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曹锋  李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4-2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量70例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14-116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136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小剂量胺碘酮,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59%,高于对照组82.35%(P<0.05);观察组猝死率1.47%,低于对照组10.29%(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7.35%,低于对照组27.94%(P<0.05);观察组心率、QT间期最小值(QTmin)、QT离散度(QTd)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2周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QTd均明显降低(=2.009、2.019、11.020、4.97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2.018、5.102,均P<0.05).结论 胺碘酮可降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加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对照组56例,常规治疗加胺碘酮。共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QT离散度(QTd)由66.05±11.32ms减至30.28±6.25ms;对照组总有效率73.2%,QTd由65.38±11.46ms减至42.38±10.16ms。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分别属于Ⅲ类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二者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关于二者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QT离散度(QT_d)的影响,国内鲜有报道。本文观察了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1996年9月~1999年9月确诊为Lowh Ⅱ级、Ⅳ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标准,室早在1000次/24小时以上)而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疾患,所有病例电解质及心功能无异常。胺碘酮治疗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11.6岁。普罗帕酮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10.8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治疗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观察50例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是否服用胺碘酮以及服用前后心律失常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服用胺碘酮的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II级以上者)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QTcd由治疗前的(57.1±10.2)m s下降至(39.1±8.3)m 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QTcd以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望成为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应寻找一种既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自身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又较低的药物.本研究试用胺碘酮,其可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已有较多临床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以反映心室肌复极化不均一的程度,而胺碘酮可能降低或不影响QT离散度,胺碘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确切,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等优点,逐渐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1).本文通过观察测量服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用药前后的QT离散度,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5年2月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在常规利尿剂、洋地黄、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硝酸盐类制剂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碘酮8周。结果治疗2周后心功能明显改善65%,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55%,Q-T离散度(QTd)由(65.5±11.2)ms减至(41.1±10.5)ms(P<0.01)。治疗8周后心功能明显改善80%,室性心律失常控制率75%,QTd由(65.5±11.2)ms减至(31.2±6.5)ms(P<0.01)。结论胺碘酮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QTd,抗室性心律失常,可安全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1个月。监测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变化评估心功能变化、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率、QT间期变化、QTd间期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6.9%。治疗前后心率、QT、QTd间期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1.
卢文宣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40-104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测量每例患者心肌梗死后的QTd和QTcd,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心衰的QTd进行比较。结果:QTd、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衰的QT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的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通过QTd测量来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 (DCM)QT离散度 (QTd)、校正过的QT离散度 (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 :对 10 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 8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QTd≥ 6 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 <6 0ms者 (P <0 0 1) ,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50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与QTcd值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后QTd及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增大(P<0.05);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及透析后QTd、QTcd均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在透析后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对QT间期离散度的观测。  相似文献   

14.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这种区域性的复极不均匀代表心室电活动的不稳定性.QTd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它被认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预测心律失常发生及其危险程度的心电图指标[1-4].作为对心脏电生理状态的非侵入性检测技术,QTd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学者的重视.而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与QTd之间的关系则是把QTd研究进一步用于临床的新课题.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128例经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接受口服胺碘酮(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治疗的临床资料,以分析胺碘酮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与QTmax、QTcmax、QTd、QTc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QT离散度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QTc、最小QTc及QTd离散度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组基本无变化;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均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但索他洛尔对QT离散度改善显著,普罗帕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及口服联合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将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25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静脉及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为76.0%高于利多卡因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病死率为4.0%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比观察5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并对急性心肌梗死组12例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比较。结果急性心梗死组QTd、QTcd明显>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生室颤患者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显著增高,QT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晓云 《安徽医药》2014,(6):1141-114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服治疗,2.5 mg·d-1开始,根据病情每周调整一次服药量,达到最大耐受量10 mg·d-1为止,疗程为8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 peak-end interval,Tp-e间期)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采用心律失常Lown分级标准评价心室跨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p-e间期、QTd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p-e间期和QTd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Tp-e间期和QTd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结论比索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室跨壁离散度,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d(QTcd)],出院前24h内再次测定QTd、QTcd。结果各组患者QTd、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死亡患者QTcd与存活者比较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QTd与QTcd是AMI高危患者临床心电学的敏感指标之一,对AMI患者预测严重心律失常及评价心功能状况、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尿毒症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尿毒症心肌病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45例因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接受胺碘酮治疗(0.2 g,3次/d×5 d,0.2 g,2次/d×5 d,维持量0.2 g,1次/d),治疗10 d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62例检出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45例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单个室早>30个/h,成对室早>5个/24 h或短阵室速>1个/24 h),室上性心律失常48例(42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5例接受胺碘酮治疗,10 d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显效2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1.1%.治疗前后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心室率无显著下降,仅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55次/min),停用胺碘酮后消失.结论 尿毒症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很常见,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