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多层螺旋CT 的普及应用和低剂量肺癌CT 筛查计划的广泛开展,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磨玻璃结节可为多种性质病变的共同影像表现,尤其与早期肺癌的相关性不容忽视,故研究磨玻璃结节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回顾近年国内外文献,对磨玻璃结节的定义、CT 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性质及随访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和低剂量肺癌CT筛查计划的广泛开展,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磨玻璃结节可为多种性质病变的共同影像表现,尤其与早期肺癌的相关性不容忽视,故研究磨玻璃结节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回顾近年国内外文献,对磨玻璃结节的定义、CT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性质及随访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CT直方图分析对肺良恶性纯磨玻璃结节(pGGO)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2例pGGO的CT平扫图像,其中恶性28例,良性24例。选取横轴面图像中结节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避开血管、支气管)生成结节的CT像素直方图。比较良恶性组间直方图参数及直方图分布特点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GGO恶变的最佳预测指标及阈值。结果:良、恶性组的直方图参数中跨度分别为(590.3±141.5)和(907.2±298.0)HU,最大CT值分别为(-333.5±140.4)和(-105.1±244.4)HU,峰度对应CT值分别为(-675.1±145.3)和(-468.4±187.0)HU,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pGGO的直方图主要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恶性pGGO主要表现为“缓升速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良恶性pGGO的峰度值临界值为-553HU,相应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87.5%。结论:基于像素的CT直方图分析技术可为肺良恶性pGGO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平扫定性联合定量参数预测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术前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平扫,表现为pGGN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113例患者(119个pGGN)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pGGN的侵袭性,将119个pGG...  相似文献   

5.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M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部局灶磨玻璃密度结节( 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寻找对fGGO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方法 分析34例(40个)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类型及MSCT表现,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fGGO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及良性三者MSCT表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个fGGO中,混合性GGO(mGGO) 19个,单纯性GGO(pGGO)21个;BAC 27个,AAH 8个,良性5个.患者的性别、病灶形状在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mGGO与pGGO的良恶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6,P=0.003),17个mGGO为恶性结节.发病年龄、病灶大小、部位、边缘形态(分叶、毛刺、光整)、界面(清楚、模糊)、内部结构(细支气管征)、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在BAC、AAH及良性病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GO病灶边缘分叶、清楚的界面、细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为MSCT诊断恶性fGGO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对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126例,共128个pGGN病灶的CT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pGGN中密度参数差异所包含的诊断信息,包括平均CT值、最小CT值、最大CT值、中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多层CT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5名患者共计46个直径5~20mm持续存在的GGN进行重复2次多层CT扫描,第二次扫描范围仅覆盖结节附近区域。利用商用软件自动计算GGN体积和密度,选择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Bland-Altman方法。结果两组数据GGN自动体积和密度测量均成功且结节分割比较完美的占78.3%(36/46),体积测量值95%一致性界限为0.984(0.802,1.167),密度测量值95%一致性界限为0.996(0.946,1.046)。结论对于大多数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很好,体积增加27%、密度增加7%可以确认GGN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MS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获得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资料与方法 分析66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及MSCT表现,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分析混合性磨玻璃密度(mGGO)与单纯性磨玻璃密度(pGGO)、良恶性fGGO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6例fGGO中,mGGO 53例,pGGO 13例;恶性48例,良性18例.对于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发病部位在mGGO与pGGO、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GO与pGGO的良恶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形态(分叶、棘状突起)、界面(清楚光整、清楚毛糙、模糊)、内部结构("空泡征")、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GO的MSCT征象:呈圆形/类圆形、分叶、棘状突起、清楚毛糙的界面、"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是诊断恶性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9.
