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学重视道德价值,强调道德修养和伦理教化。在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学深受其孝道观、仁道观、义利观和养生观的影响与渗透。  相似文献   

2.
儒家仁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是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学派,世称“显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广泛渗透于古代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明显民族人文特色的传统医学,根植于儒家丰厚文化土壤之上,其历史渊源、学科范式与实践应用无一不打下深深的儒家烙印。  相似文献   

3.
医儒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学的重点议题之一.“医乃仁术”之说向被看作是不争之论,历代学者从家庭伦理、政治伦理和个人道德修养等三个方面对其做出了价值论证.在本质上是在儒家“体用”观的指导下将医学论证为实现儒家道德目标的工具,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学派,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最官方也是最主流的学派。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其中对于养生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其思想也对中医养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文讨论儒家的文化思想对于养生的影响,以及儒家的养生方法与特点。儒家的仁学重视人的生命,从孝道出发重视保持身体的健康平安,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于中医的养生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儒家仁者寿的思想提出了道德养生的命题,儒家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非常重视养生。  相似文献   

5.
阐述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各家思想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养生观、疾病观及医德医风的影响,分析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人都必须恪守孝道。孝道对医道有双重涵义。一方面,孝道对医道有积极影响:孝道包含了医道,医道离不开孝道,孝道刺激人们学医,推动了古代孝子从事医学。另一方面,孝道对医道有负面影响:孝道妨碍医学解剖,孝道的愚昧性不利于科学的医疗。但是,我们仍应在医学中提倡孝道,发扬优秀的孝道。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传统伦理观念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终关怀蕴含伦理价值,是社会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由于受到传统死亡观、孝道观及生命观的影响,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尽人意。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死亡观与医疗观,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医学文化主流价值取向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在凝炼传统医学文化主流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医学文化对当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并指出了加强传统医学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医学文化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传统医学文化持轻视态度,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如果在传统医学文化的教学设计中贯彻历史取向、逻辑取向和现代取向,将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传统医学文化的教学效果。其中,历史取向是指传统医学文化的原初面向,其目的在于探其原;逻辑取向是指传统医学文化的一般面向,其目的在于究其理;现代取向是指传统医学文化的现代面向,其目的在于明其用。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还存在传统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公费医疗报销问题;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与临终关怀的照护水平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死亡教育;重塑"孝道"观;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尊生贵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儒家、佛家,还是道家,从理论到功法处处体现了尊生贵命的思想观,这种尊生贵命思想又直接影响了中医养生学的奠定与发展,形成了中医独特的养生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假期亲情体味实践,有助于将医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孝道文化接轨,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首先论述孝道文化的伦理学意义,从“孝道”与“感恩”、孝道文化的伦理选择、孝道文化的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然后引起医学生“孝敬教育”的伦理思考,分别从开展“孝敬教育”是医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开展“孝敬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基础的需要、开展“孝敬教育”拓展了医学生德育的新途径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俊 《医学科普》2013,(11):26-27
新加坡政府长期推崇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价值观,极为重视孝道。“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说:“如果孝道不受重视,生存体现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粗野。”由于政府的舆论引导,尊重老年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4.
尤吾兵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116-117,125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Ⅸ“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家重生的价值、道家生死价值等同、佛家重死的价值;生死态度的不同:儒家好生恶死、道家善生乐死、佛家恶生主死;生死超越论的不同:儒家由生观死、道家由死观生、佛家弃生观死。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译文中"杂合"现象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往往出现二种语言文化“杂合”现象。处于“杂合”状态的语言文化汇合了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实现了原来的文化的优化与超越。中国传统医学在长期发展中,也存在类似的“杂合”现象,这是中国传统医学不断进步,走向国际合作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16.
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系列丛书(130061)长春出版社翟志强在长春出版社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余瀛鳌先生任,总编、全国近百名中医学者编著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现已隆重推出四个分册,总观业已刊行的四大分卷,深感编著者创意之新与...  相似文献   

17.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经黄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思想,饮食观即是其中之一,儒家积极介导的健康饮食观与中医讲究饮食之道,以养生防病的观战具有一致性,情深微妙的中医理论通过儒经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指导着百姓正确饮食,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临终关怀死亡选择的伦理争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临终关怀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但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临终者的死亡选择、姑息治疗等问题上存在着伦理两难。受中国传统死亡哲学的影响、传统孝道观的影响,又因为没有安乐死的立法支持,使得临终病人的死亡选择、姑息治疗受到了种种桎梏。建议在临终关怀中国化进程中既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又要逐渐转变观念,尽量减少传统思想的束缚,既要聚集全社会力量又要加强专业化规范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遵守现行法律,又要积极推动立法进程,提高临终关怀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教育应具备的教学观与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循证医学本质为基础,从传统医学与循证医学的根本区别为出发点,探讨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应遵循具备的教学观与方式,是客观现实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几乎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同时 ,佛陀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 ,分别对儒佛两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一个发展变异的过程 ,其中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儒家中庸思想发展在《中庸》一文中可谓集大成 ,后来中庸思想都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佛教宗派众多 ,对中道思想有重要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 ,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 ,中道观又有新的发展。儒佛两家在矛盾冲突的同时 ,又相互影响 ,相互汲取营养。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佛教的中道观对儒学的一些观点的深化则有点染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