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工艺中各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废水回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率与温度有关,其最佳染色温度为130 ℃;分散染料微胶囊颗粒大小对染料缓释性能的影响较大,可通过添加少量扩散剂等方式来提高染料的释放速率;分散染料微胶囊无助剂免水洗染色工艺能达到传统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染色效果,其染色残液的色度、COD和BOD值都比常规分散染料染色工艺低得多,可回用于染色、前处理和后整理工序.  相似文献   

2.
分散染料微胶囊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双层造壁的技术,对分散染料进行胶囊化,将制得的分散染料微胶囊,对涤纶进行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改变染色过程中分散染料微胶囊粒径大小与染色浴比、温度和时间,研究其最佳染色工艺;并比较胶囊化染料与未胶囊化染料染色织物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3.
董晓雯  钟毅  杜鹃  罗艳 《印染助剂》2012,29(4):29-31
将C.I.分散蓝56的微胶囊染料与商品染料分别对PLA织物实施无助剂染色及常规助剂染色,比较相应的上染曲线、提升力曲线、匀染性、摩擦牢度及皂洗牢度.结果表明:微胶囊分散染料可在不经还原清洗、更少工艺步骤且无需助剂的条件下对PLA织物染得和商品分散染料常规助剂染色相当的色深,各项色牢度亦相当.故微胶囊分散染料可对生态聚酯类PLA织物实施无助剂清洁染色.  相似文献   

4.
汪媛 《针织工业》2021,(2):52-55
分散染料微胶囊化染色废水可循环利用,染后织物不需要水洗,节约生产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为探索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商品染料C.I.分散红167、纯染料167和微胶囊化分散红167,通过染料在纤维上的半染时间,根据希尔公式得出的经验值推导出各染料在涤纶上的染色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染料微胶囊化并不对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扩散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扩散系数不会发生数量级的变化;对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使染料的半染时间延长,这可能与微胶囊的缓释作用有关;对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并不造成分散染料在性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PTT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散染料微胶囊对PTT织物进行染色,将pH值、染色温度、保温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安排相关染色工艺试验条件。通过考察相应染色样品K/S值和色牢度,得出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最终实现PTT的分散染料微胶囊清洁染色工艺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不同结构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前后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结构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前后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对偶氮、蒽醌、杂环型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前后的上染曲线、提升力、色牢度、移染率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测定染色废水的CODCr值。结果表明:蒽醌型微胶囊分散染料提升力较高,不同染料结构对其他性能无明显影响;分散染料的微胶囊化明显提升了染色织物色牢度,大大降低了染色废水的CODCr值,但对上染曲线,提升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化染料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纪俊玲  汪信 《纺织学报》2006,27(10):112-116
简述了微胶囊化染料外观特征、释放机制和制备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微胶囊化染料在纺织上的应用技术,该技术不仅赋予纺织品新颖、独特的外观和功能,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印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重要的是,采用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可以实现无助剂、免水洗染色。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微胶囊化染料外观特征、释放机制和制备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微胶囊化染料在纺织上的应用技术,该技术不仅赋予纺织品新颖、独特的外观和功能,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印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重要的是采用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可以实现无助剂、免水洗染色.  相似文献   

9.
将偶氮、蒽醌、杂环 3 种结构的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结合分散染料的IOB(无机/有机)值,研究分散染料结构对微胶囊粒径、包覆率、释放性能及释放动力学的影响,旨在探索分散染料微胶囊清洁染色释放性能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分散染料自身物理性能和分子结构对其微胶囊释放性能有较大影响;IOB值较低,水溶性差的分散染料微胶囊平均粒径较大,包覆率较高;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释放阶段,主要受分散染料微胶囊中染料含量的影响,通常IOB值较低,含量较高的样品释放较快;第二阶段的释放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受染料溶解性影响,通常与释放介质IOB值相近,溶解性好的样品释放速率常数较高;第三阶段为释放恒定阶段.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微胶囊化染料的外观特征、释放机制和制备方法,详述了近年来微胶囊化染料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该技术赋予纺织品新颖、独特的外观和功能,有效解决印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采用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可实现无助剂、免水洗染色是其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分散染色工艺改善低聚物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聚物会影响上染过程和染色效果,而PTT为聚酯纤维中低聚物含量最高的纤维。溶剂萃取法提取PTT织物中的低聚物后,采用3只不同结构的商品分散染料及其微胶囊化染料(不同芯壁比)分别对提取过低聚物和未提取低聚物的PTT织物进行染色,并比较上染曲线、提升力曲线、色牢度和匀染性。结果表明,低聚物对分散染料上染PTT纤维的染色速率、提升性能、色牢度、K/S值及匀染性均有不利影响;微胶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散染料的提升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钱红飞  宋心远 《印染》2007,33(13):1-4
在研究分散染料对涤纶/氨纶双组分染色上染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助剂对该染色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助剂的加入对分散染料的上染分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助剂品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某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分散染料对氨纶组分的上染增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能降低分散染料对氨纶组分的上染;聚乙二醇化合物几乎不影响上染分配。  相似文献   

