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HC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及板形的控制和调节。武钢冷轧薄板厂通过在板形识别、信号处理、板形评价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开展工作,最终形成了板形控制目标曲线,基本实现了板形闭环控制,使板形质量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热连轧机的板形控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先进的板形控制系统是保证板带综合质量的前提。文章针对热轧板带的生产特点,主要介绍了板形控制系统中的板形控制技术,即板形检测技术、板形调控手段和板形控制模型。板形检测技术主要介绍基于辐射吸收测量的非接触式凸度仪和基于激光三角法的非接触式平坦度检测仪。板形调控手段主要介绍液压弯辊技术、液压窜辊技术和层流冷却技术。板形控制模型主要介绍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系统的系统模型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新型板形测控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技术,发现轧机板形刚度系数和引用轧件板形刚度系数,可得到新型板形测控模型。新型板形差分方程可应用于板形最佳设定控制,热凸度和磨损凸度模型参数自适应、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冷轧带钢生产中板形辊不可避免的位置偏差问题,分析了分段接触式板形辊水平度和平行度误差对板形检测的影响;根据板形辊包角沿辊身轴向线性变化的规律,建立了板形辊位置补偿模型.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带钢张应力分布,从而获得了准确的板形,解决了板形辊位置偏差导致的板形检测失真问题;将板形辊位置补偿模型应用于某单机架六辊轧机,通过...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等级冷轧薄板的板形质量控制问题,本文在对六辊可逆轧机的设备组成、板形控制原理等进行分析基础上,对目标板形曲线制定、板形控制策略和板形反馈控制数学模型等进行了充分研究,并编制了六辊可逆轧机板形闭环反馈的二级系统监控软件,软件应用效果良好,同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轧机的板形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带材板形的在线表征和评价方法无法反映整体板形分布情况及每个区域的板形细节和变化趋势,不利于生产中对控制系统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和后续的生产数据分析。为了提高在线板形表征的准确性,引入抛物线调配曲线法将带材宽度方向上板形测量值进行插值拟合,建立扩充后的板形数据与颜色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结合实际板形缺陷在整个带材宽度方向上的分布状况给出冷轧带材板形云图的绘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板形云图绘制控件并将其集成到1450 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板形控制系统中,应用结果表明板形在线云图监控系统绘制的板形云图可以反映整卷带材任意区域的板形分布细节及其变化趋势,实现对带材板形质量的在线精细监控。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板形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冷轧带钢生产中板形控制的要求 ,提出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板形模式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根据不同轧机的板形控制模式决定板形模式方程 ,板形识别精度高。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板形控制模型作为板形控制的核心,长期以来一直被外方所垄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形控制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板形控制模型的开发背景和过程,并分别阐述板形控制模型中板形设定计算模型和动态板形控制模型的功能构成及算法实现。在经历了系统设计、程序编写、离线调试、在线调试后,板形模型首先在鞍钢1700ASP投入稳定运行,后又推广到国内多条热连轧线,板形控制精度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冷轧带钢边部板形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考虑带钢轧制前后横向厚差、横向位移、跑偏和覆盖率因素,设计了新的板形检测系统。根据板形辊长度、带钢宽度确定宽、窄通道的数量,对带钢边部板形进行必要的精细检测和误差补偿,避免出现较大的在线板形检测误差,使在线检测信号与实际板形状态一致。在板形测控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带钢的横向厚差和横向位移,然后利用板形辊获得实测板形信号并实施必要的误差补偿,最后利用模式识别、目标曲线和控制模型实现板形闭环控制。实例表明,带钢边部覆盖率和跑偏量对板形检测精度、识别效果影响很大,且轧制前后带钢横向厚差变化与板形关系基本对应,提高带钢边部板形测控精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轧后带钢的整体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由于板带材是钢铁行业的主干产品,板形控制是板带轧机的关键技术,平整是提高板形精度的重要手段,平整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成品板带材的板形质量。利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对DSR平整机各板形控制机构的板形调控功效进行了研究。计算了不同宽度下弯辊力及各压块力的板形调控功效曲线,为DSR技术的在线控制和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保元汤提取物对“阳虚”小鼠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 用氢化可的松制备“阳虚”模型;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C 3b 受体的检测分别用MTT 法和YC 花环形成实验;T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用M TT 掺入法。结果 保元汤提取物给“阳虚”小鼠灌胃给药二周后, 观察其免疫药理作用, 结果发现, 两个剂量组皆能阻止“阳虚” 小鼠体重、WBC、胸腺重和胸腺指数, 以及脾重和脾指数的降低, 尤以大剂量组(IDA 组)明显。并且具有恢复其T 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率和YC 花环形成率的作用。结论 保元汤提取物具有拮抗“阳虚”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彬 《铸造技术》2000,(6):35-38
我国的铸造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经历了购买、自力更生研制、引进与开发创新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铸造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和水平;指出在发展我国的铸造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意义及差距的同时,就21世纪我国的铸造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在防腐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霞  侯丽  张代雄  周雯洁  古月 《表面技术》2019,48(1):208-215
