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洗年猪     
如果说过年是我们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一首民族圣歌,那么,洗年猪则是一段欢乐的前奏。我们三峡人最讲究“忌口”,说话爱图个吉利,本来是杀猪,若是平日,可以说“杀猪”,但是到了年跟前,就要叫“洗猪”了。这个“洗”字用得多妙!既贴切又文雅,而且“洗”与“喜”谐音,只一字一改,就体现了过年的喜庆和吉祥。一进腊月,三峡人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划洗年猪了。头一天就在房前的稻场上砌一口临时大灶,灶眼坐上一口天字号大锅,第二天早早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女主人就将大锅里的水烧得开开的备用,男主人则在邻里们的帮助下进猪圈去捉猪…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在简化汉字时,把企业的“企”字写为“人”字下面一个“止”字,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如何吸引不来人才,它就会停止转动,人才流失及后继无人会使企业失去竞争力,一旦企业丧失了应有的竞争力,经济基础就会动摇。  相似文献   

3.
我对汉字很感兴趣。所谓“字里有乾坤”,比如“吝”这个字,“文”与“口”的组合,是个会意字,有“怜惜”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化学会1980年修订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凡是杂环化合物,中文音译时,汉字左侧应加上“口”字旁,作为杂环的标志。但该原则的规定并不严格,它的基本杂环母核的特定名称中,不是每个杂环名称的用字都必须有“口”字旁,如“萘啶”、“蝶啶”等。因二嚙英属杂环化合物,因而“嚙”字应加上“口”旁,同时这就足以表明其为杂环化合物,“英”字即不必再加“口”旁。在读音中,“嚙”字的正确读法是读“嚙”字右半边的音,但“恶”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为è、ě、wū、wù等,如果将“嚙”读为wù,就不易与“二戊”类的化合…  相似文献   

5.
套餐好吃     
老朋友张志强有“香港蟹王”之美誉。另一位好朋友陈大宁又有“香港虾王”之美誉:两位朋友在他们协力之作“名轩”全国开花之后,又创新一个品牌“名膳居“。“名膳居”三个字都有一个“口”字.暗喻着“三口为品”。它的一个招牌菜是“固始鸡”,号称”天下第一鸡”。河南的鸡种.在宁波大山里放养。三个月的鸡做白崭鸡,六个月的做咸鸡,九个月的鸡煮鸡汤,都是很好吃的。这两天老张来电话,叫我去看看他的新“作品”,我就到离家最近的梅龙镇广场四楼的名膳居去。  相似文献   

6.
“文”字的甲骨文绘画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 “化”字在甲骨文中由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立的人构成,人倒过来了,正是“变化”之意。  相似文献   

7.
补字技巧 1991年1月份以前的华光电子出版系统,部分字模存在缺字现象,尤其扩充字模缺字现象较为严重,已有许多同行提出一些可取的补字方法,本文把“近似补字”和、“宏观凑字”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1.近似补字法:就是将所缺的字用与它最接近的字加以代替。例如,繁圆头(中粗圆繁)中缺少“日(曰)”和“口(囗)”两字,根据繁圆头的特点,可取“日(曰)”和“口”“囗”两字代替,另外还可用简圆体(或细  相似文献   

8.
糁香温暖     
看过古人的一些文字后,你会发觉过于“言紧”.总是要留下些飘渺的东西.让后人笔墨官司不断。比如这个“糁”字,就经常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元旦“禁鲜令”正式实行到今天,关于液态奶外包装上是否可以印“鲜”字的争论就一直没停过:有人认为,“凡经加工的牛奶就不得称鲜”;有人则认为,“按照国际通用的说法,巴氏杀菌乳就可以说是鲜奶”。种种争论不禁让人纳闷,“鲜”与“不鲜”究竟区别在哪儿?  相似文献   

10.
“茅柴”二字,从构字偏旁看,一从草,一从木,若是望文生义,你很容易把它跟乡下烧火煮饭的柴草联系起来。可是,从元杂剧作家笔下的使用例子来看,“茅柴”显然不符合一些人这想当然的推断。那么,元代人所谓“茅柴”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元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写大雪天周荣祖一家三口旅途辛苦,饥寒交迫,一大早见路边有家“酒务儿”开了门,便暂去避避风雪歇口气。酒店小二是个善心人,见其穷困潦倒,实在是可怜得很,便免费送了他们一家三盅酒吃,驱驱寒气,暖暖身子。接着,周荣祖万分感激地唱出一曲[滚绣球]:见哥哥酒…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味噌”一词,始见于延喜元年(公元910年)的《三代实录》,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它是在奈良时代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按朝鲜语发音读作“蜜祖”,日语汉字写作“未酱”或“味噌”,读作“”(罗马字拼音作“miso”)。“味”字由“口”字和“未”字构成,而“未”为“美”的谐音,故“味”有上口的美味之意;“噌”字由“口”字和“曾”字组成,“曾”字有“讲究”、“丰富”之意,两者合成“味噌”,即为集美味、精粹之食物。其本身有三层含义,即“味础”、“美础”和“身础”,三者均念作“”(miso),“味础”乃调味之基础;“美…  相似文献   

