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陈保钢 《地理教学》2013,(21):28-29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需要认真研究分析的部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年较差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一天中的最大值,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全球最大值,即为90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自直射点开始向四周呈同心圆式递减Ⅲ,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等于零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大于零度,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小于零度。  相似文献   

2.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2,(16):26-29
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周日视运动,导致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纬度差异,同一纬度地区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季节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其它日期均偏离正东、正西方位,纬度越高的地区偏角就越大;对于同一纬度地区,越接近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的偏角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施兵 《地理教学》2012,(3):58-58
解析 本组题以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事物影长和太阳高度变化为引入点,考查某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隋况。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4.
林伟 《地理教学》2012,(20):45-46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中,将"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可见,此活动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观察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有两种组织方式:一是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二是  相似文献   

5.
徐文 《地理教学》2007,(7):17-18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二)”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更替和四季、五带的划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和人地观。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变化,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弄清产生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引起的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是教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题目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旗杆的影子分别位于正南和正北方向,且影子位于正北方向时太阳高度为30度,位于正南方向时太阳高度为10度,求该地的纬度?解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题很难。纯文字描述,还是考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无从下手。怎么办?只有一步步理解题意。首先依题意画图。30°N 10°S然后进行思考。旗杆影子位于正北,太阳就位于正南;旗杆影子位于正南,太阳就位于正北。这两个时  相似文献   

7.
金扬  张晓冉  刘逸  刘寅  王旭  卢晓旭 《地理教学》2013,(24):55-56,58
以验证南京的经纬度(32°N,119°E)为研究目标。通过捕捉直竿日影最短时刻确定南京地方时正午时刻。测量正午时刻竿影长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进而计算南京的纬度;记录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运用时差计算南京的经度。研究结果:南京的经度119°E未能验证成功,南京的纬度32°N验证成功。分析了经度验证性测量不成功的可能原因,提出经度测量的改进设想和纬度测量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熊国权 《地理教学》2013,(15):43-44
正对于竖式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小学算术运算中我们就接触到大量的加、减、乘、除等竖式运算,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其好处人人皆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四个相关变量之间的换算,一般也可以运用竖式法进行计算。一、竖式法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中的运用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解法。其中,公式法如下:H=90°-︱Ψ-δ︱或: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Ψ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当中,地理方位判断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之一。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同时读图能力、空间思维和判断能力也较差,使得在学习该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难题。"地理方位"应用部分侧重考查地球表面物体运动朝向、地球表面两点距离、时间、日出日落方位和影子朝向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而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对地理方位的准确把握。因此,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地理方位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3,(15):30-31,17
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大致东升西落。太阳周日视运动,就是太阳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绕地轴并随着天球(以观察者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球面,由于人的视角对远近的分辨能力有限,看起来好像天体都投影在同一个球面上,即天球上)旋转,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自东向西运动。太阳东升西落运动在天球上形成的轨迹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表任何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施兵 《地理教学》2012,(9):59-59
题目图1是以O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O点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完成1~3题:1.若此刻,全球范围内处在同一日期,O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活动建议: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饶水平 《地理教学》2005,(5):26-27,25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不仅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而且在南北两个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问有规律地移动而产生的。因此,上述三种现象的出现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投影片。由于该教具可灵活变动,使课本图中未能表达的内容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7.
孟志三 《地理教学》2010,(13):52-53
题目:夏至日这一天.北极点和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又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造成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这部分内容是传统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制作旋转式投影片简便易行,能有效地帮助建立起完整的运动图像。  相似文献   

19.
施兵 《地理教学》2013,(24):29-31
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介绍了日照图的三种类型:常规型、变式型、旋转复合型,以及日照图判断和应用的八个步骤或方面:确定南北极点、确定东西经和东西向、确定晨线和昏线、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日期和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确定太阳升落方向和物体影子朝向。  相似文献   

20.
梁璐  章冠峰 《地理教学》2009,(11):40-41
《地理教学》杂志第九期“从海南高考试题看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作者从2009年高考海南题7~9题人手,谈及不同纬度地区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对第7题的答案正确与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