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祥  马骏  李娟  康芳  柴小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1-182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0MAC七氟醚,至体外循环开姑时结束;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和1 h(T3),术后8 h(T4)和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1(cTnl)的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组血清中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丽花  徐晨湛  余慧玲  徐玲 《江苏医药》2023,(10):993-996+1001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七氟醚组(S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丙泊酚组(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3~4 mg·kg-1·h-1。记录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结束(T2)和术毕(T3)时的HR、MAP、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分别于T0、T3、术后12 h(T4)和24 h(T5)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T0和T5时检测血清脑利尿钠肽(BNP)水平。记录术中液体用量、出血量、尿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T1时,两组HR、MAP、CO和CI均低于T0(P<0.05),S组HR高于P组(P<0.05);T2时,两组HR、MAP和CI均低于T0(P<0.05),S组HR和MAP高于P组(P<0.05);T3时,两组的HR均低于T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甲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I~II级择期在全麻下实施甲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两组诱导及清醒情况。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前(T1)、插入喉罩即刻(T2)、切皮即刻(T3)、拔除喉罩前(T4)、拔除喉罩后即刻(T5)记录SPO2、PETCO2、HR、MAP。结果两组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T1、T2时S组MAP下降(P<0.05);T1、T2时P组HR减慢、MAP下降(P<0.05);T1、T2时P组MAP低于S组(P<0.05);T2时HR慢于S组(P<0.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甲亢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手术期间可维持接近生理状态的血流动力学,全麻后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进行全麻上腹部手术的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45例)和丙泊酚组(43例),七氟醚组给予体积分数为3%的七氟醚持续吸入;丙泊酚组维持丙泊酚血药质量浓度2~3μg·mL^-1持续输注,2组均同时给予瑞芬太尼0.4μg·kg^-1·h^-1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2 h检测患者血清cTnI、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围手术期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毕及术后12 h,2组患者血清cTnI、CK-MB、BNP、hs-CRP、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相同时间点丙泊酚组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相比,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改善心肌损伤和保护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全程靶控输注麻醉.记录患者手术前(T0)、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后(T2)和手术结束(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检测患者麻醉诱导前、主动脉开放2、4h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主动脉开放后,观察组cTnI、SO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主动脉开放4h后,观察组CK-MB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导管拔除时间、心肌收缩力评分、1CU留驻时间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明显减轻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詹峰 《海峡药学》2013,(12):147-148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例ASAⅠ~Ⅱ级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丙泊酚静脉全麻组(观察组)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5min(T2)和解除气腹后(T3)的MAP和HR,评价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1、T2和T3时刻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指令性反应时间都要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以维持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更加迅速,更适用于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 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栓塞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两组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插入喉罩后,P组以静脉泵入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S组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插入和拔喉罩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喉罩时间,以及患者拔喉罩时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后和插入喉罩时的MAP、HR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拔除喉罩前后的MAP、HR与诱导前无显著差异。停药后,P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喉罩时间长于S组。结论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中。七氟醚维持麻醉更具有早苏醒、早拔管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8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取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则行丙泊酚全程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动脉开放后2、8、24、48 h时cTnI、CK-MB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能明显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马薇涛  李红英  林根  于卫 《医药导报》2012,31(9):1145-1147
摘要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与靶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苏醒期反应。 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40例)和靶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40例)。S组采用七氟醚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P组采用静脉靶控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诱导前后、手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手术后躁动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期S组较P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术毕清醒更为迅速,但是躁动发生率高于P组(P<0.05)。 结论七氟醚吸入和靶控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瑞芬太尼均可满足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麻醉需求,七氟醚苏醒更为迅速,但需注意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外科小手术中应用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行全麻择期行外科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Q组,n =45)、喉罩全麻组(H组,n=45),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麻醉过程中MAP、PETC02、Sp02、HR均比较平稳,但Q组在拔管时HR、MAP升高明显,与H组同一时点、麻醉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等,而在呛咳、咽喉不适发生率上,H组显著低于Q组(P<0.05).结论 在外科小手术中应用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七氟烷全麻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和观察组(采用七氟烷),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T0时SBP、DBP、MAP和HR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T4和T5时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 时DBP和MAP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HR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和T5时两组患者间SBP、DBP、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烷均可维持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人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成单纯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组(B组)。根据手术进行硬膜外阻滞成功后,分组进行静脉辅助用药,术中维持镇静Ramsay评分3~5分。记录入室(T0)、切皮时(T1)及手术开始后10min(T2)、30min(T3)、60min(T4)和术毕时(T5)的MAP、HR、SpO2;记录术后1、3、6、12、24h的切口疼痛程度(VAS评分,0~10分);记录牵拉反应分级例数和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丙泊酚的总量、追加芬太尼的例数和术毕清醒时间。结果与T0比较,T1~T5时MAP、HR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中牵拉反应和追加芬太尼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术毕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2h间内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地减轻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对术后12h内的切口疼痛亦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烷(I组)麻醉组和对照组,根据需要输血·麻醉诱导:两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ml/kg,芬太尼3-4μg/kg,维库溴铵0.1mg/kg行麻醉诱导。结果患者术后1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hP组MMSE评分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hP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h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及48h两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接受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的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POCD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CPB)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患者术前、CPB后30 min、CPB后6 h以及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ACT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PB后30 min、CPB后6 h的MA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B后30 min、CPB后6 h、术后的Cor、ACTH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CPB期间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麻醉方案。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入室后麻醉前(T1)、麻醉后15min(T2)、切皮后30min(T3)、术毕时(T4)各时间点MAP、HR、SpO2,观察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术毕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及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麻醉效果优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T1时比较,治疗组T2、T3时HR、MAP均降低(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3时HR、MAP均降低(P<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呼吸抑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M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安全应用于子宫全切术中,且麻醉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6.
