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对重庆市太阳能资源进行实际测试与分析对比;并采用PVsyst软件对单、多晶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比功率发电量进行模拟;将光伏发电与常规发电技术对比,计算光伏发电成本与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比功率发电量大于单、多晶硅的比功率发电量,光伏发电成本约为常规发电技术的2~3倍。  相似文献   

2.
俞晟  罗刚 《建筑电气》2014,(11):38-43
通过 RETScreen4软件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比,简要介绍光伏组件倾角、方位角、阴影和污物等因素对并网光伏系统发电量的影响,得出结论:光伏组件倾角对发电量的影响远大于方位角的影响;应结合场地条件合理选择组件安装方位角和倾角;尽量避免周围建筑和设施对组件的遮挡。  相似文献   

3.
施海鸥 《建筑电气》2022,41(1):45-51
以某大型公共建筑屋面彩色玻璃幕墙薄膜光伏发电系统为例,阐述由5种渐变颜色光伏组件构成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解析多颜色光伏组件串并联的计算、校验方法,测算系统发电量及进行节能分析、使用的安全性等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打工艺将光伏组件与装配式混凝土一体化成型,并对制备的预制混凝土光伏墙板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伏背板材料能满足耐碱和拉拔性能要求,光伏板能够与混凝土固定粘接且不被腐蚀;光伏组件发电时,自身温升受天气影响较大,同时受混凝土蓄热的不利影响,光伏墙板1年间的最高测试温度为60.4℃,通过PVsyst软件模拟,得到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应下降8%,基本不影响正常使用;应用于立面的光伏墙板在实际发电时受太阳高度角和有效辐照量的影响,光伏组件的单位面积发电量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增幅约37%。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支架型光伏发电项目合理调整组件前后间距进行了初探,结合中翔置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支架型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对业内计算组件间距的公式和计算机日照模拟图示阴影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合理组件间距的计算方法,达到最大装机量与最大发电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江恩  孙杰  冯博  麦耀华 《建筑节能》2014,(4):35-38,67
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应用方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实现光伏组件和建筑的美观、可靠和低成本的结合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在一个获得财政部和住建部“光伏建筑一体化”资金资助的项目中实验了不同的BIPV组件安装方式,包括隐框光伏幕墙、彩钢瓦屋顶夹具安装、彩钢瓦屋顶黏接安装方式,其中采用粘贴的方式在彩钢瓦屋顶安装双玻组件为我们独创的施工方法,具有快捷、质轻、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等特点,而且不需要在彩钢瓦上打孔,避免漏水隐患。发电量结果表明,在干燥、多粉尘的季节,在立面安装的光伏组件的单位装机容量的发电量也可能大大高于安装于斜面屋顶的组件,说明光伏玻璃幕墙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
刘朝永 《建筑电气》2014,(11):34-37
介绍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分类,以及光伏组件串联个数、光伏组件并联个数及光伏系统发电量等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外观、结构、管线布置及系统运行管理等探讨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步骤及重点。  相似文献   

8.
围绕光伏组件选择、光伏组件应满足的建筑规范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共三个方面对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表明,可用于建筑的光伏组件类型较多,并且可以借助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对建筑用组件进行模拟设计以提升发电量,但在实际应用中所依据的相关标准体系仍有待于完善,依赖于补贴的光伏组件应用于建筑带来的综合成本提高成为制约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障碍之一。对于如何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中的计算方法,确定光伏组件不同安装倾角下方阵间距,并利用PVsyst软件建模,对光伏系统进行仿真,得出光伏组件在不同安装倾角下光伏系统发电量;由《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NB/T 10394—2020中的方法计算出项目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LCOE最小,则对应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最适合该项目。  相似文献   

10.
将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某集装箱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NSYS软件建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能系统仿真模型,以多个关键参数(光伏光热组件倾角、光伏光热组件方位角、蓄热水箱容积、集热循环泵额定质量流量、热源循环泵额定质量流量、供暖循环泵额定质量流量)为优化变量,以光伏光热组件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Coordinate Search算法对各优化变量进行优化,评价优化结果。优化没有导致室内温度的大幅波动,且满足要求。光伏光热组件发电量由优化前的2 875 kW·h,增至优化后的3 115 kW·h,发电量提高8.35%。优化前后,光伏光热组件发电量均可满足系统自用需求,不需要外界供电。系统热电综合性能系数由优化前的13.51%,增至13.91%。光伏光热组件光电转换率由优化前的27.03%,增至28.32%。系统标准煤替代量由优化前的640.7 kg,增至优化后的793.7 kg。二氧化碳减排量由优化前的1 582.5 kg,增至优化后的1 960.4 kg,减排量提高23.88%。  相似文献   