13.
刘越  莫林祥  陈丰 《纺织学报》2019,40(12):63-67
针对涤纶纺织品染色用黑色分散染料拼混各组分配伍性能差,染料提升力低等问题,对筛选的1组中温型拼色分散染料组分的配伍性能及其染色性能进行实验,并对染色样品进行剥色处理以及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中温型单偶氮类分散染料分散紫SE-E、分散橙SE-G以及分散蓝SE-F进行黑色分散染料拼混,三者拼混比例为0.50∶1.85∶0.65时,可获得比商品液黑分散染料更低的明度值和优良的提升力,实现涤纶纺织品深黑色染色效果;染色样品上各染料组分浓度比值与拼混比例基本吻合,表明拼混黑色分散染料组分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和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疏水性纤维染色过程中分散染料吸尽率低及染色助剂消耗大的问题,采用溶剂法对分散染料进行转晶,获得更易分散吸附上染的分散染料晶体,以提高染色效率。分别采用N, N?二甲基甲酰胺和苯对C.I. 分散红73 染料进行转晶,得到不同于原染料晶型的2 种晶型染料,分别是晶型I和晶型II。采用聚合物分散剂对这2种晶型染料进行研磨分散,将得到的不同种晶型染料分散液对超细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分散染料的晶型对染料研磨效率、染料分散液稳定性以及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与未转晶的染料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晶型染料研磨分散到相同粒径大小时,晶型I 染料的研磨效率最高,且此种晶型染料分散液的离心稳定性最好,染色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5.
陈芳云  余逸男  杜鹃  陈水林 《印染》2006,32(20):12-14
分别对高、中、低三种温度类型分散染料,采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双层造壁微胶囊化;并将制得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对仿麂皮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与传统的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进行对比,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的废水吸光度是传统分散染料的1/50,摩擦牢度、变色牢度和沾色牢度两者相当,其耐日晒牢度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卜广玖  王震  陆前进  殷允杰  汪娇 《印染》2020,(4):27-30,34
研究了菲诺CLT型液体分散染料的粒径、扩散性、高低温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分析了液体分散染料的染色上染率、移染性和提升性等应用性能;对比了常规粉状染料和液体分散染料的浸染染色残液。结果表明,CLT型液体分散染料颗粒细致均匀,扩散性、高低温分散性能和存储稳定性优异。三只液体分散染料上染曲线、移染性和提升性相近,染料组合配伍性好。  相似文献   

17.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存在高耗水、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技术难题,以高沸点、非极性的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为染色介质可以实现分散染料在低压条件下对涤纶织物染色。为了研究该体系中发色母体对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文章分别以邻氰基对硝基苯胺、3-氨基-5-硝基苯并异噻唑为重氮组分,N-氰乙基-N-乙酰氧乙基苯胺为偶合组分,合成了分散染料D-1(偶氮结构)和D-2(杂环结构)。选用D-1、D-2和C.I.分散红177在低压无水染色体系中对涤纶织物染色,探究了发色母体及促染剂与染料在染色介质中的溶解度、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促染剂时,以邻氰基对硝基苯胺为重氮组分的D-1的溶解度最低为0.081 g/L,上染率最高为95%;随着促染剂质量分数的增加,D-1的溶解度及上染率变化较小,而D-2和C.I.分散红177的溶解度明显降低,上染率提高15%;发色母体对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无显著影响,且均可达到4级或以上。  相似文献   

18.
细旦涤纶织物高温分散匀染剂SS—97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钱国坻  孙建平 《印染》1998,24(3):13-17
本文着重研究了细旦涤纶织物高温分散匀染剂SS—97的表面特性,以及高温分散性、匀染性、移染性、上染率和染色牢度等染色性能;对不同结构、不同粒径的分散染料以及不同品种织物的适用性,进行了大样试验。试验表明,高温分散匀染剂SS—97能耐高温,对染料有较好的增溶能力和高温分散性;有较强的移染能力,在细旦涤纶织物上具有良好的匀染效果,并有较高的上染率和满意的染色牢度,对不同结构、粒径的染料和不同纤度的纤维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