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心理急救是灾难反应组织性行为的一部分,由心理健康和灾难回应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急救是由经验引导的,帮助小孩、青年、成年人和家庭克服灾难所带来的心理恐慌的标准手段。需要接受心理急救者是经历了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以及为其提供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心理急救的目的在于减轻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增强生还者短期和长期功能性适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MP)患者疼痛心理弹性和疼痛灾难化的现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164例老年CMP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疼痛程度和疼痛干扰、疼痛心理弹性、疼痛灾难化。分析疼痛心理弹性和疼痛灾难化的关系。结果 患者疼痛心理弹性总分为(33.13±9.13)分,疼痛灾难化总分为(26.02±10.11)分,疼痛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疼痛灾难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患慢性病数量、疼痛干扰、疼痛心理弹性是老年CMP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P<0.05),疼痛心理弹性能独立解释其变异的17.6%。结论 老年CMP患者疼痛心理弹性与疼痛灾难化呈负相关性,是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患者疼痛心理弹性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疼痛灾难程度。  相似文献   

3.
浅谈灾难性护理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现代急救灾害医学的建立和发展,灾害护理学已成为救援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护理人员应提高减轻灾难对人的伤害,系统地对护理人员进行灾难护理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类似地震、空难、海啸等各种大型自然灾害,不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会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尤其对与灾难有牵连的老人陷入心理危机的困扰中,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郑朝晖  赵丽 《内科》2010,5(2):215-216
目的探讨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17例患者均救治成功,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立即停药、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是主要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68例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经验。结果在急救,病情观察和饮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科学护理,可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急救护理和病情观察是关键,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赵晓东,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长期从事内、外科急危重症的急诊救治,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严重创伤、多发伤及休克、毒蛇咬伤等急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全军灾难救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急诊质量与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全国常务委员、全军急诊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医师定期考核急诊医学专业编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肺复苏分会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委员、全军战伤创伤急救与后勤专业委员、北京市急诊医学会委员、北京市急诊医师协会委员等职务。担任全军重大课题、医疗科技成果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急诊医师在线副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临床急诊杂志》、《创伤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人民军医》、《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等多个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相似文献   

8.
正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专业范围包括临床各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救治、急诊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创伤、各种类型休克的救治以及院前急救,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等。心、脑、肺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生命中枢、呼吸支持系统,在维持生命、身体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心、脑、肺血管疾病方面的急诊急救工作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您是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或是从事急诊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如果您有志于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等自然灾难事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它不仅夺去大量人的生命,而且在灾难幸存者的身体和精神上留下严重创伤。灾难发生时的恐怖和紧张场面,以及灾难后遗留的毁灭性破坏势必打破社会及社会环境与人们心理生理之间的平衡,产生应激状况。这种灾难后的应激强度要远远超过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各方面的刺激损害机体的适应机制,导致病理变化,引起多种疾病。本文主要对地震灾害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多发性创伤的院外急救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宽城县中医院救治的8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外急救资料.结果 院外急救8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中,死亡5例,创伤院外急救成功率为91.13%(79/84).结论 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创伤急救的开始,做好现场的抢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护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专业范围包括临床各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救治、急诊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创伤、各种类型休克的救治以及院前急救,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等。心、脑、肺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生命中枢、呼吸支持系统,在维持生命、身体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心、脑、肺血管疾病方面的急诊急救工作也是急诊医学的  相似文献   

12.
正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专业范围包括临床各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救治、急诊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创伤、各种类型休克的救治以及院前急救,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等。心、脑、肺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生命中枢、呼吸支持系统,在维持生命、身体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心、脑、肺血管疾病方面的急诊急救工作也是急诊医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专业范围包括临床各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救治、急诊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创伤、各种类型休克的救治以及院前急救,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等。心、脑、肺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生命中枢、呼吸支持系统,在维持生命、身体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心、脑、肺血管疾病方面的急诊急救工作也是急诊医学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80例行胰岛素、氯化钠、葡萄糖等急救治疗,同时辅助监测血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急救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血糖水平降低到(9±2.14)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5%。结论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行急救方法和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收治的2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纠正酮症酸中毒以及心理、饮食方面的护理,总结急救和护理体会。结果及时治疗和护理的患者,24例患者中,死亡1例,总成功率为95.83%。结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给予其细致的护理和观察,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患和家庭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医药资讯     
高血糖与低血糖结伴很常见 低血糖是种灾难,可导致不适甚至危及生命,这可绝不仅仅只对那些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近期一项研究统计了超过9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有11%的人曾在最近1年间经历过严重低血糖导致的昏迷或急救,这其中以糖化血红蛋白〈6%和〉9%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诊科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急救以及护理措施,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130例心搏骤停患者,对其采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加强生命体征监护等措施,对其进行急救,并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130例心搏骤停患者中抢救成功115例,成功率为88.5%。结论加强对心搏骤停的急诊患者的急救,并在急救成功后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机会。但是在急救过程中,还需加强急救人员之间的配合,强化其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人体深部静脉血栓,脱落的栓子堵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上,造成患者肺循环障碍.因此,在急性肺栓塞急救中,快速诊断,严密监护,快捷有效治疗及抢救护理,医护患之间有效配合,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国内外关于重大灾害后老年人心理应激的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关心的问题是:(1)灾难后老年人的各类心理应激与人群中其他年龄段人群是否有差异?在资源与优势、康复倾向、生命与财产损失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针对老年人群的(特别是表现出长期倾向的)灾后心理障碍预防与应对措施.(3)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研究技术与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需要与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9年7月12日召开的"第14届中国远程心脏监护技术学术会议暨第9届心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学术论坛"上,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顾菊康教授认为远程心电和心脏监护技术,目前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医学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受到广泛重视,并在临床、急救、预防、保健、运动和康复医学以及灾难救助、宇航远洋等各个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顾教授指出,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