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瘤腔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纳入关于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UGC)与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共280例患者,其中140例行UGC,140例行UGTI。Meta分析结果显示: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优于U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vs. 67.1%,OR=11.88,95%可信区间4.63~30.47,P0.0001);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vs. 7.2%,OR=0.63,95%可信区间0.04~9.60,P=0.73)。结论 UGTI件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A)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A患者接受了UGTI治疗。男性 5例 ,女性 10例 ,选择性冠脉造影 1例 ,经皮冠脉介入 14例。单腔的单纯型PA 9例 ,2腔或 3腔的复杂型PA 6例。分析PA的形状、大小、颈部长度与宽度、凝血酶剂量、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UGTI后 2 4h、5~ 7d接受二维超声随访。结果 PA平均容积为 ( 13± 5 )cm3 。共注射凝血酶 2 1次 ,平均每次注射凝血酶剂量 ,单腔为 ( 2 5 0± 12 0 )IU ,双腔或多腔为 ( 65 0± 15 0 )IU。 9例单腔患者全部 1次成功 ,初级成功率为 10 0 % ;6例双腔或多腔的复杂PA患者 4例首次成功 ,初级成功率为 66.7%。 1例复杂PA2 4h出现“再通” ;1例复杂PA患者 15d出现“再通” ,经重复 3次注射凝血酶后 ,封闭成功。次级成功率达到 10 0 %。无一例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结论 UGTI治疗股动脉PA安全有效 ,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术所致医源性股动脉PA的首选治疗 ,PA的形状是初级成功率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芝  黎奇 《临床荟萃》2006,21(21):1578-1579
随着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大量应用及心导管介入诊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已成为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来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UGTI)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疗效。方法高频探头引导20G细针穿刺,对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治冠状动脉疾病术后的PSA患者30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UGTI),彩色超声动态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凝血酶总用量不超过200U,直至血栓形成;术后监测同侧远段动脉搏动和患者全身状况。结果30例行UGTI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瘤内血栓形成迅速,治愈率100%;所有患者无动脉栓塞发生。结论该法治疗PSA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法(UGCR)与凝血酶注射法(UGTI)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利用UGCR和UGTI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63例,观察治疗成功时间和注射凝血酶的剂量.结果 38例行UGCR,治疗成功31例,治愈率81.5%;治疗时间8~120min,平均47min;25例患者行UGTI,瘤内血栓形成迅速,凝血酶用量为80~690 U,平均260 U;治疗时间为20~30 min,治愈率100%.结论 UGTI较UCCR治疗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临床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20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2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凝血酶浓度为200U/ml,总量均≤500U。结果20例患者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凝血酶封闭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作为神经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状动脉血管化最常用的策略,其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保护缺血心肌和心脏功能,并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2]。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和介入材料的进步,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腔内治疗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由穿刺导致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发生逐渐增多,尤其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3%-8%[3,4]。文献显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多数不能自愈,其不断长大可出现局部压迫,或瘤体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进而脱落致远端肢体栓塞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5,6]。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合理的干预以求减少或避免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目前有局部压迫疗法、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UGC)、超声引导下瘤腔注射凝血酶(UGTI)、外科手术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补术等治疗方法。既往如1997年Liau等[7]研究主要为回顾性研究及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本文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价UGTI和UGC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UGTI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提供较好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大量应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增加,成为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而瘤体破裂对人体危害极大,必需积极治疗。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栓塞治疗,28例瘤腔封闭一次性成功,效果迅速显著,为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0.3%~8.0%[1].假性动脉瘤若未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瘤体可不断扩大,形成血栓栓塞、压迫临近血管和神经,导致组织坏死.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病人有15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对其注射凝血酶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声在诊治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假性动脉瘤、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对28例股动脉穿刺术后临床疑诊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压迫治疗,治疗失败者改为局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结果28例中彩超诊断假性动脉瘤25例,3例阴性患者经临床观察排除假性动脉瘤,彩超诊断与临床符合率100%。彩超引导下压迫治疗假性动脉瘤,24例治愈,1例失败后改为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结论超声能无创、敏感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下压迫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失败者可进行注射凝血酶等其他手段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坤  王晓冬  王伟  李玉明 《临床荟萃》2020,35(4):366-368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是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常见的血管并发症,目前,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术(UGTI)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一线治疗手段。本文报道我科近来使用本法治疗的PSA患者3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大口径导管、血管鞘的运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应用使血管介入术所致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给患者带来身心和经济的双重负担,也增加了医患纠纷,一直是临床的棘手问题.2001年以来我科对5 例因介入性诊断、治疗所致的股动脉PSA采用了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封堵术(UGTI).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动脉穿刺和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普遍开展 ,医源性损伤已成为假性动脉瘤 (PA)的主要原因 ,国内有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占PA的 72 .1%(31/4 3) [1] 。我校附属一院采用B超引导下压迫修复 (UGCR)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 2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5年 1月~ 2 0 0 2年 9月 ,共收治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 2 0例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2~77岁 ,病情 2~ 5 6天。其中穿刺股静脉误入股动脉、穿刺锁骨下静脉误入动脉各 1例 (16 -套管针 ) ,肝癌插管化疗 5例 (5F) ,肾动脉成形术 1例 (7F) ,心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记录和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分析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疗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 379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2例,发生率0.34%。FAP瘤体平均最大直径23.1 mm(范围13~44 mm),瘤颈平均直径1.51 mm(范围1.3~1.9 mm)。2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均成功,成功率100%。凝血酶的平均用量为342 IU(范围250~500 IU)。术后24 h复查超声,均无复发。所有患者未发生远端动脉栓塞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0.3%~8.0%。假性动脉瘤若未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瘤体可不断扩大,形成血栓栓塞、压迫临近血管和神经,导致组织坏死。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病人有15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对其注射凝血酶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加压器压迫法及注射凝血酶栓塞法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评价。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30例因行穿刺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12例)行超声引导下加压器压迫治疗法,B组(18例)行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法明显优于加压器压迫治疗法,治愈率高,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AS)逐渐增多,成为导管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AS临床上处理方法众多,我院近年开展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PAS 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科1999年9月至2003年4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12例患行假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 12例患均治疗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耐受性好、疗效高、费用低廉、明显缩短患住院时间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推广。护理上应做好术中术后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方法:对29例股动脉插管术后穿刺部位出现搏动性肿块和(或)血管杂音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在其引导下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压迫治疗,并跟踪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9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检出,与临床和MRI、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符合率100%。引导下26例经压迫治愈,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高频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内注药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5年至2018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的354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的患者诊断为复杂性假性动脉瘤(77/354),2例患者同时合并动静脉瘘。凝血酶注射剂量50~800UI,平均(213.6±124.2)UI,首次治疗成功率92.9%(329/354)。单纯性假性动脉瘤与复杂性假性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动脉瘤大小与凝血酶使用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1)。凝血酶注射后临床及超声检查未发现并发症发生的确切证据,假性动脉瘤闭塞后未发现肢体血液供应恶化。结论 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内注药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