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Ⅰa1期行全子宫切除术;Ⅰa2~Ⅱb1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加放疗或化疗治疗,Ⅱb2期~III期以上放疗 化疗(I期宫颈癌行子宫次广泛切除术,术后加放射治疗;II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加治疗)。结果42例中,I期宫颈癌术后生活满10年以上者5例,满5年以上者18例,生存率100%;II期宫颈癌术后12例中5年生存率33%,III期宫颈癌5年内生存率为0。结论宫颈癌的治疗、转归及预后与宫颈癌的分期、分型、分化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分期越早,疗效越好,生存率越高;分化越高,疗效越好,生存率越高。按病理分类,鳞癌明显高于腺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新分型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复习50例胸腺瘤的病理切片,分析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关系。结果 A型、AB型Ⅰ-Ⅱ期患者占100%;B3型Ⅲ-Ⅳ期占80%;胸腺癌Ⅲ-Ⅳ期患者占100%,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A、AB、B1、B2、B3型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而胸腺癌明显>其它各型。结论 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相关性较好,能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影响胃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胃癌临床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随访术后5年患者的生存率,对影响胃癌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肿瘤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肿瘤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大肠癌COX-2、p53、C-erbB-2表达及其与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8例大肠癌中COX-2、p53、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p53及C-erbB-2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分别为82.1%、67.9%、61.5%。在TNMⅢ Ⅳ期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TNMⅠ Ⅱ期(P<0.05)。Cox-2及p53的表达率在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分别显著高于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结论大肠癌的Cox-2,p53及C-erbB-2的表达与TNM分期和疾病进展等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黏液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63例胃黏液腺癌癌区组织、癌旁区组织、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各区域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蛋白在胃黏液腺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区组织、正常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胃黏液腺癌组织中,随着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HIF-1α可能调控胃癌血道转移,可为胃黏液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乳腺癌病人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3岁。选择指征:(1)肿瘤直径<3cm。(2)肿瘤距乳头>3cm。(3)单发肿瘤。(4)查体腋下无质硬淋巴结。按乳腺癌TNM分期为0期、I期、IIA期病人。手术方法是肿瘤扩大切除,将肿瘤连同周围2cm正常组织一并切除。根据切缘快速病理检查结果阴性保乳,反复阳性需改行改良根治术。本组病人部分I期、II期在术后行化疗、全部放疗及部分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切缘均为阴性,腋下淋巴结无转移者46例,1~3枚淋巴结转移者11例,随访13年,局部复发率5.4%(2/57),总生存率91%(52/57)。美容效果满意率87.7%(50/57)。结论(1)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与同期乳腺癌根治术有相同的生存率。(2)保留乳房外形提高病人生存质量。(3)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规范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整理了82例锡矿工人肺癌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术后的随访资料,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所选16项因素均与肺癌预后相关(P=0.013),它们相互作用,影响肺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2)与手术时的年龄、在坑下工作的时间(以下简称:坑龄)、出现症状到手术时的时间(以下简称:时差)、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支气管残端是否有癌组织残留、TNM分期有明显负相关关系。腺癌预后较鳞癌预后差。周围型预后较中央型好。与术前后是否进行化疗、组织分化程度、手术切除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纳入2004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肝门部胆管癌依据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和Ⅲ型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对Ⅱ型患者进行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尾状叶)切除;Ⅲ型患者进行肿瘤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切除和肝右叶(Ⅲa)或左叶(Ⅲb)切除。结果手术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并发胆管炎2例,腹水、腹腔感染、胆漏、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腹腔感染手术引流治愈,其余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查,15例切除的尾状叶镜下有瘤细胞。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7%、56.3%、36.2%。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根治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可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aspase-3,Be1-2.Bak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取样针直径2.0 mm.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Bel-2,Bak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指数捡测.对随访14个月至13年的47例作生存分析.结果 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含114和1164个位点.Caspase-3在正常粘膜的表达(90%)显著高于胃癌组织(56%)(P<0.01),其表述与胃癌组织学分化.血管神经侵犯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及预后无关.Bl-2和Bak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为42%和47%,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血管神经侵犯、UICC分期及预后无关.结论 Caspase-3.Bcl-2和Bak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和胃癌生物学进程,但其表达与胃癌预后无关.UICC分期仍然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布依族HLAⅢ类抗原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贵州省布依族人进行了HLA Ⅲ类抗原—Bf、C4A、C4B、C2的分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布依族的等位基因中以BfS、C4A3、C482、C481的频率为最高,分别达95.2、40.1、41.3、35.9.