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知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探讨有关知识生态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包括知识生态学的含义、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其次给出本文研究的内容,认为知识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特别是生态哲学、人类生态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探讨知识与环境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知识工作者、知识型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由此重点研究:知识工作者生态学、知识型组织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与它们相互关联的知识环境。最后是知识生态学研究及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于“公众科学”的内涵仍没有共识。为此本文追溯了实践进路和政治进路两种不同内涵的公众科学的源起、内容与影响,并对两种公众科学的形成背景、理论预设、政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阐述了已有研究对于融合两种公众科学进路的尝试。最后,文章提出公众科学是一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知识生产方式,并结合国内公众科学情况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洁 《情报探索》2020,(3):11-15
[目的/意义]根据场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科学引文中知识流动的机理进行分析。[方法/过程]通过物理场中的梯度、散度和旋度3个重要特征参量与知识的势能梯度、扩散和吸收3个性质进行对照比较,论证了知识场的存在。[结果/结论]任何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两个节点之间都存在知识势差,并形成知识场力。在知识场力的作用下,科学知识从高势能向低势能流动。科学引文中的知识流动,主要表现为默会知识流动、群体知识流动和个体知识流动。知识流动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学科分化,产生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引文过程就是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势差是知识流动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4.
知识计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引起了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兴趣。知识计量是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经济计量学、知识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这些学科领域都在知识计量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基因探索(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九讲科学学科 什么是科学学科?关于科学学科的定义,目前尚不规范.在英语中大都以Subject表示,指学问或知识的一个分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科学学科解释为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等.这些门类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组织性.我们有时把科学学科称为知识器官,是因为它由知识细胞组合而成.本节将介绍科学学科的特性、成熟的判据及其主导、当采和回采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知识溢出是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观点,通过正外部性和要素边际报酬递增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本文首先回顾了经济学中相关分支学科阐释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以及融入新增长理论后推动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其次,概述这些学科对知识溢出效应的代表性测度方法与主要发现;最后,提出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有助于厘清经济学不同分支学科视角下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测度方法与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计量学是以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为对象,运用定量分析和计算技术对社会的知识能力和知识的社会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了推动知识计量学的成熟发展,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最新版CiteSpace 2.1.R16,进行学科领域共现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学科领域共现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学科领域共现图谱清晰地展示了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以及计算机科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知识工程等的核心学科地位。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示了知识计量学的15个重点研究领域,其中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是知识管理与知识域的可视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建立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目前对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的研究正在兴起。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科来源研究和内容体系研究,并分析了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所构建的体系。最后指出构建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并具体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国外以George Pór为代表的知识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知识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生态位等相关概念,总结了哲学、管理学视域下的知识生态理论研究情况。第三,探讨了知识生态学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应用现状。最后,对知识生态学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对Web of Science(SCI,SSCI,AHCI)中收录的1965-2011年3142篇知识发现研究论文和其所包含的8569篇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分别对相关论文的时间、学科、机构、国别、主流研究领域以及经典著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外知识发现研究围绕着决策树、关联规则、神经网络三大主要领域,以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运筹学与管理学、化学等学科为主要载体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增长趋势明显,其中美国、中国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的学科交叉知识发现模型。构建了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模型与学科交叉知识发掘模型,从学科交叉点和新的增长点两个方面来揭示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并通过近10年来情报学与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文献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靠知识生态环境保障运行。该系统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高校教书和育人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由于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环境具有除知识生态系统特征以外的属性和特征,必须对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在应用生态学和仿生学的理论按照高校内部和外部的角度对该系统环境进行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信息科学作为生态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是人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该文在讨论生态信息科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生态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和生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问题 ,还分析指出了发展生态信息科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生态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 ,我们从生态信息科学的机理、技术和应用等 3方面进行了初步阐述 ,进一步讨论了生态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传播等生态信息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玉浩  姜红  陈晨 《情报杂志》2022,41(2):95-103
[研究目的]由竞合生态视角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情报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体系,分析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明晰技术标准情报知识服务的价值实现路径,为推进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研究方法]在阐述技术标准情报知识服务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得到技术标准情报与知识服务的关系模型,由此明晰技术标准情报的知识服务逻辑。结合生态学思想分析竞合生态关系的形成基础与组成要素,论证在技术标准情报知识服务分析中引入竞合生态关系的合理性,基于此对技术标准情报知识服务中的竞合生态关系展开探讨。[研究结论]在技术标准情报知识服务中,企业间的竞合生态关系涵盖完全重叠型、包裹型、部分重叠型和相互独立型等生态位关系,从中衍生出捕食、抑制性竞争和互利共生三种模式,并呈现孤立型、伙伴型、配合型和争斗型的周期性演化规律,据此提出相应的竞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工具,对情报学与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近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学科交叉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引用关系的作者网络与文献网络并深入探讨两个学科研究的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系统视角基于系统论思想提出信息生态及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了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组织要素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给出了知识种群具有的演化、分布、互动及竞争的重要生态特征,并提出4种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借用网络动力学理论,对信息生态环境下知识组织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Abstract:
From the ecosystem point of view and based on the ideology of the theory of syste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ecology and enterprise information ecosystem,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eco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gives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population such as evolution,distribution,interaction and competition,and gives 4 basic assumptions. On this basis,the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the information ecoloy environment by the use of the theory of network dynamics.  相似文献   

17.
张浩  洪琼 《现代情报》2016,36(1):35-39
知识创新是构筑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在以知识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对协同创新主体间知识创新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借鉴环境生态理论,在知识创新生态环境的视域下,考虑从知识生命周期演化的视角来分析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创新活动,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组织协同知识创新演化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验证,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协同创新主体间知识创新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天颖  程聪 《科研管理》2012,33(2):130-138
高效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企业知识具有散落分布性、嵌入依附性、动态继承性和增量积累性等四方面生态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在该模型中,知识个体、知识种群与知识群落间知识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企业知识链与知识网。其中,个体知识转移强调员工自身知识的迁移与完善,种群知识转移侧重团队知识的整合与创造,而群落知识转移则关注企业知识应用的整体效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在转移过程中还呈现出一些超生态学特征。最后,文章结合思科公司知识转移的案例,提出了促进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知识转移效率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江  欧细凡  孙刚 《科研管理》2021,42(12):65-71
   以1997—2017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设计科学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并结合VOSviewer 和CiteSpace V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设计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进而探测了设计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布、研究热点和动态前沿,建构出设计科学知识图谱。研究表明:(1)我国设计科学研究文献数不断上升,西北工业大学发文量领先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概念设计、产品设计、人机交互、创新设计等关键词在设计学中出现频次最高;(2)设计科学研究的六个热点领域是设计理论与方法、概念设计、情感设计、智能设计、交互设计和人机工程;(3)设计科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研究意识觉醒期、研究奠基期、研究拓展期及研究纵深期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阮光册  夏磊 《情报科学》2020,38(12):152-157
【Purpose/significance】In science research, the Interdisciplina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The recogni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opics can reveal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is the basis for promot⁃ ing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Method/process】This paper combines cluster analysis, LDA model, co-occurrence topic knowledge network and other methods to discover and reveal the top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the social networks of these topics in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In the experiment, this paper selected 56 CSSCI journal papers in 2017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for cross-topic identification and knowledge network construction.【Result/conclu⁃ sion】By comparing with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method, this paper has a better research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