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约200人冲击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行政大楼.上万群众围观,整个过程持续近七小时,成为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群体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国内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同,贵州省政府在介入事件处理后,允许媒体进行报道,主动、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使我们看到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景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分析了主流媒介在该事件进程中的角色变化,探究了变化发生的原因,并对主流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应承担的角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于此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若没能妥善处理,极易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6.28瓮安事件"中的舆论进行细致的梳理,总结出舆论传播的特征,并指出舆论引导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张迎辉 《东南传播》2012,(11):62-6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本文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首先在了解我国学者论述的前提下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以"瓮安事件"为例,把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流言传播阶段、事件爆发前的谣言传播与情绪酝酿阶段、事件过程中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以及事件平息后谣言的消散和情绪的消解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模式建构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谣言,历来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伴生物和导火索.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案例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谣言程度公式进行了建构,并结合事件先行类、相互推动类、无中生有类、刻意制造类等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发生及传播特点建构了相应的传播模式,提出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盛楠 《新闻世界》2012,(8):194-196
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代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在很多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深圳5.26交通肇事案”的分析,探讨微博在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今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四伏,频繁发生的危机使得危机传播日益重要。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引导舆论、服务公众的作用,掌握舆论导向成为转危为机的关键。本文试以"山东疫苗事件"为例,从危机爆发的不同阶段中媒体应对与当时的舆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转危为机的范式,给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媒体、公众应对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媒体急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信息传播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终端传播信息.本文就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的新媒体传播模式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和传播策略,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中,现场信息主要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从突发性事件凸现到群体性事件爆发,信息的传播依次经历了传言四起、谣言流串、从舆论转化为行动三个阶段。期间,群体的聚合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的流动亦呈现不同的传播流程,且均受制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及传受双方的心理机制,显示了人际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郭增哲 《新闻战线》2020,(19):106-107
面对疫情,集结、发动、覆盖、引领、服务要环环相扣,通过打响网络传播的主动战,构筑起立体传播矩阵,把握时效,务求实效,主动发声、准确发声、有效发声,彰显主流媒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邱秀聪 《新闻世界》2011,(8):289-290
突发性公共事件可能会造成社会危害或是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政府必须建立预警体系,尽最大可能防止事件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政府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向群众通报事件进展,在群众监督下进行公开透明的调查处理,还原事件真相,正确处置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形象,实现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增多,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6年,仅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增加到了90000起;2007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4.
韩业庭 《青年记者》2009,(16):25-26
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永隆大酒店厨师涂远高非正常死亡,引发了一起群体性公共危机,这一危机被外界称为“石首事件”。这场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于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真相、消除误解所致。政府危机传播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政府危机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突发事件频发,媒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中。媒体的积极介入,推动了政府信息的公开。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始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这些措施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及时发布信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工作规范。媒体介入政府信息公开有效促进政府透明高效,推进政策改良,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安佳 《新闻传播》2023,(12):109-111
公共危机与新闻传播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依赖于新闻媒体,在发生公共危机之后如何降低其对社会造成的恐慌效应,达到安抚民众情绪的目的,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相对应调整,重点在于新闻媒体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宣导,展示危机事件的本质以及后续影响,减轻民众恐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本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新闻媒体的处理方式,从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出发,讨论新闻传播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周边传播概念及其丰硕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关注与热议,理论体系扩充完善之际,周边传播相关研究较多呈单向发展趋势。现基于周边传播、国际关系理论范式提出“周边‘逆’传播”这一派生概念,从概念内涵、理论根基、历史底蕴三方面阐释,从“逆”全球化背景、“逆”传播主体视角、“逆”信息流动方向三个方面辨析“周边‘逆’传播”,从研究范围及重点、研究要求及脉络、研究理论延展及传播三个方面论述“周边‘逆’传播”理论体系建设方式。同时,借助国内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析了“周边‘逆’传播”的应用形式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晔 《新闻世界》2012,(4):92-93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不当往往成为事件引发的导火索。本文以邓玉娇事件为例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政府信息传播不当诱发的受众心理负效应,探索政府机构在处理类似事件中应该遵循的传播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事件必然会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努力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首先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主要特征,以及新闻传播所具备的特点,最后阐述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速度的提高,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风险在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对环境的治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其中以环境群体性事件而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针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以及所呈现的危机新特征,地方政府从危机传播策略的选择上应该关注不同阶段的传播重点,并依据环境群体性事件主要矛盾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来决定相应的危机传播的策略方式,提出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不同阶段应对危机的有效传播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