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纯钛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永久性植入物之一。然而,微生物引起的相关感染会引起钛植入物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严重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风险。钛植入物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包括细菌菌落的黏附、重塑及成熟)是造成感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对钛植入物表面进行改性来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方法已成为骨科和牙种植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细菌在植入物表面黏附和成熟的过程,然后对纯钛及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方式及其抗菌机制作一综述,并结合临床抗感染方法中仍存在的问题,展望钛植入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钛基金属是骨科常用内植物材料,通过对其表面改性或修饰是预防内植物感染的关键。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钛金属表面构建TiO2纳米管的结构,具有比表面积高和多孔结构特点,作为吸附药物载体,可复合重金属离子、抗生素、抗菌肽类发挥抗菌作用。本文就近年来TiO2纳米管涂层生物性能及作为抗菌药物或生长因子载体在骨科钛内植物表面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科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常采用抗细菌初始黏附、表面主动抗菌和促进骨整合等表面修饰技术使植入物具备抗感染特性,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文章就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机制、特点以及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新型抗感染植入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骨科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常采用抗细菌初始黏附、表面主动抗菌和促进骨整合等表面修饰技术使植入物具备抗感染特性,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文章就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机制、特点以及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新型抗感染植入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骨科植入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寻求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方法调查骨科植入患者的资料。结果:骨科植入物术后医院感染率为0.21%,例次感染率为1.23%,发生感染的与围手术期护理相关因素有:手术持续时间〉4小时,接台手术,感染培养所得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大亮 《吉林医学》2012,33(35):7638-7639
目的:探讨人工骨植入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13例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其中男10例,女3例,于伤后7~14 d,行经外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人工骨填充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13例病例中,12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例患者经换药、预防感染、消肿以及局部理疗等治疗后,伤口愈合。Maryland评分,优良率达84.6%。手术前后Bohler角、跟骨宽度及轴位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骨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7年收治的51例胫腓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骨科常见内外固定及重组合异种骨的植入,早期预防感染,尽力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本组病人除2例因骨折粉碎严重致术后骨不连而行二次手术外,余49例均在5个月至1年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2例骨不连患者也在二次手术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加重组合异种骨植入后6个月愈合。  相似文献   

8.
贺永祥  谢斌 《吉林医学》2014,(2):326-327
目的:对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患者200例,均进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依据预后情况进行分组,愈合组100例,术后愈合良好没有发生骨不连情况;骨不连组患者100例,对骨不连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愈合组原位二次骨折发生率、平均年龄、骨缺失比例、术后过早负重率均显著优越于骨不连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后愈合出院。结论: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因素为二次骨折、高龄、骨缺失、术后过早负重、重复骨折等,针对上述患者应提高重视和预防骨不连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8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21例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原因与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骨折治疗方法感染、内固定植入物以及功能锻炼有关。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原因有多方面,加强预防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保证骨折的正常愈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骨科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由于骨科手术常需要在患者体内放置人工植入物,它们作为一种异物留在体内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生。而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以及组织修复愈合能力较差,一旦发生感染,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探讨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8年1—12月对103例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患儿134例。所有病例均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X线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手术切口长度平均2.15 cm,平均手术时间为50 min。13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1~3年),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术后平均6个月取出内固定。有2例患儿出现钉尾带来的软组织激惹及滑囊形成,取出内固定后消失。