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认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ous endocar-ditis,IE)是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diopa-thic hypertrophic subaortic stenosis,IHSS)的少见并发症。在 IHSS 中 IE 的发病率为5%。至今仅报道29例。作者报告3例并复习文献,以强调 IHSS合并 IE 的临床特征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女患,58岁。因突然胸闷、呼吸困难伴头晕、乏力1天于198B年9月7日门诊以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之诊断收住院。既往患高血压病10余年,否认心绞痛、晕厥及风湿病史。住院检查:体温36℃,脉搏88次/分,呼吸25次/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十余年中,对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最初认为,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均有一种动力变化型主动脉瓣下狭窄。以后发现左室流出道梗阻仅为其许多表现之一,变异很大,且不一定存在。基本上,本病为一种心肌病变疾病,主要特征是不均匀的左室肥厚和不规则的心肌细胞排列。心肌病变几乎均更广泛地累及室间隔,而左心室壁的累及程度则不成比例地较少,因此有人称之为不对称性间隔肥厚。有些间隔肥厚的患者在休息  相似文献   

4.
IHSS与冠心病并存极少报道,其发生率肯定是低估了。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道57例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及治疗特点。年龄为46~79岁(平均56岁)。33例(69%)男性,15例(31%)女性(9例性别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可与冠状动脉疾病并存。超声心动图可以证实IHSS的临床诊断,但评价其心绞痛症状仍存在诊断问题。由于此类病人休息时心电图常异常,运动负荷试验亦常不可靠。要确定是否有冠状动脉疾病,通常需要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最近的资料表明,~(201)铊心肌灌注显影负荷试验可用以估价由狭窄冠状动脉供给的局部心肌血流量。本文报导~(201)铊心肌灌注显象在评价IHSS伴有心绞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中的意义。方法:10例经临床、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IHSS的病人,其中8例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2例有非典型胸痛。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病人均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除描记休息及运动心电图外,在达运动高峰时,静脉注射~(201)铊氯化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的特征是左室流出道呈动力性梗阻,系由于肥厚的室间隔与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对合而造成,梗阻程度随在室收缩力、心室容量及后负荷的大小而改变。Val-salva氏动作正压期时静脉回流减少,可使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增加。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导致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率增快、心脏指数及喷血速度增加,可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酚妥拉明亦可引起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室收缩力增强和心率轻度增快,因此亦可用作激发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诊断试验。本文目的是:(1)比较酚妥拉明与亚硝酸异戊酯对IHSS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作用;(2)IHSS患者在用心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为确定(1)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严重室间隔异常时左室机能如何维持正常。(2)症状和左室机能的各项测定是否有关。本研究共38个病人分为两组,正常人组20个人,另一组为18个IHSS病人。所有38个人都作了心电图,踏车运动心电图,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心异管检查等。经心血管造影及X线录象分析发现:舒张期压力——时间指数与收缩期压力——时间指数的比值(DPTI/SPTI)与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冠状血流的比值有  相似文献   

8.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椎动脉(VA)颅内段、基底动脉(BA)狭窄患者的预后,作者研究了6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50%~99%的病例,其中VA颅内段狭窄31例,BA狭窄28例,大脑后动脉(PCA)狭窄6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狭窄3例。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9.
<正>主动脉瓣狭窄是美国发病率第二位的瓣膜疾病,发生在大约4%的75岁以上老年人中[1],造成进行性压力负荷增加直至引起威胁生命的并发症[2]。外科瓣膜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有效减轻了血流动力学负担和改善症状及患者生存率。主动脉瓣置换的指征主要依据于症状,晕厥、心绞痛、呼吸困难等。但是患者报告的症状可能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外科低危重度症状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不能改善成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远期预后[LiebermanEB,BashoreTM,HermillerJB,etal.JAmCollCardiol,1995,26:1522(英文)]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作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方法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并推荐一种新器械即改良的背咬式 Kerrison 咬骨钳,用以治疗主动脉瓣下肥厚性狭窄。其尖突可使器械准确、有效地安放在肥厚肌肉嵴的下面,切除相应的梗阻组织。尽管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已有25年历史,但是迄今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大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这些患者常为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极高,高或中等风险人群。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旨在探讨评估TAVR在低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该前瞻性,多中心,非盲法试验,共计从11个中心招募200例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狭窄的低风险患者,对其行TAVR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率。研究者运用逆概率加权校对将试验结果与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数据  相似文献   

