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坪  姜涛  李志成  杨坤  章斯豪 《环境工程》2017,35(11):129-132
介绍了国内外垃圾填埋场防渗结构与相关规范,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填埋场防渗结构研究现状,以及HDPE土工膜、GCL土工聚合黏土衬垫的改性研究成果,并分析了渗漏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及特点,讨论了国内外研究重点及成果,指出了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漏检测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认为阻止纳米材料渗漏、提高渗漏检测方法准确性和修复措施可操作性是未来的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电学渗漏检测在防渗土工膜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进  薛贵挺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6):78-80,84
简述了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由于施工造成的破坏情况,通过对目前国外几种垃圾填埋场防渗漏检测方法的比较,指出了电学法是较好的检测方法。利用电学渗漏检测技术对国内某市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防渗土工膜完整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电学渗漏检测技术对防渗土工膜进行完整性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完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多数磷石膏渣场建于山谷之中,并以黏土底垫层作为防渗层。通过建立针对典型山谷型磷石膏渣场的渗流模型,使用二维有限元渗流分析方法对山谷型磷石膏渣场酸性工艺水的渗漏模式和渗漏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山谷型磷石膏渣场酸性工艺水渗漏量不仅和黏土防渗层的垂直渗透系数有关,而且与黏土防渗层下部风化岩层的水平渗透性相关。如水平渗透性较大,黏土防渗层对阻止酸性工艺水流失的作用有限。分析还表明,由于谷口垂直防渗帷幕不大可能封堵住所有风化岩层中的裂隙,很难阻止渗过黏土防渗层的酸性工艺水向渣场外渗漏。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穿过垂直防渗帷幕的渗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避免垃圾填埋场内的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常采用垂直防渗帷幕.目前,我国南方的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普遍较高,在高水头作用下污染物可能透过灌浆帷幕渗漏从而污染周边环境.分析了对流、扩散和吸附作用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规律,以苏州七子山填埋场为例,分析了高水头作用下渗滤液透过防渗帷幕的渗漏,通过现场测试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灌浆帷幕渗透系数和灌浆深度对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渗滤液水位下,对流对污染物迁移起主导作用.实际工况下污染物穿过防渗帷幕需 19.5a,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场底含碎石粘土层中,目前污染物尚未渗漏至防渗帷幕下游,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若防渗帷幕渗透系数能达到标准,则穿过防渗帷幕的时间将延长至填埋场稳定化之后,从而大大降低污染周边环境的可能性;但若帷幕灌浆深度不足,这一时间又将缩短至7a.防渗帷幕渗透系数和灌浆深度的控制对防止污染物向下游地区渗漏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北京市阿苏卫填埋场防渗补救工程实例,探讨了射水造墙技术在平原型垃圾场防渗补救中的设计、施工及注意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射水造墙技术补救阿苏卫填埋场的防渗系统是经济、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刘宁  徐文龙 《环境工程》2011,29(2):91-95
大规模磷石膏堆存一般使用水力填充的方法,即采用湿堆磷石膏渣场。我国大多数现存湿堆磷石膏渣场均采用黏土底垫层作为防渗层。通过对磷石膏渣场中酸性水的渗漏速率与渣场高度、磷石膏的渗透特征、黏土防渗层厚度以及黏土渗透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湿堆磷石膏渣场黏土防渗层上部无渗沥液收集层,即使黏土垫层达到了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防渗标准的要求,湿堆磷石膏渣场的酸性工艺水渗漏量仍将远超过相同占地面积的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在黏土垫层下部存在碳酸盐岩层的情况下,从磷石膏渣场中渗漏的酸水还可能导致溶洞的出现和发展,进而导致黏土防渗层的塌陷和酸性工艺水的大规模渗漏,最终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依据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特点和高密度电阻率的技术原理,能够为人们准确探知渗漏点位、污染程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为垃圾填埋场防渗和节能环保措施的选择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官喀斯特地下水库的渗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苏维词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37-241
通过对马官地下水库渗漏的大量野外勘测、观测、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及库区喀斯特发育规律的研究,基本查清了马官地下水库渗漏的原因、渗漏的具体方位、渗漏量,探讨了库盆渗漏与蓄水年限、以及与地下水流的侵蚀、溶蚀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马官地下水库防渗处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固体废渣场(库)的渗漏问题已成为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环境问题,我省岩溶发育,分布广,渣场的岩溶渗漏问题时有发生,对于已运行渣场的防渗处理往往难度更大,在认真分析钡渣特点的前提下,从镇宁钡盐厂渣场实际出发提出的防渗方案,经实施后已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电学方法监测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漏存在的"先污染,后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力波监测技术的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漏监测定位方法。利用应力波传感器识别和采集应力波信号,建立了应力波波速与时间的空间立体模型,实现防渗层渗漏定位,并对定位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检波器距渗漏点的直线距离应≤31. 5 m;定位模型停止迭代的条件是校核向量各元素绝对值<140;定位模型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 248 m,各方向最大引用误差约为0. 32%、0. 58%;通过迭代运算可以缩小被测区域的速度校核比范围,将其作为下一次定位运算的速度校核比初始值,可以减小迭代运算的次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2006—2009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2006年-2009年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黑龙江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超标现象仍很严重;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广;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matlab模糊工具箱中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方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作一个尝试性的工作。利用Anfis法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并与灰色聚类法作比较,得出Anfis法用于评价环境质量是可行的,且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并用实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及其它方法相吻合,表明支持向量机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内蒙古作为以资源型开发为主要工业结构的自治区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为了使内蒙古自治区借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机会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到2009年间环境质量。通过综合得分分析得出内蒙古环境质量逐年好转,而且环境质量整体优化速率逐年加快,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大气污染和工业污染是在不同领域影响自治区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主要归因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结构以资源能源型为主、沙尘天气频繁出现以及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所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梅州市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专家进行梅州市旅游环境质量问卷询问,统计得出梅州市旅游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指数与评分,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梅州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梅州市旅游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形象策划、基础设施、旅游管理制度、鄂信息环境等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名优特农产品产地的关键和基础。铜陵是丹皮产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结合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对丹皮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区。将种植区划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一般4个等级。从而为铜陵丹皮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实为生态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本文以地貌类型、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等16个指标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该套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已然成为热门话题。大气污染不仅危害中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甚至可能对其他邻近国家产生影响。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部地区,空气质量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本文在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2010年-2012年与2012年1~12月份的空气质量数据,对哈尔滨市的大气质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级别和首要污染物以及影响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具体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控制方法,对降低室内环境污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我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方法及应用,指出了现有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立足于土壤、水、气、生物等系统环境,提出了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