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应用植物来治疗疾病,是各传统医学具有的共性的一个主要方面。除了东方国家,早在几千年前即已能熟练地、有系统地使用植物药之外,即便在西方,在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前,也都是以古希腊医学为基础,以“清血疗法”、“春季疗法”、“顺势疗法”等为主要民间传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南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文章对越南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现状和主要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剖析,期望对我国中医药走进越南和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蒙古传统医学的安代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影响了蒙古传统医学的发展。安代疗法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典型而具体的例子。至20世纪中叶,以萨满教仪式来治疗年轻女子精神疾患的安代疗法盛行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安代疗法是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但在20世纪中叶以前,它以萨满教的歌舞方式治疗精神疾患而为人们所知。对安代疗法的客观性研究可以弥补蒙古医学史综合性研究中的欠缺。  相似文献   

5.
德国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和经济改革的突飞猛进,中德两国医学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1998 年我院与德国合作建立了中医中心,深受德国公民的欢迎。笔者以专家学者的身份赴德工作学习,感触良多。中医药在德国的传播正在逐步扩大。现仅就其现状及展望作一概略性介绍。1 简 况 近 20 来,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联邦德国的“中医热”迅速加温。由于中医药有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与较系统的诊治方法以及确切的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多地被德国同行所认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德国的西医水平是世界一流的。由于受气…  相似文献   

6.
郁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 ,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 ,胁肋胀痛 ,或易怒善哭 ,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 ,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近年来 ,有关郁证的研究报道较多 ,涉及到理论探讨、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 ,现综述如下。1.理论探讨吴氏认为应把郁证的概念确定为“以气机郁滞为主要机制的神志异常病证” ,他在回顾医籍与总结临床体会的基础上将郁证的产生机制概括为外邪积聚 ,脏腑失调 ,其他病变所致等三个方面 ,并强调治疗郁证应以疏调气机为主 ,并结合体质 ,生活习惯 ,环境社会等因素辨证论治 ,认为祛外邪 ,和气血…  相似文献   

7.
傣泰传统医学的可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傣泰医学之间的关系和傣泰医学的初步比较研究两方面说明:傣泰医学属同一体系的传统医学,傣泰医学的基本理论相同,具有可比性。深入开展傣泰医学的比较研究,是研究和完善傣泰医学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在德国发展瞥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6日至5月17日,应德国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院长迪·顾·库莫尔的邀请及我院国际交流学院的委派,笔者和针灸教研室易光强教授一行二人前往德国,对我院德国硕士研究生班的学生进行培训和讲学.在德期间,我们参观了巴伐利亚州州政府、霍夫(Hof)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接受了当地报社记者的采访,不仅扩大了中医药在当地的影响,同时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可谓收获颇丰.在此就中医药在德国的现状,谈谈通过交流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太极拳、气功、按摩、针灸、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和饮食调养等传统的康复医疗措施,以及该病的中医传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
生活质量评价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概念内涵认识逐步完善,人群中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人们对寿命的理解,不单以生存时间衡量,更包括对生活质量的理解[1]。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估组融合了专家们的意见,提出了生命质量的定义,即指个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下,与个体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2]。具体地说,生命质量评价基本上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和对健康状况的总体感受等。所谓生理功能是反应个体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愈的小柳-原田综合征。经随访观察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炎症的发展、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中药注射荆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门、急诊患者用药基本情况,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抽取2012年10月1日-10月31日门、急诊含有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对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建议。结果合中药注射剂的处方2412张,其中不合理处方854张,占中药注射剂处方总量的35.4%。情况分类如下:用法用量不合理共98例,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1.5%;诊断与用药不符共42例,占不合理处方数的4.9%;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共13例,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5%;溶媒不合理共701例,占不合理处方数的82.1%。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且呈多样性,需要药师与医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确有一定疗效。本文指出临证时要分部位、辨虚实、审寒热、明气血、定缓急。并将其分为五个类型;同时指出了常用方剂、药物及单偏验方。  相似文献   

14.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十种中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Se)是人体健康超微量必需元素。研究表明人体缺硒是癌症发病病因之一。考虑到硒的特殊抗癌生理功能,我们选择了临床床上常用的十种中药,用2,3-二氨基萘(2,3-diaminona phthalene,简称DAN)作为荧光试剂,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的方法。方法  将 10 0例小儿难治性肾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采用干扰素、胸腺肽、自拟补肾化瘀汤治疗 ,对照组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6 %和 4 8%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循证医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循证医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较快.然而通过检索1994-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循证医学研究的文献,参照Meta -分析报告的国际标准- 《QUOROM声明》进行分析可发现其仍存在古文献研究较少、基础研究落后、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从此类不足入手,解决问题,促进糖尿病循证医学中关于中医防治内容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级康复专业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6.93±8.11)分,对照组为(70.33±6.02)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学习的兴趣、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力3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通过介绍纳米技术在中医诊疗设备中的应用,概括纳米中药,分析纳米技术对中医理念的启示,从而为中医药学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使中医运用最新研究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并与国际接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一组中药合剂对化疗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结果表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化疗可使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比例、活性E玫瑰花形成率和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降低;经化疗后使用该中药合剂的小鼠WBC(8.88±1.38×109/L)、淋巴细胞比例(50.50±2.12%)、活性E玫瑰花形成率(31.50±4.95%)均明显高于化疗组(分别为3.44±2.82×109/L、45.80±3.19%、16.14±5.55%),P<0.01。化疗前应用该合剂也可使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化疗前和化疗后应用该合剂均可使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1)。提示该中药合剂具有保护化疗小鼠免疫功能,促进化疗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对特重度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对特重度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理作用。方法:用5种中药配制成的合剂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并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判定其疗效。结果:中药喂服治疗组CD3、CD4、CD4/CD8值降低程度轻,回升早,恢复快,CD8增高程度小,恢复快。结论:中药合剂对特重度烧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