末次随访时患侧肢体长度较健侧平均过度生长0.75 cm,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功能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5例患儿前臂旋转功能较健侧轻度受限,未见成角畸形。结论对完全移位的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预后好,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AO微型钛板螺钉治疗不稳定型掌指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掌指关节周围骨折应用AO微型钛板螺钉治疗的患者3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的30例患者均获得了为期3~6个月的随访,且伤口愈合情况良好,通过术后进行的X线扫描显示,30例42处不稳定掌骨骨折的患者骨折部位全部复位,且无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现象发生,与健侧手指相比活动无明显差异。根据TAF评分标准评价30例不稳定掌骨骨折的患者中评价为优的有18例、评价为良的有10例、评价为差的有2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不稳定型掌指关节周围骨折应用AO微型钛板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梁浩标  张懿  刘亮洪  李贺年  谭志峰 《吉林医学》2010,31(17):2570-257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四肢陈旧性骨折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为100~1000ml,平均507.7ml;术中输血量平均为:2.46U,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16.4个月;12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仍在随访中;愈合时间为:3.5~10个月,平均7.3个月;经功能训练,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式和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增加骨端接触面,以保证术后良好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85-188
许多实验证明,纯钛种植体可以获得有效的牙龈封闭即生物学宽度,牙龈与纯钛种植体以半桥粒的方式连接,这为植体抵御口腔细菌侵袭提供了初期保护屏障。但陶瓷种植体应用于临床之后,除了需要致力于植体与骨结合和植体本身强度韧度等性能外,植体与牙龈的结合关乎着植体的远期使用寿命,同样应被更多学者所关注。希望找出一种既能与牙槽骨结合,又能与牙龈组织结合的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本文旨在总结世界范围内对于陶瓷植体与软组织结合的研究情况,从而理清陶瓷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人路治疗三踝骨折6例,男、女各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0±1.6)岁;左侧2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1例.骨折类型根据AO分型,44-A3.2型1例,44-A3.3型1例,44-B3.2型3例,44-B3.3型1例;根据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2例.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为(90.0±3.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为(6.3±0.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7个月,平均为(12.6±2.1)个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切出及内固定失败,无伤口感染及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为(4.2±0.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的步行功能状态,无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跟腱旁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行保留内固定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3例骨科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行保留内固定下清创、持续冲洗引流及抗感染等治疗。结果:10例感染得到控制、创面愈合,内固定得以保留;随访24个月~36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感染无复发。3例感染未得到控制,取出内固定。结论:通过清创、持续冲洗引流及抗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疗效较好,多可避免2期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及其干预治疗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雯 《医学综述》2011,17(1):94-97
种植牙的成功依赖于种植体周围良好的骨质和足够的骨量,而骨质疏松症作为机体老化过程的表现,骨的质量与数量都发生了蜕变,是影响种植牙成功的风险因素之一。该种状态下种植体骨结合质量及其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骨质疏松症与颌骨的相关关系,骨质疏松及其药物干预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共收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年龄47.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予以内固定取出,同时行病灶清刮、伤口灌洗术,其中2例胫骨骨折患者取出原内固定物后即行植骨加单边外固定支架重新固定,2例股骨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后即予植骨加桥接钢板内固定,3例胫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后予下肢管形石膏托固定,Ⅱ期再行植骨内固定。8例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行静脉抗炎治疗。结果术后1例伤口窦道形成,其余7例患者切口正常愈合。4例予Ⅰ期自体髂骨植骨加固定,术后3例骨折愈合,1例6个月未见骨痂生长,再予植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另4例未Ⅰ期固定者3个月后均未见骨痂生长,再予行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术中未见肉芽样组织及渗出。所有8例患者在植骨固定术后平均22.4个月骨折愈合。结论隐性感染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病灶清刮、伤口灌洗,根据时机植骨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丽  范晓枫  魏娜  王芳  魏乐 《海南医学》2012,23(14):24-25
目的研究碱热处理粗糙钛种植支抗表面对钛种植支抗骨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从界面生物力学角度证实碱热处理钛表面在钛种植支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粗糙表面钛种植支抗与碱热处理粗糙钛种植支抗随机植入兔两侧上颌颌骨内,分别于植入后2周、4周、10周取材,Instron电子拉伸试验机检测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强度。结果碱热处理组骨界面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粗糙组,约高出3倍,且植入2周即已获得超出粗糙组4周所能达到的最大强度。结论碱热处理钛表面所获得的粗糙表面可以大大地提高种植支抗骨结合界面的剪切强度,有助于临床正畸治疗种植支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