14.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所致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不能照搬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给内科医生在药物选择上带来困难。药物治疗不能改变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机械性梗阻,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选择,已在主动脉瓣狭窄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8-09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年龄70岁)钙化性主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组(TAVI组,12例)、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组(SAVR组,37例)、药物治疗组(保守组,33例),比较3组术后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功能的改善及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结果:①TAVI组、SAVR组术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低于TAVI组、SAVR组,Ⅲ级所占比例高于TAVI组、SAVR组,Ⅳ级所占比例高于S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保守组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但TAVI组与SAV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AVI组再住院率低于SAVR组(P0.05),保守组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均高于TAVI组(P0.05),其再住院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④保守组病死率高于TAVI组、SAVR组(P0.05)。结论:TAVI、SAVR治疗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疗效相近,均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TAVI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基底动脉狭窄组)和症状性大脑前循环狭窄患者(前循环狭窄组)各80例,比较2组性别、血压等危险因素。另按血管狭窄程度、病情有无进展、出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分别分为狭窄率<70%的轻中度狭窄组43例和狭窄率70%~100%的重度狭窄组37例,进展组34例和未进展组46例,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预后。结果与前循环狭窄组比较,基底动脉狭窄组男性(75.0%vs 57.5%)、高血压(80.0%vs 66.3%)明显升高(P<0.01)。重度狭窄组既往脑梗死及吸烟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及吸烟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入院前驱症状与病情是否进展有关(P<0.01)。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男性及高血压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及既往脑梗死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有前驱症状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小,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21例,通过血管影像学检查评估颈动脉,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组44例,中度狭窄组43例和轻度或无狭窄组33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或无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病死率、神经功能恶化和不良转归比例更大,住院时间更长(P<0.05,P<0.01)。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OR=2.564,95%CI:0.46914.009),神经功能恶化(OR=2.037,95%CI:0.74214.009),神经功能恶化(OR=2.037,95%CI:0.7425.922)、不良转归更严重(OR=2.347,95%CI:0.9885.922)、不良转归更严重(OR=2.347,95%CI:0.9885.577)和住院时间延长(OR=7.000,95%CI:2.6625.577)和住院时间延长(OR=7.000,95%CI:2.66218.409)。结论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针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应尽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收集我院住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高龄患者226例,分为药物组、PBAV、TAVR和SAVR,随访观察全因死亡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8.9±3.1岁,四组死亡率为46.6%、44.4%、7.2%、6.5%。TAVR、SAVR较药物组死亡率减低(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65,95%CI:1.056-3.471)、EF(OR=-0.036,95%CI:0.945-0.984)、合并二/三尖瓣病(OR=0.742,95%CI:1.104-3.991)是1年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EF、合并二/三尖瓣病是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年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换瓣手术较药物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的纤维性增生,引起神经系统进行性损害,临床常见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麻痹。对一些病因不明确的增生性硬脑膜炎,称之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可以引起整个颅内硬脑膜弥散性或局灶性损害,通常影响到大脑镰、小脑幕、鞍旁和海绵窦。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与颅底脑膜瘤相似,大脑表面的局灶性硬脑膜增生少见,诊断上需要排除其他已知的可以引起硬脑膜增生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龄(年龄≥75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至2015-01-01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年龄≥75岁且诊断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43例(57.7%),平均年龄为(79.1±3.5)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12)、中度狭窄组(n=83)和重度狭窄组(n=226)。随访1年观察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终点。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死亡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1例患者随访1年的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2.3%(94例)和19.7%(83例)。三组间1年全因死亡率及心原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变[比值比(OR)=2.31,95%可信区间(CI):1.215~4.39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66,95%CI:0.942~0.991)、不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OR=2.022,95%CI:1.140~3.586)是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157,95%CI:1.213~3.836)、LVEF(OR=0.975,95%CI:0.950~1.000)、不同NT-proBNP水平(OR=2.786,95%CI:1.449~5.356)、血磷(OR=5.755,95%CI:1.462~22.657)是1年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狭窄组的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3.6%、57.1%、7.3%、6.45%。TAVR、SAVR较药物治疗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001),TAVR与SAVR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同程度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率随狭窄程度的加剧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死亡率与狭窄程度无关。外周血管病变和血磷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较药物治疗效果更佳,TAVR与SAVR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