性2~35/10万/年人,即每周每百万人中有30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北京每周每百万人中1.5人死于心脏猝死。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25~28%发生猝死,55%发生在头一个小时,在美国每年有50万病人因AMI住院,在治活出院病人中死亡病人大约50%属  相似文献   

2.
曾昌水 《安徽医学》2011,32(4):488-489
目的 对窦性心动过缓(SN)患者作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尾时连接作阿托品激发窦房结试验,分析窦房结功能以进行猝死风险预测.方法 选择近4年来因各种原因未能安装心脏永久性起博器之SN患者43例,控制心功能在Ⅱ级以内,剔除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传导阻滞、Brugada综合征、J波综合征者.经24 h Hol...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DCG)为心源性症状的识别提供心电学依据,它直接地反应患者心律变化,有些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信号。及时发现纠正这些信息性心律失常,是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的极其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23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生前DCG变化,报告如下:1 资料 住院病人2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12.02岁。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心电图等检查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DCG监测仪是美国惠普公司HP43420AB系统。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QT变量对VT VF及心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QT变量对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或心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538例AMI、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组、分类,对心电图QT变量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 QTc、JTc、QT/TQ延长者,VT、VF及/或心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大于QTc、JTc、QT/TQ值正常者(P<0.05、<0.01);VT、 VF及/或心性猝死QTd、JTd、QTcd明显大于无VT、VF及/或心性猝死者(P<0.05、<0.01)。结论 QT变量的增大(示心室复极异常)对预测AMI、急性心肌缺血发生VT、VF及/或心性猝死有重要价值,其中QTc、JTc、QTd、QTcd是预测VT、VF及心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对患者风险评价的不足仍然是目前限制临床预防战略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的一些功能被认为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猝死有预测价值,且部分动态心电图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猝死有预测价值。这在国外通过多项研究已得到证实,我国尚缺乏相关数据,积极开展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前3个月内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患者165例,冠状动脉造影用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病变或者病变程度较轻;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80.5%,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3.7%,特异性为78.1%。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胡雪烈  赵金玉 《浙江医学》1997,19(3):136-137
对62例胸痛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35例同期行平板运动试验。DCG显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32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25例(78.1%),冠状动脉正常的30例出现心肌缺血6例(20%),两者有极显著差异。DCG对多支冠脉病变者,心肌缺血检出率与平板运动试验相同,为88%;对单支病变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4l.7%)低于平板运动试验(75%)。  相似文献   

9.
夏中华  岳燕萍 《广西医学》2003,25(12):2564-256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能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和范围 ,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设备昂贵 ,操作技术要求高 ,费用高 ,为侵入性有创检查 ,有一定的并发症等 ,很难作为常规检查在基层医院普及。本文通过以 CAG为对照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 (TET)、动态心电图 (DE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 2 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3月在我院住院拟诊冠心病并于同期 (<1月 )行 TET、DEG、CAG检查者1 0 8例。男 72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5 3± 4 .6 )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冠心病组(81例 )及对照组 (6 7例 )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高频心电图、运动试验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次检查间隔在 2周内 ) ,以至少一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试验 ,但特异性较这两种方法明显偏低 (P <0 .0 0 5 )。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运动试验的特异性高于动态心电图 (P <0 .0 5 )。结论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是两种价值较高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引起心脏猝死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娟 《医学综述》2009,15(2):243-245
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性猝死,70%~80%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等)和20%左右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所致。近年来,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猝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常规心电图可对心律失常的发生、鉴别及心律失常的变化有重要价值。本文对一些常见的引起猝死的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电生理及临床表现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常晓燕 《医学综述》2011,17(11):1668-1671
运动猝死及运动性晕厥事件是近年讨论的热点话题。运动猝死的病因很多,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性晕厥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由于包括心排血量降低、神经调节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血压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预防会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比如定期体检,加强健康评估,适当运动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患者猝死的特点,以便降低住院精神患者猝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1990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住院患者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猝死11例,猝死发生率为0.48‰。11例猝死者中,8例表现为紊乱性精神运动性兴奋,饮食差或拒食,且多为合并用药,5例死亡前心电图检查异常。结论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因素涉及多个方面,要减少猝死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475例院前猝死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利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南充市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475例院前猝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段及诱发病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人占院前猝死的60.00%。且在冬春季多发;明确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的人占院前猝死的56.42%。结论在冬春季节对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的老年人,进行积极的预防保健,可减少院前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睡眠姿势及环境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查阅,分析,归纳多篇国外献,结果:婴儿睡眠姿势,环境与婴儿猝死综合征存在相关性。结论:婴儿俯卧睡眠,过热、被动吸烟为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乙醇中毒时猝死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急性乙醇中毒时猝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阐述,主要猝死原因有误吸、急性胰腺炎、心脏急症、脑出血、双硫仑样反应、低体温、横纹肌溶解和洗胃后低渗。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与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及避免医疗失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剖了70例猝死尸体,男性(81.4%)显著高于女性(18.6%),白天发病(67.2%)多于夜间(32.8%),中年组(57.0%)显著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各21.5%)。主要死因:①冠心病(44.8%);②其它心脏疾患(17.1%);③脑疾患(14.2%);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8%);⑤其它疾患(11.1%)。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所占比例较大,在非冠心病心性猝死中原发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所占比例较大(75.0%),与文献报道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邢冰琛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0-731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每年都有增加,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存的一大杀手。对于心脏性猝死的急救及预防知识的普及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对心脏性猝死的概念、发病原因以及分期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心脏性猝死在发病时的急救治疗手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SC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国外报道SC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20%。在发生SCD的人群中,非心脏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如何发现有效的预测指标以及早期识别SCD非常重要。目前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仍以其操作安全易行的特点成为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的首选。本文主要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总结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和相关指标在预测SCD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猝死发生的特点和疾病构成,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猝死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急救中心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猝死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心脏性猝死占首位,脑血管意外居第二位,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患者猝死率最高,应及早发现和控制基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