谢莉  胡利国  方才 《安徽医药》2012,16(5):671-673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平衡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时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老年患者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的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n=20),全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S组);平衡麻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RS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七氟烷组(SS组)。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3 min(T2)、插入喉罩即刻(T3)、喉罩置入后5 min(T4)、进腹时(T5)、拔除喉罩即刻(T6)和拔除后5 min(T7)HR、MAP、搏出量(SV)、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胸腔体液水平(TFC)和升主动脉血液加速指数(ACI)值。结果 T2时各组患者HR、MAP、SV、CI、SVR、TFC、ACI值明显低于T1(P0.05);术中平衡麻醉组各时间点MAP与CI值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拔除喉罩时SS组MAP值低于RS组(P0.05)。结论平衡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影响较全凭静脉麻醉小,联合使用舒芬太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丙泊酚组(M组)。P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E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M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3组患者诱导前2 min、诱导后2 min及插管后2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阻断前(T2)、主动脉阻断30 min(T3)、主动脉开放30 min(T4)、主动脉开放2 h(T5)、主动脉开放24 h(T6)时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组患者诱导后2 min、插管后2 min SBP、DBP、HR、CVP均显著低于诱导前2 min以及E组和M组(P<0.05);插管后2 min SBP、DBP、HR均显著高于诱导后2 min(P<0.05)。E组患者诱导后2 min、插管后2 min HR均显著低于诱导前2 min,插管后2 min DBP显著高于诱导后2 min(P<0.05),HR显著低于M组(P<0.05);M组患者诱导后2 min DBP、HR显著低于诱导前2 min(P<0.05)。3组患者T3、T4、T5、T6时cTnI、CK-MB、CK均显著高于T1、T2时(P<0.05);E组患者T3、T4、T5、T6时cTnI、CK-MB、CK均显著高于P组和M组(P<0.05)。3组患者麻醉期间SPO2无明显变化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可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且诱导时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8.
宣冬生  程新琦 《安徽医药》2013,17(10):1780-1782
目的观察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患者的影响。方法15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静脉组(P组)和七氟烷吸入组(S组),其中七氟烷吸入组按照诱导方式不同又分为s。和S。组,三组分别复合舒芬太尼5μg(SA1、SB1、P1)和7.5¨g(SA2:、SB2、P2)。连续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并记录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室时间、异丙酚的总用量、患者体动、呼吸抑制、术中使用麻黄素及术后宫缩痛等情况。结果与SA1组相比,SB1、SB2两组患者诱导时间延长、P1、P2两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者离室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P〈0.01);相比SB1组,SA1和SA2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中麻黄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但各有优缺点。七氟烷较丙泊酚麻醉,苏醒更快更完全,其中复合始浓度为2.5%,术中再增加吸入浓度的七氟烷麻醉虽诱导更平稳,但诱导时间较长;而用8%诱导,1.5%-2%术中维持时应当注意加强麻醉期间循环和呼吸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无痛胃镜手术80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或芬太尼1μg/kg复合丙泊酚行静脉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置镜后5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MAP、HR、SPO2、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以及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手术结束时的HR、MAP低于麻醉前(P〈0.05);S组置镜后5minHR、MAP低于F组(P〈0.05);S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均低于F组(P〈0.05);S组术中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较F组少。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能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呼吸抑制轻,比芬太尼能更好地满足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需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