12.
重庆王鸭子是一种挂炉烟熏鸭,它以其独特的风味与白市驿板鸭、熊汉江烤鸭、颐之时樟茶鸭共享“重庆四大名鸭”的美誉。王鸭子创始距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1940年巴县白市驿人王忠吉在重庆夫子池今重庆邹容支路口中华路交界处街边摆了一个“王记鸭子”小摊,自产自销卤鸭、烟熏鸭。其烟熏鸭色如琥珀、润泽光亮、肉质细嫩、皮酥骨香,深受食客的喜爱,人们为了方便就称此鸭为“王鸭子”。1958年,公私合营后,王忠吉的“王记鸭子”迁入了重庆保安路今八一路设店,以烟熏鸭为主打品种,招牌上也去掉了“记”字,正式以“王鸭子”为店招…  相似文献   

13.
侃“吃”     
中国人对吃有研究,名曰食文化。不但有口必吃,且汉语文字顺手拈来:啃、嚼、咬、吮、咂、噬、咽、喝、喂、吸、嗜、吞……真是一口一个招式,连吃饱喝足后打嗝的反应都离不开“口”字。外加吃西餐,吃粗粮,洋土结合,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食文化。为了吃出水平,吃出学问,于是又有了烹饪学校、几级文凭,饮食报刊也随之五花八门。于是又出笼了五洲饭店,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     
《中国服装(北京)》2014,(2):139-139
FROM:陆良 收到陆良读者的来信十分激动,不为别的,就为这一笔好字——在这个“笔者”都改称“键人”的年代,能够手写一笔好字的人不多了,就冲这个,必须点赞!  相似文献   

15.
上期《厨易》介绍了“秋补燕窝更营养”(10月号p18),于是身边的读者好友们就纷纷地关注起燕窝的种种。问的人一多,脑海里不免就浮现出这句极江湖的港片用语:“来,先用燕窝漱漱口”。  相似文献   

16.
电爆葵花     
葵花籽,在我们辽西乡下,老百姓很少说它的大名,而都叫它的小名:“毛子嗑”,也有的嫌三个字叫着费事,索性就叫它“毛嗑”。据上岁数的人讲,当年老毛子(俄国人)特别喜欢吃这东西,走到哪都爱揣着点儿葵花籽吃,所以就叫毛子嗑。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确切,但打我记事起,就看见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后,  相似文献   

17.
茄子私语     
很多人都会在照相时说“茄子”,尤其是很多人排成几排,列在公园人多处大叫着这两个字时,确实“有点傻”。有点傻就有点傻喽.想想它香喷喷的味道.我们还是喜欢把茄子放在嘴边.咽进肚里,变成厨房中最美好的食物回忆。  相似文献   

18.
《生活用纸》2009,(15):42-42
“冏”字对网络达人来说,已经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字了。但一包包印有“冏”字的手帕纸图片出现在论坛上,还是让不少网友觉得惊喜,近日,金佰利推出的一种“冏”字舒沽纸手帕就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该纸手帕的外包装上,前面印着一个“冏”字的卡通小人,“冏”人或是照镜子大呼“被自己雷到了”,  相似文献   

1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的印刷产品,需要优质的纸张。套印准确,色彩鲜艳,还原逼真是评价印刷产品的主要依据而在多次套色中所引起的套印不准,是印刷厂家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就纸张在印刷中产生套色不准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为了检测套色的准确性,发现套印故障.我们采用“十”字定位,将印张分为“叼口”、“拖梢”部位。而叼口处很少  相似文献   

20.
“把企业推向市场”这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改革洪流。然而,多年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有商办工业企业,被推向市场后将如何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厂最深的感受是:“机制转换,效益大变”。我公司多年来经营着两个字:“进”与“出”。10500吨的冷库,大嘴一张,大口大口地吞饱食足,尔后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外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