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检测生理性与病理性左心室肥厚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0例、专业运动员25例、正常人30例,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定量检测左心房每个壁在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员组与对照组的峰值应变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组峰值应变率明显下降(F=29.54~35.03,q=11.52~19.74,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能够敏感地反映高血压早期左心房功能的改变,对于全面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与生理性左心室心肌肥厚者左心房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病人左心室长轴整体应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Ⅰ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5例(Ⅱ组)、原发性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病人35例(Ⅲ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SrL S),舒张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SrL E),房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SrL A)。结果Ⅱ组GSrL S和GSrL E低于Ⅰ组(F=15.58、17.11,q=3.39~4.48,P<0.01),GSrL A高于Ⅰ组(F=14.74,q=3.46,P<0.05)。Ⅲ组GSrL S和GSrL E低于Ⅰ、Ⅱ组(q=3.76~8.28,P<0.01),GSrL A高于Ⅰ、Ⅱ组(q=4.35~7.64,P<0.01)。结论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左心室心肌整体应变情况,准确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长轴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A组)、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40例(B组)、健康对照者30例(NC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与NC组比较,A组、B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3.75,q=3.50、6.30,P<0.05);B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91,q=3.87,P<0.05)。B组与A组相比,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进一步减低,差异有显著性(q=3.02,P<0.05)。结论 STI可以早期、准确识别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4.
应变率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其中左心室肥厚(LVH)组15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25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量各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心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LVH组后壁、下壁、前壁SRs较对照组降低(P<0.05);LVH组及NLVH组各室壁SRe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LVH组与NLVH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NLVH组除前间隔外其余室壁SRa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显像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1例,其中室间隔肥厚组28例,非室间隔肥厚组33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计算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Ptw)、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和解旋率(Untw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w、AVCtw、MVOtw在室间隔肥厚组及非室间隔肥厚组均增大(F=14.86~16.70,q=5.69~32.05,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非室间隔肥厚组相比,室间隔肥厚组的UntwR减小(F=18.55,q=6.53、18.9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扭转运动增大,解扭转运动在高血压室间隔肥厚病人减低,斑点追踪成像为高血压病人心肌运动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无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左心室心肌的功能。方法 选取左心室充盈正常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Ⅱ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Ⅲ组)、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长轴应变,通过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分别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扭转速度达峰时间(PTV)、解旋速度峰值(PUV)、等容解扭转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UHT)等左心室扭转-解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Ptw、AVCtw、MVOtw、PTV、PUV增加,UntwR减低,UHT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3.34-23.75,q=1.69-13.51,P〈0.05);Ⅲ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13-11.91,q=2.94-3.64,P〈0.01)。Ⅲ组与Ⅱ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UntwR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12-3.59,P〈0.05)。结论 STI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32例,分为正常构型组(NG组)、向心性重构组(CR组)、向心性肥厚组(CH组)、离心性肥厚组(EH组),并以3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各组受检者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 NC、NG、CR、CH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呈明显的递减趋势(F=6.54,q=2.23~4.36,P〈0.05);EH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与NG、CR、CH组比较显著减低(q=3.89~4.36,P〈0.01),与C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随着心肌重塑的进展,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STI(即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研究STI对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参数:获取收缩期左室心尖段水平、中段水平、基底段水平所有室壁节段的长轴应变,同时,对左心室整体应变值进行计算,对长轴左心室心尖段、中段、基底段的收缩期平均应变峰值展开计算.所有样本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 与对照组(P<0.01)相比,糖尿病伴左心室肥厚病人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所有节段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都相对较低,心尖段除外,糖尿病并左室肥厚组的其余所有节段峰值应变都没有单纯糖尿病组(P<0.05)高;与对照组(P<0.001)相比,2组糖尿病病人左室整体应变以及左室长轴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收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水平显著偏低,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降低(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对Ⅱ型糖尿病人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收缩现象进行评价,并判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为临床无创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为两组:左室肥厚(LVH)组46例和无左室肥厚(NLVH)组44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房、左室大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同时测定LVEF和LVFS、E/A比值等参数。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左心室纵向各室壁心肌在整个心动周期中SR参数进行分析测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⑴与对照组及NLVH组相比,LVH组左房较大,室壁增厚,心肌收缩期SR参数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LVEF、LVFS无差异(P>0.05);并且室壁收缩期SR的绝对值与室壁的肥厚程度呈负相关(P<0.05)。⑵LVH组心肌快速充盈期SR参数同E/A比值都显著降低(P<0.05)。而室壁的厚度与室壁的快速充盈期SR无相关性(P>0.05)。3组心室肌的心房收缩期SR参数无明显差别(P>0.05)。⑶LVH组收缩后收缩(PSC)的出现率(59.8%)显著高于Normal组(21.0%)和NLVH组(36.6%)(P<0.05)。LVH组收缩后收缩的SR绝对值、收缩后收缩与收缩期SR的比值均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SR能反映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及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综合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RI及IBS技术测量30例MS患者(MS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左心室心肌IBS参数。测量心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即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MS组左心室壁各节段Ss、SR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P<0.01),MS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IBS标准化值(IBS%)显著增大(P<0.01),IBS心动周期变异幅度(CVIB)及变异率(CVIB%)减小(P<0.01),2组间心脏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I及IBS技术能够准确评价风湿性MS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对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应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晴心肌断层显像中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对左室收缩功能异常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照组27例,冠心病线34例1周内完成动态和静息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及平衡法核素心室影,从短轴心肌断层图像中选取左室中部的心肌图像计算出C/M比值。  相似文献   

12.