【摘要】肺磨玻璃结节(GGN)是一种肺部常见的非特异性征象,良恶性GGN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因此准确鉴别GGN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组学可以从影像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影像特征,并从中推断出可能包含预后信息的基因蛋白表型或特征。CT影像组学可以鉴别GGN的良恶性,预测恶性GGN的病理分型并评价其侵袭性,为肺GGN个体化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就CT影像组学在GGN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表现为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的HRCT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胸部HRCT表现为单发磨玻璃密度结节12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按最终病理结果分为浸润性腺癌组(69例)与非浸润腺癌组(52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征,其中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通过x^2检验分析其差异。最终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浸润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32~79岁),非浸润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22~80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而患者性别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及空泡征(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性别(女性)、及病灶大小、伴有分叶、毛刺、空泡为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3.712(1.059~13.012)、8.319(3.008~23.010)、11.191(3.081~40.647)与1.135(1.034~1.246)。结论女性患者中病灶较大且伴有分叶、毛刺和空泡的病灶,高度提示其为肺浸润性腺癌,需要临床医师尽早对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治疗随访证实的SPN(共27个)患者,同期行^18F—FDGPET/CT显像和病灶部位HRCT检查。^18F—FDG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HRCT则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所得^18F—FDGPET/CT结果和^18F—FDGPET/CT与HRCT相结合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27个SPN中15个恶性,12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14个恶性和9个良性SPN。3个良性SPN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2个经PET/CT和HRCT联合诊断为良性。联合诊断灵敏度和单纯PET/CT相同(93.3%),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高于PET/CT(91.7%、93.3%、91.7%和93.7%对75.0%、82.4%、90.0%和85.2%)。结论^18F—FDGPET/CT结合HRCT是有效的无创性鉴别SPN良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抑制(MSI)成像作为虚拟平扫(VNC)替代真实平扫(TN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10月于我院行常规平扫、能谱成像模式增强扫描的72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上不同组织CT值、客观影像质量、主观影像质量评分、诊断钙化能力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在TNC和VNC两种影像上,甲状腺结节病灶、正常甲状腺、颈内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正常甲状腺腺体外,其他部位CT值差异均不大(4 HU)。两种影像项部脂肪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影像噪声高于TNC影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TNC影像(P0.05)。2TNC与VNC主观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均为4.0分,VNC的主观评分略低于TNC,两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NC检出钙化24例,VNC检出22例。TNC与VNC对钙化检出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测得的钙化长径值较VNC大(P0.05)。4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值明显小于TNC加增强扫描(P0.05),与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比较,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可降低48.76%。结论在甲状腺CT扫描中,VNC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替代TNC成像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能谱C 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能力。方法入组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72个甲状腺结节,分成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组。用能谱CT对其进行平扫及动脉期增强扫描,分别得到平扫和增强后结节的ICnod(碘浓度)及 NICnod(标准化碘浓度)值,并比较其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别。结果平扫时恶性结节的ICnod、NICnod值明显低于良性组( P <0.001),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到92.3%和89.1%到87%。增强后良、恶性组结节的ICnod、NICnod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能谱CT平扫可以帮助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14.
CT能谱成像对肺内良恶性肿块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内肿块的CT能谱扫描及多参数定量测量,探讨CT能谱成像在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81例胸部X线或CT平扫首次发现肺部肿块者行能谱CT增强扫描,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肿块内感兴趣的能谱曲线、碘基图、水基图及101组单能图像.分别测量其碘浓度、水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40 keV对应的CT值,将符合研究条件的70例患者分为炎症组及肿瘤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上述能谱参数在良、恶性患者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炎症组与肿瘤组的碘浓度分别为(1.47 ±0.17)、(0.77 ±0.19)g/L(F=203.97,P<0.05);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65 ±0.27、0.88 ±0.22 (F=161.59,P<0.05);40 keV对应的CT值分别为(139.00±16.25)、(83.29±17.44) HU (F=160.