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ZA27合金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条件下的压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第一阶段的压蠕变量和稳态蠕变速率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高而增大,在较低温度时,金属型铸造合金第一阶段的蠕变量低于砂型铸造合金.合金的压蠕变符合于经验公式lnt=C-nlnσ+Q/RT,砂型铸造合金的应力指数n和蠕变激活能Q分别为3.87和85.26KJmol-1,而金属型铸造合金的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分别为3.46和81.09KJmol-1.合金的压蠕变由锌的点阵自扩散和位错的攀移控制,在整个试验温度和应力范围内,砂型铸造合金的压蠕变抗力高于金属型铸造合金.  相似文献   

2.
(TiB+TiC)/Ti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位合成非连续增强体积分数为5%的(TiB+TiC)/Ti复合材料和纯Ti在500~700℃温度范围内的蠕变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其应力指数为5.80~6.43,与扩散型变形机制的应力指数相近,激活能为284 kJ/mol;Ti的蠕变机制随温度的提高发生了变化,在500℃和600℃温度的下应力指数为4.30、4.03,与位错型蠕变变形机制应力指数相近,其激活能为228 kJ/mol;而在700℃时Ti的蠕变机制为扩散型变形机制,应力指数为5.91.在700℃时纯钛和复合材料的蠕变速率和应力指数n较接近,这说明在此温度下由于增强相与基体传递载荷的能力下降,导致了增强效果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001]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拉伸蠕变性能,通过SEM、TEM观察分析了相的形貌演化及合金的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980~10200C/200~280MPa条件下蠕变曲线均由初始、稳态及加速蠕变阶段组成;在拉伸蠕变期间γ’强化相由初始的立方体形态演化为与应力轴垂直的N-型筏形状;初始阶段位错在基体的八面体滑移系中运动,稳态阶段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相遇,发生反应形成位错网;蠕变末期,应力集中致使大量位错在位错网破损处切入筏状γ’相是合金发生蠕变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动态应变时效在高温循环蠕变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l-5.23%Mg合金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条件下,动态应变时效在循环蠕变中作用。在高温循环蠕变时,应力指数与激活能存在两个不同阶段,其位错也不相同,低应力阶段,位错主要以平面滑移为主,不形成亚结构,而高应力阶段存在胞结构和亚晶,最后通过透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ZA27合金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条件下的压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第一阶段的压蠕变量和稳态蠕变速率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高而增大,在较低温度时,金属型铸造合金第一阶段的蠕变量低于砂型铸造合金。合金的压蠕变符合于经验公式Int=C-nlnσ Q/RT,砂型铸造合金的应力指数n和蠕变激活能Q分别为3.87和85.26KJmol^-1,而金属型铸造合金的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分别为3.46和81.09KJmol^-1。合金的压蠕变由锌的点阵自扩散和位锗的攀移控制,在整个试验温度和应力范围内,砂型铸造合金的压蠕变抗力高于金属型铸造合金。  相似文献   

6.
对316LN不锈钢进行预蠕变试验.在593 K和873 K的温度下,分别在30至120 MPa的应力范围内蠕变2 000 h.蠕变后的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结果表明在预蠕变温度由593 K到873 K的变化过程中层错逐渐消失,扩展位错逐渐变窄,氮化物在晶界处聚集,部分晶界发生宽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单晶镍基高温合金蠕变过程的微观机制,提出采用θ蠕变曲线方程对其进行蠕变曲线的预测.首先,应用该方法对1 100 ℃、150 MPa下的实测蠕变曲线进行拟合;然后,依据不同条件下的拟合结果求出方程中5个基本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再通过θ蠕变曲线方程对合金在1 100 ℃、120 MPa条件下的蠕变曲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方程很好地再现了单晶镍基高温合金蠕变曲线的前两个阶段,其精度是以往预测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表明,用本方法预测单晶镍基高温合金的蠕变寿命具有实际意义,文中给出的θ蠕变曲线方程是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8.
使用Instron3382电子拉伸试验机研究了挤压态Mg-Gd-Y-Zn-Zr稀土镁合金的高温拉伸变形行为,分析并归纳了该合金在温度为250~350℃,应变速率为10~(-2)~10~(-4) s~(-1)条件下的峰值应力随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是影响高温变形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峰值应力减小;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敏感性增加,应力指数减小,其平均值为6.75;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加,变形激活能降低,位错的攀移和滑移为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FeNiCu合金微裂纹在不同温度下扩展时发生的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变化,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300、500、700、900 K和1 100 K的温度下,对含有微裂纹和位错的FeNiCu合金模型进行了单轴拉伸模拟;使用可视化软件,对拉伸过程中FeNiCu合金的微观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应力应变曲线以及能量变化曲线,着重分析了温度对FeNiCu合金微裂纹扩展微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合金内原子间距越大,微观结构越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塑性得到提高,其微观缺陷在单轴加载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愈合,可维持较为稳定的力学性能;当温度升高时,加强位错滑移,加剧位错的发射及运动,而位错塞积更容易形成微裂纹,使位错在滑移方向<110>多处塞积形成微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Sn-4.8Bi-0.7Cu无铅焊料在温度为40~115℃,应力为10~25MPa条件下的压入蠕变性能,获得了稳态蠕变的本构方程,分析了蠕变前后的显微组织变化,探讨了其蠕变机制。结果表明:Sn-4.8Bi-0.7Cu无铅焊料蠕变中的应力指数n为3.0,蠕变激活能Q为45kJ/mol,材料结构常数A为6.3×10-9,稳态蠕变本构方程为:ε'=6.3×10-9σ3.0exp(-4.5×104/RT)。焊料合金的蠕变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力的增加而加快增大。蠕变前焊料显微组织中有亮块状Bi相、短片状Cu6Sn5金属间化合物;蠕变后Bi相重新固溶到Sn基体,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于基体中,提高了焊料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