41例糖尿病人和55例正常人测定了收缩时间间期和舒张时间间期。糖尿病人中[PEP]I,ICT,P/L值有意义的增加,而[Q-S_2]I,[LVET]I,A/E-O%,IRT,SFW/RFW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L值异常发生率最高,达24.4%。故收缩时间间期,尤其P/L值可作为了解糖尿病心脏功能改变的较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观察和分析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和充盈动力学的影响。②方法利用脉冲多普勒分别测量53例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在自发心律和80次/min的起搏心律时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其中27例术前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A组),26例术前无左束支传导阻滞(B组)。③结果A组病人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在心律变换前后无显著性变化(t均<2.0,P均>0.05),而B组病人起搏心律时的快速充盈减速时间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显著性延长(t=2.98,P<0.01;t=3.96,P<0.001)。当两组病人依同一频率起搏时,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均<2.0,P均>0.05)。④结论右心室起搏导致了一种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形式。  相似文献   

14.
对44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敏感性比心电图高。全部病例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医监测结果表明,超声心功图有左室肥厚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无左室肥厚者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15.
左心室条束的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左心室条束的电生理特性。在左心室条束可记录到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纤维和移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暗红色条束与乳白色条束的电生理特性不同,其差异有显著性。乳白色条束难以探测到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左心室条束纵轴上的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不等.自条束近侧端向远侧端逐渐延长。同时讨论了左心室条束电生理特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探讨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发现左室重构与年龄,病程有关。正常构型,向心型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3.6%,20%,25%,35.9%。提示高血压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的构型有关,伴有左室肥厚者,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桡动脉搏动图、心脏收缩间期、B型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测定20例法乐四联症患儿的左心功能。结果:法四患儿CI,EF及LEDV/REDV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a波时间和LPEP/LVET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儿童。表明法四患儿左心功能明显降低,CI与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值呈直线负相关,r=-0.8237。因此,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值可作为评价法四患儿左心功能、预测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80例非瓣膜病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诊断慢性隐性左心衰竭的Fisher判别函数,并进而导出了一套积分系统。采用这一方法诊断慢性隐性左心衰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3%和84.63%。从而为临床诊断慢性隐性左心衰竭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成功抢救的1例二尖瓣替换术后急性左心室破裂。作者复习了文献,分析了导致该并发症的病因及病理基础,并就紧急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近一年来连续二维超声心动图受检的2134例中,检出LVFT241例,检出率11.29%。≥60岁者为老年组共461名,检出LVFT 46例(9.98%),<60岁者为非老年组共1637名,检出LVFT195例(11.66%),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LVFT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检出率亦无差异。两组LVFT均以长纵型最多见:一般一条,少数2~3条。两组合并SM_(Ⅰ-Ⅱ)(still杂音)分别为97.83%和96.41%;杂音的产生与LVFT受血流冲击震颤有关。LVFT合并心律失常占26.56%,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老年组严重心律失常远较非老年组为多;提示老年人LVFT致心律失常的严重性。FT内存在有浦肯野细胞,加之心室舒缩时对LVFT的牵张,故认为LVFT是心律失常的病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