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中水浓度分别为(1021.56±11.68)、(1022.62±8.56)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联合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和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颅脑CTA检查的7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数据重建生成的120 kVp混合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肺部虚拟平扫(VNC)图像进行肺结节人工智能(AI)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11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胸部CT平扫联合双期增强扫描的52例患者资料。选择静脉期扫描数据重建肺窗VNC图像。用AI诊断软件对常规平扫(TNC)和VNC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肺实质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并由2名放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各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辐射剂量,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比较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组图像AI诊断的敏感性和假阳性检出率(FPDR)。结果与TNC相比,静脉期VNC图像的噪声降低了13.8%,SNR升高14.9%,DLP和E均降低了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2、-5.35、22.93、22.92,P<0.05)。2组图像肺实质的CT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结节,2组图像AI诊断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直径≤4 mm实性结节和全部肺结节总体而言,VNC组的FPDR略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3、-3.09,P<0.05),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结节,FPDR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光谱CT的肺部静脉期VNC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肺结节AI诊断准确性,且FPDR没有显著升高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可以替代TNC进行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检出甲状腺内钙化灶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318例,均有完整的CT及临床资料.CT平扫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为35、50 s.甲状腺钙化灶直径≤2 mm者定义为细颗粒钙化;钙化灶直径>2 mm者或呈壳状、大片不规则者定义为粗颗粒钙化;两种钙化兼有者归于混合性钙化.钙化数目为1个的定义为单发;钙化数目>1个的定义为多发.根据钙化在病灶内的分布分为内部钙化和边缘钙化.采用χ~2检验对良、恶性病变中钙化的多少、大小及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8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甲状腺癌48例(乳头状癌26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3例,隐灶癌1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70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甲状腺腺瘤1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38例,腺瘤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6例).共60例(18.9%)病灶发现钙化,包括甲状腺癌21例(43.8%),其中乳头状癌12例,隐灶癌6例,滤泡细胞癌2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39例(14.4%),其中甲状腺肿6例,腺瘤13例,甲状腺肿伴腺瘤19例,桥本甲状腺炎伴腺瘤1例,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甲状腺病灶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43.8%(21/48),特异度为85.6%(231/270).细颗粒钙化37例,其中甲状腺癌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9例;粗颗粒钙化23例,其中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粗颗粒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1.9%(13/21),特异度为74.4%(29/39).单发钙化的病灶31例,其中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8例;多发钙化的病灶29例,其中甲状腺癌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1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中钙化位于病灶内部的15例(71.4%),位于病灶边缘的6例;良性病变中钙化位于病灶内部的有12例(30.8%),位于病灶边缘的2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钙化位于病灶内部作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71.4%(15/21),特异度为69.2%(27/39).结论 CT检查在甲状腺病灶中发现钙化且钙化位于病灶内部,和(或)为粗颗粒钙化时,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应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局灶性磨玻璃影的CT表现,以期减少误诊和早期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良性GGO结节43个(AAH6个,炎性37个)、恶性GGO结节77个(其中BAC62个、腺癌或混合性腺癌15个),对其CT表现作回顾分析。结果①大小:AAH≤1cm,6/6;炎性≥2cm,32/37;恶性1~2cm,44/77;②形态:球形,AAH6/6、炎性4/37、BAC43/32、腺癌10/15;③密度:纯GGO,AAH6/6、炎性33/37、BAC36/62;混杂GGO,炎性4/37、BAC26/62、腺癌15/15;④边缘:光滑,AAH6/6、炎性4/37、恶性73/77;⑤其它倾向肺癌征象(分叶、细毛刺、空泡、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AAH无;炎性极少;恶性常见;⑥.随访:10~45天抗炎后复查,无明显变化AAH6/6、炎性3/37、恶性70/77,缩小或吸收炎性34/37。结论①球形、边界清楚局灶性纯GGO影多为AAH或BAC,并且AAH多≤1cm;②混杂密度GGO,恶性可能大;③较大边界模糊斑片、不规则形纯GGO傾向炎性;④短期随访是重要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72例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不同病变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以及在不同keV下CT值衰减曲线,并计算不同标准化碘含量(NIC)阈值下CT检查的敏感度.结果:①观察组肿块体积、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keV下腺癌和鳞癌CT值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CT值曲线斜率分别为(-1.07±0.51)、(-1.12±0.41)及(-2.18±0.52),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炎性病变(P<0.05);③观察组NIC值为(0.273±0.089) mg/mL,明显低于对照组(0.417±0.107) 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NIC取值0.408 mg/mL时,双源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0.862,特异度为0.626,曲线下面积为0.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在体积上进行鉴别,并且能通过不同keV CT值曲线斜率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