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45例胆道梗阻的CT图片进行分析,其中胆管癌8例、胰头癌13例、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4例、壶腹癌4例、胆结石16例。结果 除显示梗阻端以上胆管扩张外,胆管癌的阻塞端可显示截断或鼠尾状改变:肝门区胆管癌及胆总管胰上段癌可显示梗阻远端未扩张胆管,胰头癌、壶腹癌可见扩张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胰管扩张。肝癌肝门淋巴结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结石可见胆管扩张及胆管内结石影。结论 CT是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梗阻性黄痘287例中原发性肝外胆管癌48例,其中胆囊癌4例(8%)、肝总管癌11例(23%)、胆总管癌12例(25%)、壶腹癌17例(36%)、胆管多部位癌4例(8%)。另外胰头癌浸润胆总管5例。本文探讨了原发性肝外胆管癌的ERCP 表现、鉴别诊断;对比分析了ERCP 与B 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巍  郑起 《河北医学》2005,11(3):195-197
目的:总结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50例临床经ERCP诊断的胆道和胰腺疾病。结果:ERCP检查成功率94%,ERCP对胆管癌、胆总管囊肿和壶服部癌的确诊率均为100%。对胆管结石的确诊率为95%。而B超;CT联合诊断胆管癌为38%;壶服部癌为54%;胆管结石为81%,P<0.05。结论:ERCP对胆管结石、胆管癌和壶服部癌的诊断优于B超和CT。  相似文献   

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5例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进行了分析。成功率为80.00%。检出胆石症25例,胆道感染7例,壶腹癌2例,胆管癌2例和慢性胰腺炎2例。诊断符合率为81.48%,其中胆道梗阻诊断符合率为92.10%。提高插管及显影成功率是关键,按解剖特点灵活调整体位是核心。与B超对比ERCP在肝外胆管结石及壶腹区占位诊断上较优在胆囊结石诊断上优于ERCP,两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的84例,经活检证实为恶性胰腺和胆道疾患的X线表现。在成功的73例检查中,67例确诊为肿瘤(92%);43例胰癌患者检查成功者40例,其中37例发现导管狭窄和闭塞而确诊。41例各种肿瘤,包括原发性胆管癌、壶腹癌、胆囊癌、转移癌、淋巴瘤和肝癌患者中,有33例检查成功,其中30例诊断为肿瘤。本文指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RCP对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胰外科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ERCP 1 003例,对其中175例(17.45%)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而经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镜下可疑乳头或壶腹肿瘤局部活检,确诊后部分病人根治性手术.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动态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并注意结石及占位特征及胆胰管造影剂排空情况,根据ERCP诊断结果采取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结果 175例ERCP检查中,成功率98.29%(172/175).均经ERCP检查确定病因和/或定位诊断.6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切开取石或碎石,其中60例胆总管结石及2例胆道蛔虫症一次取出成功;49例十二指肠乳头、胆管下段炎性狭窄行EST; 33例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0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例胆管癌及胰腺癌、2例胆管良性狭窄及2例硬化性胆管炎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RBD);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5例胆瘘病人经ENBD后痊愈,10例经胆肠吻合术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部分胆胰疾病的诊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诊断的同时加做内镜下治疗是ERCP的突出优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何涌 《华夏医学》2002,15(3):313-314
对比分析了 72例梗阻性黄疸 (包括胆管癌 1 0例 ,胰头癌 1 3例 ,壶腹周围癌 9例 ,胆道结石 40例 )的 ERCP与 B-US表现 ,发现 B- US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 ,尤其对肝内胆管癌及结石诊断效果较好 ,但对中下段和乳头部癌不佳。 ERCP对中下段和乳头部占位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ERCP B超及CT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小江  周丹  余庆祥 《河北医学》2010,16(8):901-902
目的:总结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B超及CT诊断的区别。方法:回顾分析168例临床经ERCP诊断的胆管和胰腺疾病。结果:ERCP对胆管癌、胆总管囊肿和壶腹部癌的确诊率均为100%,ERCP对胆管结石的确诊率为96.9%。而B超协同CT联合诊断胆管癌为33.3%;壶腹部癌57.1%,胆管结石为81.2%。结论:ERCP对胆管结石、胆管癌和壶腹部癌的诊断明显优B超和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J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 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经ERCP治疗的病例(治疗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crotomy,EST)117例,经内镜胆总管支架置入(endoscopicretrobiliarydrainage,ERBD)18例。