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两管法测定红细胞溶血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管法测定红细胞溶血率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钟亚玲, 启政,腾飞鹏,陈梅,焦晓阳,李玉芹,杨明清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低渗盐水溶液的抵抗力,它与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有密切关系,对红细胞膜缺陷性疾病,各型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的生成活性及红细胞的平均胞龄和溶血程度通常用~(51)Cr标记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来估价。现已证明,红细胞内的肌酸与红细胞的平均胞龄有关。用双乙酰-α-萘酚反应测定红细胞肌酸已有报道,但该法缺乏特异性,结果常偏高。作者采用肌酸激酶(CK)反应来测定红细胞内的肌酸,作为诊断溶血性疾病的指标。酶法的测定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改良新留样方法时洗涤红细胞的质量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0袋洗涤红细胞用改良新方法和原方法进行留样,比较其质量监测指标是否一致.结果:红细胞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差异有极显著性,血浆蛋白清除率无变化.讨论:改良新留样方法的样本被稀释,所计算出来的红细胞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不能真实反映洗涤红细胞的质量,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作为一种安全操作方法,异体两单位红细胞(2RBC)细胞单采对于献血者和血站都有利。作者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以确定根据红细胞和贮存铁再生情况建议2RBC单采最小间隔为4个月是否合理。研究对象和方法 20名男性每次细胞单采采集2单位RBC。在献血前、献血后4个月检测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反映铁状态的参数。结果 血红蛋白(基线值对第7天的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5.89±0.82和14.08±0.97mg/ml;P<0.001)显著降低,两个月内达到平衡,但铁蛋白明显降低,献血前到献血后第30天由54.2±33.  相似文献   

7.
洗涤红细胞(WRC)因基本去除了血浆及大量的白细胞,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机会极少,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操作实践中发现《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中,关于留取洗涤红细胞检测标本存在几处疑问与不妥,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过滤白细胞造成红细胞溶血的程度。方法:取4℃保存第5天的40袋2U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与白细胞滤器连接进行过滤,留取检测样品,分别于过滤后第0、7、14、21天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浆中钾离子浓度、邻甲联苯胺法测定游离血红蛋白浓度。B组不做过滤处理,其他处理同A组。结果:去白细胞滤器滤过的血液中钾离子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最好在7d内用完。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溶血现象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红细胞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溶血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方法 检测被抗-A和抗B-致敏的红细胞出现溶血的影响因素,并观察用自制SAN型保养液配制的试剂红细胞应用和保存效果。结果 在常规血清学试验时,孵育时间愈长、温度愈高,则溶血发生频率也增加。该文SAN型保养液配制的试剂红细胞在试验中不出现溶血和弱凝集现象。结论 在ABO反定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前,应采用适当的保养液悬浮红细胞,防止出现溶血和弱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10.
背景和目的 体重在130磅(59kg)以上并且血细胞比积在40%以上献血员一次可献2单位红细胞,从中可分离出360ml体积的红细胞(RBC)。本研究在7例健康男性献血者实施,以评估他们在单采献出2单位RBC一个月后红细胞容量的恢复情况。材料和方法 在献血前及2单位红细胞单采完成4周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 体重至少 130 lbs(59 kg),血比积至少40V%的供血者能够捐献2单位血液,可分离出360ml 红细胞。本研究选择了7名男性供血者来评估在单采2单位红细胞后1个月供者红细胞量的恢复状况。材料和方法 在捐献前和单采2单位红细胞后4周未口服铁剂情况下,检测红细胞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在储存期内的溶血率变化,评价储存前白细胞过滤过程对于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袋200mL全血,将其分为去白1组(悬浮红细胞过滤)、去白2组(全血过滤)和红悬组(未过滤),3组置于(4±2)℃条件下储存35d,对储存第14、21、28、35天取样检测红细胞溶血率。结果去白1组储存期内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第14天0.15%±0.10%、第21天0.19%±0.14%、第28天0.23%±0.16%、第35天0.41%±0.23%;去白2组储存期内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第14天0.11%±0.07%、第21天0.20%±0.10%、第28天0.31%±0.17%、第35天0.42%±0.17%;红悬组储存期内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第14天0.06%±0.05%、第21天0.10%±0.08%、第28天0.14%±0.07%、第35天0.22%±0.10%,3组检测结果均符合欧盟和AABB标准中对于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的要求,其中去白1组和去白2组溶血率高于同期未过滤组,去白组与红悬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前白细胞滤除对储存期内的红细胞溶血率变化有影响,但符合欧盟标准。