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利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小病灶锁孔手术17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利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小病灶锁孔手术17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疗效和体会。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用显微手术进行切除治疗的肿瘤患者74例,分析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效果。结果74例患者共切除肿瘤79枚,平均误差(1.5±0.2)mm;全切68例73枚,次全切6例6枚;手术时间(306.4±25.4)min。神经纤维瘤16枚、脑膜瘤11枚,髓母细胞瘤7枚、侵袭性垂体腺瘤9枚、神经鞘瘤6枚,血管母细胞瘤4枚、血管网状细胞瘤5枚、室管膜瘤5枚、星形细胞瘤2枚、海绵状血管瘤1枚,胆脂瘤3枚、畸胎瘤2枚、脉络丛乳头状瘤5枚、蛛网膜囊肿3枚。术后66例患者症状改善;8例有并发症,其中6例经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通过显微技术对神经外科肿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被破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癌的治疗常需多学科合作科学处理。本研究总结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合作诊治脑转移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神经外科和放射神经外科合作处理98例脑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肺癌67例,乳腺癌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5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原发灶不明4例;其中手术证实为腺癌3例,鳞癌1例。结果:脑转移瘤单发41例,多发57例;手术切除+全脑放疗36例,中位生存期56周;姑息手术+全脑放疗11例,中位生存期46周;姑息手术+立体定向+全脑放疗9例,中位生存期49周;立体定向+全脑放疗42例,中位生存期52周。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医生和放射治疗科医生密切合作,能提高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Meta分析,早期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救治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微创穿刺术在急诊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性脑损伤2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陈忠平,江苏江阴人,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神经外科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后(1993-1996),McGill大学神经外科/肿瘤科助理研究员(1996-1999)。1999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筹建神经外科,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胶质瘤单病种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性完成术中夹闭,但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血肿、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1.22±0.34)分和(1.99±0.45)分,都明显低于术前的(4.56±0.33)分和(4.61±0.41)分(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轻对于患者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有效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锁孔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经十余年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为规范应用锁孔手术技术,交流和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微创理念,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国家级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2011-04-04-079)将于2011年11月4日至6日在沈阳举行。形式包括:专题讲座、手术录像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本研究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进一步减少并发症.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对3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对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22例(62.9%),SimpsonⅡ级切除9例(25.7%),SimpsonⅢ级切除4例(11-4%),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或视野缺损的22例中,术后明显好转16例,术后轻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锁孔手术以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节省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为进一步推广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技术,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定于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02日在苏州市举办第九届神经外科锁孔微  相似文献   

11.
颞叶参与很多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情感、记忆、定时定向、语言等功能。颞叶依靠白质纤维束与大脑其它部位建立的广泛联系来完成其复杂的神经功能。临床上涉及颞叶的神经外科手术非常常见,因此,掌握颞叶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和功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手术计划。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本文复习文献报道,结合我院DTI影像介绍颞叶重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功能以及在颞叶肿瘤手术策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腹膜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结果:19例患者均以腹部包块就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理诊断良性13例,恶性6例。14例随访0.5—8年,4例死亡。结论:本病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并充足备血,术中要注意控制高血压,防止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0年收治的胃平滑肌肉瘤 2 4例。结果  2 4例胃平滑肌肉瘤术前确诊 11例 ,患者均行手术探查 ,19例行手术切除 ,术后 1~ 10年随访 ,复发 4例 ,其中死亡 2例。单纯探查病人均于 1年内死亡。结论 胃平滑肌肉瘤是一种低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确诊困难 ,根治性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或单独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年1月-2011年5月)、EMBASE(2000年1月-2011年5月),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2011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2000年1月~2011年5月)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2000年1月-2011年5月),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查找.按照纳入标准,全面搜集有关术前动脉灌注化疗(IAIC+S)与全身静脉化疗(IVC+S)或单独手术(S)治疗局部晚期胃癌方面的临床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7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AIC+S组与IVC+S组相比,根治性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 CI)为1.70(1.41~2.05),姑息性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为0.37(0.04~3.13).在治疗应答率中,病理学应答率、临床应答率RR(95% CI)分别为1.33(0.96~1.84)和1.32(0.50~3.44).化疗不良反应中,除胃肠反应RR(95%CI)为0.52(0.28~0.94),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和其他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 CI)分别为0.64(0.38~1.07)、0.88(0.29~2.64)、0.93(0.53~1.61).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2.46(0.49~12.34)、0.53(0.05~5.57)、2.10(0.20~22.26).IAIC+S组与S组相比,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30(1.16~1.45)和0.58(0.42~0.79).1、2、3和5年生存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11(1.03~1.20)、1.36(1.09~1.69)、1.70(1.35~2.14)和1.85(1.30~2.65).术后并发症方面,无论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0.78(0.27~2.28)、0.65(0.16~2.65)、1.15(0.43~3.10).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切除率、总生存率、化疗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指标上,都显示出动脉灌注化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The treatment for most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ain tumors remains inadequate. Despite an overwhelming increase in our knowledge of the molecular and genomic changes in these cancers, translation of these findings to effective therapies remains the exception. As evidenced by the series of articles in this issue, the incorporation of molecular signatures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into clinical trial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uccessful. These efforts recently yielded a treatment-determining predictive marker, but challenges remain in optimizing marker-based patient selection and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to maximize the risk-to-benefit assessment, thereby achiev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determine whether neurosurgery (NS) 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RS) provided better local tumor control and enhanced patient survival.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solitary brain metastases (SBM) patients newly diagnosed at Mayo Clinic Rochester between 1991 and 1999. Eligible patients satisfied tumor size and SBM site criteria to qualify for both NS and R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74 NS and 23 RS patients in terms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ge, gender, systemic disease type, systemic disease status, signs/symptoms at SBM presentation) or percent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Median follow-up for alive patients was 20 months (range 0-106 month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ient survival (p = 0.15);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56% for the RS patients and 62% for the NS patients.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survival was a performance score of 0 or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 = 0.020) difference in local tumor control between NS and RS for 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none of the RS group had local recurrence compared to 19 (58%) of the NS group. CONCLUSION: The need for a Phase III study comparing these two techniques appears to be supported by the data from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对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及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一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例,依条件排除后共132例入组。69例行乳房加腋窝横行双切口手术,63例行乳房延伸至腋窝单切口手术。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患者切口引流时间以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96.8%与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时,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双切口组患者腋下积液发生率为23.8%,单切口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时,双切口组患者腋下积液发生率为28.0%,单切口组为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为阴性的患者选择单切口将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且引流时间短于双切口组,而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为阳性的患者两种手术切口方式在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以及带管时间上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