11.
市面上同时流行HJT、TOPCon、PERC等类型光伏组件,目前已有试验室STC下不同工艺条件下光伏组件的发电情况数据,但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户外实际发电表现尚无实际验证,同时工信部对晶硅组件有着户外实际运行情况下的衰减率要求。本文设计了两组试验以验证不同工艺光伏组件的发电情况,进行对比和衰减率判定。结果显示,HJT组件要比N-TOPCon、P-TOPCon更优异,晶硅的衰减情况均满足工信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空双玻璃光伏组件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空双玻璃光伏组件是一种新型双玻璃光伏组件,它不仅能产生电能而且还具有中空玻璃的建筑性能.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研究了中空双玻璃光伏组件的热性能,得出了中空双玻璃光伏组件的隔热性、温度分布、发电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新春伊始,全国建筑业企业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与实施办法已颁布,这对于期待应对特级资质考评,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建筑业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联盟论坛》栏目在新的一年,将继续跟踪IT实践者的讨论话题与内容,从中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与观点,记录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亦庄水厂项目工程特点和对现有光伏系统的分析对比,最终选择了并网型发电形式和薄膜型光伏组件。详细阐述了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和并网点的电气设计,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的防腐、结构设计和电气设备的选型、监测的安全保障措施。该系统2018年实际发电量为80. 31×10~4kW·h,综合光伏发电系统衰减速率和实际运行经验等因素进行了能效分析预测,本次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约为58. 75×10~4kW·h,年均CO_2减排量约为478. 22 t,年均SO_2减排量约为6. 53 t,年均NO_x减排量约为6. 81 t。证明了光伏发电系统在大型水厂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杭州科技馆光伏屋面一体化的主要设计内容。将屋面光伏系统目标容量定为100kW,选用180W的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介绍了组件布置方式,并通过试验测试了组件力学性能、发电效率、水密性等;阐述了支架布置和连接方式,并建模分析了其在荷载工况作用下的杆件内力和变形情况;对光伏系统的逆变器配置、光伏阵列设计、光伏汇流设计和相关配电设备配置等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侧低压并网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钟颖颖  束建  朱恺  潘小雷 《电瓷避雷器》2012,(2):100-104,110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发电产业,如何进行光伏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是个新挑战.而光伏发电站一般布置在开阔平坦的滩涂或开阔的屋顶上,作为至高点,极易发生雷击事件,特别在雷电高发地区;一旦发生雷击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方阵、逆变器、变压器等高灵敏设备的运行,电站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供电服务等.因此,迫切...  相似文献   

17.
曹勋 《建筑节能》2016,(9):34-37
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受温度影响较大,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会严重影响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热能可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同时亦可产生热水。充分运用热管导热技术,自主设计了热管型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组件、太阳能光热系统。该系统运行两年来,年均产电2.37万k W·h,年产45℃以上热水2 000 t,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The performance of a photovoltaic (PV) module varies with the change in its internal parameters, namely, series resistance, shunt resistance and ideality factor. They vary due t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volved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used to fabricate the PV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to be as close to the ideal case, a model of the PV system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arious paramet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a PV module which occur due to the change in its parameters. One-diode model of a PV cell has been used to plot current–voltage and power–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a 37-Wp solar module.  相似文献   

19.
广东富华机械城30MWp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设计安装122474块245 Wp 多晶硅光伏组件,安装总容量为30006 kWp。介绍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组件安装方式、接入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技术措施,发电量评估及环境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determination of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novel building components requires that the tests are conducted in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It is usually difficult to do this when the components are located in a full-scale building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the experiments. Test cells allow the components to be tested in realistic, but controlled, conditions. High-quality outdoor experiments and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method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key parameters that quantify performance. This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standardised metrics that characterise the building component of interest, whether it is a passive solar component such as a ventilated window, or an active component such as a hybrid photovoltaic mod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