同期取30例本院外科开腹胆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就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腹痛症状缓解情况及开放饮食天数、总住院天数、人均费用等因素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性ERCP成功率135/138(97.8%),其中单发结石42例,多发结石75例,胆管狭窄14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3例,胰腺分裂症1例,壶腹部占位3例,并发症率6/138(4.35%)。两组术前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痛症状缓解情况及开放饮食天数、总住院天数、人均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ERCP对于胆胰管疾病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并能够替代部分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ERCP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ERCP检查24例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并对其中11例合并梗阻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及时行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治疗。结果:按Todani的分类标准,ERCP检查发现Ⅰ型胆管囊肿14例(58.3%)、Ⅳa型8例(33.3%)、Ⅴ型即Caroli’s病2例(8.3%),其中包括囊肿癌变3例,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J)4例。ERCP对胆管狭窄范围的判断及APBDJ的诊断优于CT及B超。ERCP治疗10例,包括胆管结石4例,胆管狭窄2例,胆管炎2例,囊肿癌变2例。ERCP治疗后1周内病人血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Ⅰ型最为常见,胆管囊肿癌变率高、易合并相关的肝胆系统疾病。ERCP对胆管囊肿及APBDJ的诊断和分类较B超和常规CT检查更为直观、准确。ENBD治疗可迅速缓解梗阻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的症状,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道良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胆道良性疾病患者22例,其中胆道结石15例,胆道狭窄1例,胆道蛔虫6例。对患者采用ERCP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22例,手术成功20例,成功率90.91%,失败2例,失败率9.09%。3例(13.64%)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感染1例,乳头切开口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死亡。结论:ERCP能够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及胆道蛔虫等胆道良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无相关死亡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T管途径介入治疗胆管疾病外科术后胆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12月因胆管疾病接受外科手术并留置T管引流后继发胆管狭窄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5~70岁,平均57.4岁。原发疾病分别为肝门部胆管癌8例,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癌5例。经T管造影证实,12例T管短臂下支开口狭窄或梗阻,5例T管上支和下支均狭窄或梗阻,1例T管上支开口狭窄,1例T管上支开113狭窄和胆管瘘继发胆汁瘤。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经T管途径予以介入治疗。结果6例经T管下支置人多侧孔导管予以胆汁内引流,4例经T管上支置入pigtail导管予以外引流,3例经T管置入球囊导管扩张上、下支狭窄,2例经T管下支置人镍钛合金胆管支架,2例经T管下支置入镍钛合金可回收胆管支架,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联合经T管置入导管行胆汁内转流,1例经T管置入导管引流胆汁瘤并予弹簧圈栓塞胆管瘘。术后胆管梗阻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6个月,2例因肿瘤衰竭死亡;2例患者出现再狭窄,予以再次PTCD引流。结论对于胆管疾病外科术后留置T管再发胆管狭窄的患者,可经T管途径采用置管引流、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介入技术再次治疗,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CP联合MRI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行ERCP与MRI检查,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活检及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45例、胰腺癌20例、胆管癌并梗阻12例、慢性胰腺炎8例、胆道蛔虫感染5例,临床表现为黄疸、反复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结果 ERCP对胆总管结石、胰腺癌、胆管癌并梗阻、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感染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56%、100%、75.00%、87.50%、100%,MRI诊断准确率依次为86.67%、85.00%、75.00%、87.50%、80.00%,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MRI胰胆管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不同。结论 ERCP与MRI对诊断诊断胰胆管疾病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疾病准确率,并可根据影像特点互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