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应尽快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常规制备悬浮红细胞在储存期内的溶血率变化,评价储存前白细胞过滤对于红细胞溶血率的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80袋200 mL全血,将其分为白细胞过滤组和未过滤组,其中过滤组分别用上海输血技术公司、威高和南格尔3家公司的血袋各采20袋,过滤并制成悬浮红细胞;未过滤组用上海输血技术公司普通血袋采20袋,制成悬浮红细胞。2组置于(4±2)℃条件下储存35 d,在储存期14、21、28、35 d取样检测红细胞溶血率。结果 6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平均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14 d(0.11±0.06)%、21 d(0.20±0.10)%、28 d(0.31±0.13)%、35 d(0.42±0.15)%,20袋未过滤组平均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14 d(0.07±0.08)%、21 d(0.10±0.06)%、28 d(0.15±0.09)%、35 d(0.22±0.11)%,过滤保存21 d后溶血率有显著升高(P<0.05),但2组结果均符合欧盟和AABB标准中对于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的要求。3家公司血袋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前白细胞滤除过程未对35 d储存期的红细胞溶血率产生明显影响,35 d储存期的红细胞符合欧盟标准和AABB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 人类很少发生天然血细胞的嵌合现象。本文报导患者由于输注嵌合红细胞发生输血反应。病例报导 患者为一血型为 O 型的61岁男性,在择期肾脏手术后输注了2单位 O型压积红细胞。输血后患者立即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前血清学检查发现2袋血中有1袋存在红细胞混合视野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的这袋血的供血者是一健康的24岁男性,有1个孪生姊妹。用凝胶凝集技术和流式细胞计数发现两人均是大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引起红细胞溶血的原因。方法取60袋400ml采血袋与滤器一体的多联袋全血随机平分为A、B两组,每组30袋。A组离心后用少许血浆浸润滤盘,而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2~6℃静置12h后再过滤。B组为不浸润对照组,制成悬浮红细胞后与A组同时过滤。滤后静置3~6h测定RBCs的游离血红蛋白和K+浓度。结果 B组过滤后的悬浮红细胞游离Hb和K+的浓度明显高于实验组A组(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红细胞溶血,先用少许血浆浸润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过滤引起的溶血。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RBC)数、白细胞(WBC)数和血红蛋白(Hb)的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方法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BC、WBC和Hb的过程进行描述,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然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来源包括不准确度、不精密度、携带污染以及分析前不确定度;不准确度的不确定度采用计量部门校准证书上给出的不确定度;不精密度分为批内不精密度、批问不精密度和天间不精密度,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以及携带污染率采用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ICSH)推荐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天间不精密度由室内质控的在控结果计算得到。结果取k=2,3个项目的高、中、低水平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95(RBC)高:5.0%,U95(RBC)中=4.8%,U95(RBC)低=4.6%;U95(WBC)高=5.0%,U95(WBC)中=4.6%,U95(WBC)低=5.6%;U95(Hh)高=6.4g/L,U95(Hh)中=5.6g/L,U95(Hb)低=4.8g/L。结论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寻找各项影响因素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BC、WBC和Hb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较全面和合理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试管留血液所用的抗凝剂是ACD-A,利用这样的抗凝剂经离心分离出来的血浆用微板做反定血型,结果发现有部分溶血现象,尤其是O型溶血比较多,溶血和未凝集的血液给结果的判断带来不便,因此,为了解决反定型溶血的现象,作做了加EDTA抗凝剂、加热灭活、血浆稀释、立即离心的试验,结果显示,加EDTA抗凝剂是解决反定型溶血的最佳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例11】患者男,59岁,农民,因晚餐后3个多小时内呕血3次、黑便1次,共约1000ml,于晚11时急诊入院。患者有“胃病”史20余年,常于饥饿时上腹痛,吐酸水。体检:P1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正中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20.
【病例15】患者男,33岁,农民。因腹痛1个多小时于下午3时来某农村卫生院就诊。当日中午患者参加堂弟婚礼,餐后感上腹胀痛,甚剧,呕吐2次,为中午所进食物,未大便。有“胃病”史7~8年,常于进食后上腹胀痛、嗳气。经治医生未体检,按“急性胃肠炎”治疗,无效。腹痛愈来愈剧,逐渐遍及全腹。经治医生体检发现腹肌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