聚苯胺(PANI)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经掺杂后,具有导电性及电化学性,可作为填料应用于金属防腐领域。但其分子链骨架刚性强、分子间作用力大,不易加工成型,不溶于常规的有机溶剂,当其作为填料应用到防腐涂料中存在溶解性、分散性差且与金属基底附着力不强等缺点,如能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性,则可解决上述问题。简要探讨了溶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模板聚合法以及电化学聚合法等PANI的制备方法,并针对PANI在防腐涂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PANI的质子酸掺杂改性及复合改性等不同改性方法,通过掺杂不同的质子酸对PANI进行化学改性,可降低PANI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溶解性、导电性和防腐性能。将不同性能的材料与PANI进行复合改性,改善分子间作用力,能提高其加工性,从而更好的应用于金属的腐蚀防护工作。最后介绍了PANI在腐蚀防护过程中的作用、在防腐蚀涂料中的应用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PANI防腐涂层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稀土钇和钕对挤压ZK60合金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添加稀土Y 1wt%和Nd 1wt%对挤压态ZK60合金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的添加可有效细化ZK60镁合金的挤压态组织,Y、Nd复合添加的细化效果更为显著,平均晶粒直径为2~3μm;稀土Nd的添加使ZK60合金的析出相尺寸增大,复合添加稀土Y、Nd后,ZK60合金中析出相数量增多、尺寸减小且分布均匀;Y、Nd的复合添加可使ZK60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分别提高8.4%与31.2%,这归因于复合添加Y、Nd形成的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及析出相强化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Sol—gel法制备TiO2/PVP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茂平  金燕苹 《金属学报》1999,35(11):1224-1228
以钛酸丁酯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备了TiO2/PVP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XRD、TGA等测试方法分别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材料的结构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薄膜表面非常光滑,粗糙度仅为3-5nm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刘胜营 《贵金属》2004,25(2):39-40
结合生产实践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从炉灰中回收和提纯Pt 、Pd的工艺流程,包括焚烧、溶解、分离、提纯、焙烧等工序。由该流程进行回收,Pt和Pd的回收率均>98.5%,纯度>99.95%。实践证明,该工艺路线简单实用,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Hf和Y对Ni3Al-7.8Cr-4Mo-0.05B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合金在1000和1100℃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并通过XRD分析表面氧化膜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氧化产物的微观组织与成分.结果表明:Hf和Y的加入大大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主要影响在于形成稳定性更好的HfO2.提高氧化膜与基体的粘结力,抑制了硫在氧化皮/基体界面的偏聚、改变氧化膜的形貌与组成、内氧化程度、扩散层深度等.  相似文献   

18.
邹继强 《模具制造》2011,(11):91-96
对现代模具企业生产管理的特征和目标;管理成败的核心";责"、"权"、"利"岗位责任制的制订与实施;企业竞争的焦点——人才;模具车间的现场管理以及"质量"和"创新";现代模具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等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液滴的冻结、积聚往往会对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降低设备的运行功效,甚至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相较于需要借助外力的主动式防除冰技术,超疏水表面优异的拒水性使其能够实现被动式防除冰,且无需消耗外部能量,从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光热超疏水表面结合了主动防除冰和被动防除冰两方面的优势,能在结冰过程的各个时期发挥作用。比如,在结冰前促进液滴的自清除,在结冰时升温表面、延缓成核,在结冰后加速融冰、快速除冰,从而实现节能且高效的固体表面防除冰。概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特性和防除冰机理,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光热材料的光热转化机理,包括基于分子热振动的碳纳米光热材料,基于纳米粒子等离激元效应的光热材料,以及基于电子?空穴对非辐射弛豫的半导体光热材料。总结了常用的提高光热转化效率的思路方法,并对比了各类光热超疏水表面在结冰、防冰、除冰及光热响应等方面的性能。最后,针对光热超疏水材料在制备和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为光热超疏水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sub-zero Celsius treatment and tempering on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retained austenite in bearing steel were assessed by tensile test and DSC.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quenched and tempered treatment, sub-zero Celsius treatment obviously decreas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Moreover,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retained austenite was enhanced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ompressive stresses in retained austenite after sub-zero Celsius treatment and tempering. Meanwhile, the morphology of retained austenite changed from film-like to blocky with austenitiz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nd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film-like retained austeni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locky one. The DS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retained austenite decomposition slightly increased through sub-zero Celsius treatment and tempering. This result may probably be ascribed to partitioning of carbon during tempering.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retained austenite starts to decompose is uncha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