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有正确掌握中药汤剂的特点以及煎煮和服用的方法,才能保证和提高其疗效。本文就患者煎服中药汤剂时常发生的问题,并提出应有的正确认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人们不仅对食品,同时对药品也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于是掀起了使用传统药的热潮,其势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3.
汤剂 ,古代称汤液 ,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剂型之一。他以其组方灵活 ,制作过程快、见效迅速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因此 ,饮片的质量和汤剂的制备方法正确与否对临床疗效有直接的影响 ,不正确的制备方法 ,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现就中药汤剂的制备。应注意的几个环节作如下探讨。1 保证饮片质量在汤剂的制备过程中 ,首先要对饮片质量进行检查 ,要选择无糜烂 ,无柱虫侵袭过质量较好的饮片做制备材料 ,从而保证汤剂的质量和疗效。2 要对饮片进行浸泡由于常用的中药饮片多为干品 ,煎煮时需加水浸泡 ,使植物细胞重新膨胀 ,细胞中的可溶性物质重新溶…  相似文献   

4.
晚期肺癌症状复杂,并发症多,多数患者因放化疗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极差,笔者用中药汤剂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明显缓解了晚期肺癌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1991年5月~1999年5月,我们用自拟清肺凉血化瘀汤治疗痤疮150例,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00例均为门诊病人,采用投硬币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小于20岁38例,21~30岁86例,30岁以上26例.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小于20岁35例,21~30岁87例,30岁以上28例.  相似文献   

6.
7.
浅谈中药汤剂煎煮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药汤剂治疗因素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药物流产又简称药流,是妊娠早期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流产方式,该技术因安全方便、痛苦小、成功率高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药流后阴道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等问题仍未解决。在临床上药流后应用中药汤剂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对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医院求医并诊断为慢性腹泻的患者88例为观察对象,给于中药汤剂治疗,观察记录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治疗后腹泻症状缓解的情况、大便性状和每天大便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20天后,慢性腹泻症状显著改善,痊愈48例,占54.55%;显效24例,占27.27%;有效10例,占11.36%;无效6例,占6.82%.总有效率93.18%.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和非灌肠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临床症状及体征、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UN、SCr及24 h Upro分别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活血方剂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低剂量组(B组)、高剂量组(C组)、糖尿病组(D组),于实验的第6周断头取血,测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取肾组织、胰腺组织测丙二醛(MDA)和谷胱甘酞(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观察肾组织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益肾活血方剂可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血肌酐含量。肾组织和胰腺组织糖尿病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GSH含量、GSH-Px、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益肾活血方剂可提高肾组织、胰腺组织GSH-Px活力及肾组织SOD活力。但对MDA、GSH含量无影响。肾脏的光镜和电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正常组、给药组肾组织的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糖尿病大鼠于第6周出现肾功能的改变,体内存在脂代谢紊乱和过氧化反应增强。益肾活血方剂通过改善脂代谢和抗过氧化反应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中加入中药注射剂后的微粒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EWF—4B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输液中加入中药注射剂后的微粒变化。结果提示:四种中药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有三种不同程度超过了199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建议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产品质量,临床配制加药输液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溶解,以减少微粒进入人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汤剂传统药罐煎法与现代煎药机煎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药罐煎法与现代煎药机煎法的异同.方法:按处方称取双黄连汤及养阴清肺汤各2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症中医各证型与ApoE基因的相关性,为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基因学的依据。方法?收集老年痴呆症患者131例作为观察组、有基础疾病的非老年痴呆症患者100例对照组及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组按中西医标准分型及分类,检测各组人群的ApoE基因型并比较其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共检出E2/E3、E4/E2、E4/E3、E3/E3、E4/E45种基因型;与对照组两两比较,观察组中含E4基因(E4/4+E4/E2+E4/E3)的基因型与E4/E3、E4/E4基因型的检出率较高(P<0.05,P<0.01)。各类型老年痴呆症两两比较,AD(阿尔兹海默病)组含E4基因的基因型检出率较高(P<0.05);AD组与VD(血管性痴呆症)、非老年痴呆症组比较,AD组E4/E4检出率明显升高(P<0.01)。各类老年痴呆症证型间的相互比较,AD组肾虚血瘀证明显多于另两证型(P<0.05);各证型间、各证型与对照组间比较,肾虚血瘀证E4/E4基因型的检出率较高(P<0.05,P<0.01)。结论?ApoE4基因是老年痴呆症的易感因子,与AD发病密切,且含量可能与其危险性成正比;肾虚血瘀是引起AD主要发病机制,E4/E4基因型与肾虚血瘀证型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转化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微生物转化中使用频率高的曲霉菌转化中药材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广泛使用的黑曲霉对人参皂苷、黄山药、槐米中的芦丁、虎杖中的白藜芦醇苷、黄芩等的转化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医案、本草文献中关于中药煎煮的相关内容发现,中药煎煮始于先秦、成于两汉、盛于魏晋隋唐、变革于宋金元、完善于明清,中药煎煮技术有"七要素"——容器、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煎药浓度、煎药次数、特殊煎煮方法;分析古代和当代中药煎煮的规范化进程,比较当代中药煎药机与传统手工煎药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中药煎药机"五参数"——煎药机压力、煎药加水量、煎药机温度、煎药时间、煎药次数。中药煎煮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煎药的"七要素",又要不断提高中药煎药机"五参数"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对"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80例"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予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 ":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改善眩晕症状,并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应用分析比较,优化调剂方法。方法统计并分析本院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调剂出错率、处方数等),并随机抽取180例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及12名在该院从事配药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选择和工作人员选择等方面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在出错率、取药方便程度、药品剂量准确度、卫生、食用方便程度、携带存储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药物浪费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