在Bf、C4A、C4B的单倍型频率中以BfS-C4A3-C4B2;BfS-C4A4-C482为最高,分别达18.0、15.5。本文根据国内文献报道和第11届国际会议资料,对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补体分型结果作了比较。发现布依族的C2A基因频率是最高的,中国少数民族Ⅲ类抗原分布正如血清学对Ⅰ、Ⅱ类抗原分型一样,可以聚类为南北二大群体。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了解昆明小白鼠自发性肺肿瘤的发生率、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共解剖本所繁殖的封闭群小鼠1000只,从各肺叶、气管、肺门淋巴结、心、肝、脾和脑等部位取材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剖检发现,肺部有肿物的56只,确诊为肺肿瘤的35只,其余21只为非肿瘤性病变或转移瘤。自发性原发性肺肿瘤的发生率为3.5%。肿瘤的大体形态多数为圆球形结节状,少数为卵圆形、蕈形、扁圆形、巨块形或略方形。32只为肺腺癌,3只为良性乳头状腺瘤。在32只患肺腺癌小鼠中,乳头状腺癌占多数,腺泡型腺癌及混合癌居中,粘液乳头状腺癌最少。在肺肿瘤小鼠中,雄性20只,雌性15只,性别比为4∶3。10~14月龄和生育8~12胎次的小鼠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 小鼠自发性肺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随鼠龄增加而上升。小鼠生育胎次不宜超过7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后行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清IL-6和cTnT浓度,同时记录临床资料及临床转归。对照组测定血清IL-6和cTnT浓度。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脓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分为3种类型:Ⅰ型(51例),表现:LVEDD正常,LVEF正常,E/A减低。Ⅱ型(18例),表现:LVEDD扩大,LVEF正常,E/A减低。Ⅲ型(15例),表现:LVEDD扩大,LVEF减低,E/A减低。三型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类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IL-6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Ⅲ型患者IL-6和cTnT浓度高于Ⅰ、Ⅱ型(P<0.05);Ⅲ型患者休克、MODS发生率高于Ⅰ、Ⅱ型(P<0.05);病死率:Ⅲ型(73.33%)>Ⅰ型(21.57%)>Ⅱ型(0)(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部分同时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IL-6和cTnT参与了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者预后差;左心室扩张不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按照Blauth分类方法对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类和诊断,分析该类损伤的特点,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措施。结果Ⅰ型损伤11例(11.8%),Ⅱ型损伤29例(31.3%),Ⅲ型损伤53例(56.9%);诊断及救治顺序为先稳定生命体征,再抢救重要器官功能,然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结论脊柱符合性损伤是一类危重的多发伤,正确的分型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益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8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诸多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在58份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4.5%,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均不表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相关性,提示Survivi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喉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 5 4例喉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切片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 ,并以 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声带息肉中不表达 ;在 5 4例喉鳞癌中 ,38例 ( 70 .4 % )表达阳性 ;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型无相关性 (P >0 .0 5 ) ,与喉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异常表达所引起的凋亡抑制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可作为肿瘤诊断、预后和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NSE、CA125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4例肺癌和30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值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6%、83.5%,明显优于单项检测。3项肿瘤标志物测定水平和灵敏度与病理类型有关;血CEA及CA125以腺癌最高;血NSE以小细胞肺癌最高。结论肿瘤标志物CA125、CEA、NSE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中的表达有差别;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入院的35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术前给以BIP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博来霉素)的新辅助静脉化疗,所有病人均完成2个疗程化疗,化疗结束后14d经妇科检查,B超测量宫颈肿块消退情况,按UICC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化疗结束后3周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化疗有效率CR34.3%(12/35),PR45.7%(16/35),SD20.0%(7/35),PD0%(0/35),其中Ⅰb1期有效率100(7/7),Ⅰb2期有效率90.47%(19/21),Ⅱa期有效率57.1%(4/7)。宫颈肿块<4cm有效化疗有效率CR34.3%(12/35),率92.9%(13/14),≥4cm有效率71.4%(15/21);术后病理提示阴道切缘、宫旁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均阴性。结论新辅助静脉化疗作为早期宫颈癌术前治疗,可以明显缩小和消退宫颈肿块,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河地区职业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的分类、分型。方法根据2008年7~9月收集的1368例血脂体检资料(男/女=856/512)年龄(32~60岁),按照1997年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进行血脂的分类、分型。结果资料中40岁以上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总甘油三酯)1/3多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其中的1/3TC在5.2~5.7mmoL/L,高TG者半数以上,高TG者明显高于TC者,Ⅰ型、Ⅱb型高于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高TG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30%女性只有5%,超过2.26mmoL/L约36%。结论我国于1997年组织制定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我们根据临河地区电力职工的部分血脂资料做血脂水平分类、分型分析,希望能给临床提供一些参考[4],便于合理诊断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Ⅰ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